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九年级一轮复习——13.第十三单元《内能》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九年级一轮复习——13.第十三单元《内能》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十三单元 内能
在本单元学习中:
你将学习分子热运动。经历实验探究和观察现象来认识分子热运动,并知道其影响因素。通过动手实验认识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你将认识内能。通过类比我们前面学习的动能和弹性势能来认识内能。通过动手体验,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你将学习比热容。通过动手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进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并能解释热岛效应等现象。
【课时建议】
单元名称 学习内容 总课时
内能 1.分子热运动 3
2.内能
3.比热容
【学法指导】
1. 本单元学习要通过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类总结得出结论。
2. 会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当中。
3. 对于多变量影响结果的实验,要会分析变量,根据变量及结果得出结论。
1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议一议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分子的直径有多大?
做一做 将50 mL酒精倒入装有50 mL的水的量筒中,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 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分子热运动
做一做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议一议 在做实验时,能否把下面的瓶子放到上面去?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
做一做 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适量冷水和热水,并分别将一滴墨水滴到冷水和热水中,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
想一想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议一议 那么这种现象与什么有关呢?
想一想 根据教材上第3页最后一段内容,想一想这种现象在固体中能否发生?与在气体和液体中有何不同?
议一议 根据上面的三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做一做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们在铅柱的下面挂上重物,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 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议一议 我们的露珠为什么是球形的?
做一做 用手用力压一下铁块、用注射器的活塞压一下密封在里面的液体,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它们的体积变化明显吗?
想一想 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议一议 空气为什么容易被压缩?空气能被无限压缩吗?为什么?
试一试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室内空气中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是否属于分子热运动?为什么?
2.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薄膜的铁丝圈,图(c)表示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d)表示一侧的有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说明什么问题?
2 内能
一、内能
什么是内能?
做一做 类比我们前面学习的动能和弹性势能,说出内能的概念?
议一议 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内能的影响因素有什么?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逐渐感觉暖和,而热水袋渐渐凉下来;把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凉下来,而冷水会变热。
想一想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议一议 内能与热量有什么区别?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做一做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在烧瓶中装入少量的水,用吸水纸把瓶壁内外擦拭干净,塞紧瓶塞,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想一想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此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议一议 热传递与做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试一试
1.说出温度、内能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2.列举生活中做功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并说出做功实例中的能量转化。
3 比热容
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做一做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实验器材:水、食用油、相同规格的酒精灯两个、玻璃杯两个、温度计两只
实验原理和方法:原理:要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可以根据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温度情况下,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来进行探究,吸收热量多的吸热本领强,否则就弱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探究过程:
将实验装置按图所示装好
2、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记下开始的两温度计的读数
3、同时给水和食用油开始加热,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分别记录它们加热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记录表格中
4、比较分析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
[探究结论]
想一想 我们实验中,是如何比较它们吸收热量多少的?
议一议 我们此实验还可以如何控制变量来进行实验?
二、比热容
做一做 比热容是如何定义的?它的单位是什么?物理意义是什么?
三、热量的计算
想一想 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热容,它可以表示物体吸热能力的大小。那么如何用比热容来计算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呢,请将公式写下来。
议一议 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试一试
1.为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军用图中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实验器材还有天平和钟表。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理量 物质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终温度/℃
液体1 20 5 45
液体2 20 5 68
(1)实验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应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用 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选填“液体1”或“液体2”)的吸热能力较强。物理上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
2.要配制10kg、60℃的温水,现有足量的15℃的冷水和90℃的热水,应各取多少千克的冷水和热水相混合?(不计热量损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