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6《热对流》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6《热对流》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2017年)科学五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第6课 热对流 教学设计
课题 6.热对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在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轨迹的过程中,归纳热对流的概念。能运用热对流知识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水受热流动的现象,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利用常见材料合作完成走马灯的制作,并确保走马灯能正常使用。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利用热对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难点:做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传递的实验,从而理解对流现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导入1.教师出示ppt:同学们,红色热水放进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2.播放动图,红色液体有没有运动,怎样运动的呢?红色液体是热水,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具有普遍性呢? 3.教师总结: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这就是热对流现象。掲题:这节课让我们来探索热对流(板书课题)
课程学习 二、探索探索一:研究热在水中的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递1.出示实验材料:细木屑、烧杯、冷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2.实验步骤:①把木屑放入水中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③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注意:使用酒精灯时要规范,当心别烫着手!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4.实验现象: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5.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水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探索二: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线香、玻璃罩、火柴、固定底座。2.实验步骤:①固定一支线香,点燃。②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3.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线香点燃之后,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4.结论:在空气中,热由高温处传向低温处,并循环流动。实验小结:从木屑与烟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论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动,冷水或冷空气则会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从而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趋于均匀。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探索三:制作走马灯,并解释走马灯能转动的原因①在一个纸杯的侧面开两个口,将蜡烛固定在杯底。②在另一个纸杯的侧面开多个直角扇叶窗。③在杯底穿一根细线,用牙签固定。 ④将两个纸杯口对口用双面胶黏合。⑤点燃蜡烛,手提细绳,走马灯就转起来了。三、研讨1. 我们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这个简易的走马灯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猜测交流)2.教师出示视频并总结:当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我们会发现这个简易的走马灯转动起来了。四、拓展风的形成地球是个球体,各纬度地区受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即使在同一纬度,由于地理条件不同,冷热也不同。因为不同位置冷热不同,热的地方空气向上流动,其他地方的冷空气流过来填补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冷空气被加热再向上流动,如此往复循环,所以大气时刻处于运动状态,这样就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风。
课堂小结 无论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水或冷空气则会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从而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趋于均匀。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对热水在冷水中如何运动的现象并不熟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爱好科学的同学可能会说出真实现象。这样的认知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两个实验自然的做好了心里铺垫。在对比两个实验的相同之处时,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对于走马灯,学生是有浓厚兴趣的,老师可以借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操作技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