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上册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综合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文地理上册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综合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四条河流中,河面最宽的是(  )
A.甲(比例尺为1:50 000) B.乙(比例尺为五千分之一)
C.丙(比例尺为1:250 000) D.丁(比例尺为1:300 000)
2.下列图例中,表示长城的是(  )
A. B.
C. D.
3.阅览室里贴有四张图幅相同的地图,按内容由详到略排列的选项是(  )
①婺城区地图 ②中国地图 ③浙江地图 ④金华地图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4.如果你发现社区里的一些人在墙上乱贴广告、乱涂乱画,你可以(  )
A.自己也到墙上去写字、画画
B.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C.装作没看见
D.给社区住户发倡议书,号召大家要讲文明
5.老人们到社区老年人活动室参加娱乐活动,这体现了社区的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6.以下关于聚落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7.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和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分别是(  )
A.商业聚落和生产聚落 B.商业聚落和农村聚落
C.生产聚落和城市聚落 D.城市聚落和农村聚落
8.某社区举办“宣讲十九大 弘扬主旋律”活动,内容包括“歌舞颂中华”、“影像绘盛事”和“宣讲十九大”等三大板块,这说明社区具有(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9.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造成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的差异 B.生产方式的差异
C.海拔高度的差异 D.建筑结构的差异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0.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团块状 气候因素 B.团块状 地形因素
C.条带状 气候因素 D.条带状 河流因素
11.《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该诗句描述的聚落是(  )
①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 ③以农业生产为主 ④以工业生产为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读下图社区平面图,回答小题。
(1)要判断图中方向,我们应该用(  )
A.指向标定向法 B.一般定向法
C.经纬网定向法 D.指南针定向法
(2)根据选择的正确定向法,小学在医院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正南方 D.西南方
(3) 是地图基本语言中的(  )
A.比例尺 B.指向标 C.图例 D.方向
(4)从图中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社区功能是(  )
A.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C.管理功能、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经济功能
13.探寻区域变化的步骤一般是(  )
①收集资料 ②分析资料 ③分类整理资料 ④用适当的形式展示成果
A.③④①②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14.如下图,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缓的是(  )
A.1:15000 B.1:5000 C.1:10000 D.1:1000
15.观察下图,完成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处的海拔为(  )
A.900米 B.1000米 C.1100米 D.1200米
(2)小强同学从图中获取了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
B.河流①的流速比河流②的流速快
C.图中的图例 表示隧道
D.该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16.读下图,回答小题。
(1)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
A.500米 B.500~600米之间
C.550米 D.600~700米之间
(2)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选择最具有挑战性的攀登方式,其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小张想查找重灾区宝兴县的位置。他应该查找的地图是(  )
A.雅安市地形图 B.雅安市政区图
C.雅安市旅游景点图 D.雅安市交通图
二、非选择题
18.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C     D     E     F    
(2)图中海拔最高处是   (填字母),海拔至少在   米以上。图中等高距是   米。
(3)图中①②两条上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轻松的登山路线,应选择   路线,理由是   。
(4)图中小白河的流向是   。
1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C   ;D   ;E   ;F   
(2)图中海拔最高处是   (填字母),海拔不超过   。图中等高距是   米。
(3)图中①②两条上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登山路线,应选择   路线,理由是   。
(4)某野外活动小组想找一处陡崖练习攀岩,可以考虑图中的   处。
(5)图中小白河的流向是   。
20.读《我国山西省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甲),完成题目。
(1)请在甲图中画出发源于①地的河流。
(2)甲图中②③两地所示山体部位的名称分别为   、    。
(3)请指出甲图中的一处错误,并说明理由。
(4)请在乙图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5)甲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
(6)图甲中a、b、c三个乡村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育为城市的是哪一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21.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地形分布。为发展旅游业,当地政府准备在图中河流a-e段开设漂流活动项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可用   辨认方向,由此可以判断,李村位于甲地的   方向
(2)在a—b、b—c、c—d、d—e四个河段中最惊险刺激的漂流河段是   段
(3)因修建水库李村计划搬迁,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宜修建移民新村的地点是   ,主要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上距离相同,图幅面积相同。实际距离最大的,河面最宽。在相同情况下,河面最宽的是比例尺最小的。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比例尺是个分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说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
2.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公路,B是铁路,C是运河,D是长城。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一般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3.B
解析: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在四幅图中,中国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大,再次是浙江地图,最小是婺城区地图,所以内容由详到略的顺序是婺城区地图、金华地图、浙江地图、中国地图,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比例尺是个分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说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
4.D
解析:社区是指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如果有人乱贴广告,乱涂画,给社区的居民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我们作为社区的一员,应该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自己也去做。我们应该给社区住户发倡议书,号召大家要讲文明,社区是我家,安全文明靠大家。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的特点: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5.C
解析:此题考查社区的功能。根据题干中“娱乐活动”一词可知是文化功能,答案为C。
【点评】学会区分社区的功能。
6.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原地区 、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高原,山地空气好,不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稀疏;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聚落分布较多;气候终年炎热的地区,聚落分布稀疏;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区。
7.D
解析: 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东京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属于城市聚落景观;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是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水景观属于乡村聚落。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8.C
解析:根据题意,社区举办“宣讲十九大 弘扬主旋律”活动,内容包括“歌舞颂中华”、“影像绘盛事”和“宣讲十九大”等三大板块,这说明社区具有文化功能。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有着相对独立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服务设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位。社区包含城市社区,又包含农村社区。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
9.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造成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聚落景观的内容,属于容易题。
10.D
11.A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该区域聚落沿河条带状分布。故D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答案为: D
11.“村路”等信息说明该聚落是乡村聚落,乡村聚落以农业生产为主。故①和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12.(1)A
(2)D
(3)C
(4)B
解析:(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正北方向。图中有指向标,因此本图采用的是指向标定向法;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根据图中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正北方向,小学在医院的西南方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中的基本语言;图中 是地图基本语言中的图例;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读图可知,从图中我们能直接观察到学校、医院等社区文化功能;商业区、饭店等社区经济功能;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即可判断区某地需要朝那个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13.B
解析:.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让学生了解到资料可以从很多途径得到,而且不同途径它的价值是不同的。 2.分类、整理、分析资料 让学生知道从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3.书写历史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thread-472407-1-1.html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探寻区域变化的一般步骤是: ①收集资料→③分类整理资料→②分析资料→④用适当的形式展示成果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要探寻某个区域的变化时,需要哪些步骤 主要有: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汇总各方面的资料和调查结果,用适当的形式展示结果。
14.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坡度最缓,比例尺最小。根据题意B>D>C>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比例尺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
15.(1)D
(2)B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等高距是200米,顺着地势分析,判断A处的海拔为1200米。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2)据图分析,结合图中给出的指向标,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河流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大,流速快,河流①的流速比河流②的流速快 ; 图中的图例 表示的是桥梁,不是隧道;该地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1)D。(2)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6.(1)B
(2)B
解析:(1)据题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是500-600米之间,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选择最具有挑战性的攀登方式,其路线是 ② ,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1)B。(2)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7.B
解析:想知道宝兴的具体位置,应选择雅安市政区图。
故选:B
【点评】我们要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查找香港澳门的位置,选择中国政区图;在香港,找香港旅游景点的位置,选择香港旅游图;查找香港山脉的分布,选择香港地形图;查找香港降雨量分布,选择香港气候图。
18.(1)山顶;山谷;山脊;陡崖(悬崖);鞍部
(2)B;600;100
(3)①;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较省力
(4)E
解析:(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可知,A是山顶, C是山谷, D是山脊, E是陡崖, F是鞍部。
(2)、图中海拔最高处是B(填字母),海拔至少在600米以上。图中等高距是100米。
(3)、图中①②两条上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轻松的登山路线,应选择1路线,理由是该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较省力
(4)、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图中小白河的流向是由南向北。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9.(1)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2)B;700;100
(3)②;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爬起来更富挑战性。
(4)E
(5)自西南向东北
解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是山顶;C是山谷;D是山脊;E是陡崖;F是鞍部。
(2)、图中海拔最高处是B(填字母),海拔不超过700米。图中等高距是100米。
(3)、图中①②两条上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登山路线,应选择②路线,理由是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爬起来更富挑战性。
(4)、某野外活动小组想找一处陡崖练习攀岩,可以考虑图中的E处。
(5)、根据给出的指向标定向,图中小白河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0.(1)略
(2)山谷;山脊
(3)③处错误。因为这里是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4)略;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首先先弄清楚该剖面是沿那条线做出来的,这个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
(5)东北一西南
(6)e这里处于河谷地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
解析:(1)、请在甲图中画出发源于①地的河流,根据题意,河流发育与山谷。在图中,顺着等高线弯曲最大处,沿山谷画出即可。
(2)、甲图中②③两地所示山体部位的名称分别为山谷、山脊。
(3)、山谷有利于河流汇集,根据题意,③处错误。因为这里是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4)、请在乙图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答案略。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首先先弄清楚该剖面是沿那条线做出来的,这个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
(5)、甲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大致是东北一西南。
(6)、图甲中a、b、c三个乡村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育为城市的是e。理由是这里处于河谷地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1.(1)指向标;西南
(2)c--d
(3)丙;此处海拔较低地势相对平坦,离水源近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主要是地图中方向的判读。图中有指向标,因此为指向标定向法;以甲地为中心确定东南西北,判定李村在甲地的西南方向。
(2)读图可知,等高线最密集的河段是c—d,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3)根据题干“固修建水库李村计划搬迁,图中最宜修建移民新村的地点”的信息,读图可知,甲、乙、丁海拔较高,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势起伏大;丙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开阔,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适宜修建新居。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