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小小设计师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一四三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地位本小节是安排在《熊猫欢欢自画像》之后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绘画软件的基本技能,这些知识技能是本课时学习的重要基础。同时,本课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更多的绘画技巧和绘图的设计流程,也为下一节自主设计海报奠定了基础。本课内容选自于四川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本课将继续以熊猫为情景主线,让孩子们为熊猫设计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掌握绘画设计的流程和一些相关技巧。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1三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画画,但是仅限于纸上作画,一碰到电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都会被技术限制住,在他们的认知中,同样一幅画,用电脑绘制会需要一些很复杂的操作技巧才可以完成。因此刚进入此课时,学生会有一些畏难情绪,觉得这幅图很复杂,自己无法完成。所以在授课时,教师要先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告诉他们只要掌握了相应技巧就可以轻松完成绘制。而本课所使用的技巧中,复制、粘贴、填充等工具其实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何时需要使用何种工具,帮助其将知识技能真正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课时设计2第一课时按照绘画流程,使用相关技巧完成“熊猫吃竹子”图形的绘制。完成“熊猫吃竹子”图片绘制搜集图片,设计可爱的大熊猫形象,组合成有创意的图画。进行创造性设计第二课时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重点: 1、完整绘画作品的设计过程;2、多边形、曲线、旋转扭曲工具的使用方法;3、复制、粘贴图形的方法难点:1.曲线工具的使用技巧;2.复制、粘贴的使用技巧1.了解一副完整的电脑绘画作品的分析过程;2.掌握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3.知道在绘图中,相同的图形可以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4.掌握旋转、扭曲工具调整形状;5.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6.提高与他人协作、交流能力;7.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四教学准备方法准备1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任务驱动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成功的喜悦感。愉快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资源准备2广播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室1间教师机:熊猫吃竹子图片学生:两张表格(绘画设计表、画图技巧分享表)学生机:画图软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教师活动:上节课同学们学会了绘制一只可爱的大熊猫,熊猫生活在大自然中,它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呢?欢欢想画吃竹子的大熊猫,你能帮帮她吗?(出示熊猫吃竹子的图片)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问题新课讲授2在开始绘画之前,需要先做一个规划,明确画什么,使用哪些技巧画绘画的一般流程:分析需求选择技巧进行绘图交流完善新课讲授2分析并回答:1.你要画什么?2.你打算怎样在画面中安排大熊猫和竹子的位置?3.大熊猫和竹子大概要占多大的位置?4.请在本子上画出你的草图。草图只需要画出大致排版、比例大小以及包含的元素1.分析需求新课讲授21.根据草图完成“绘画设计表”,为自己绘画的元素选择合适的技巧。2.选择技巧2.对没有学过的技巧(曲线、多边形)教师进行演示讲解新课讲授2自主操作:根据选择的技巧进行绘图(10分钟)3.进行绘画新课讲授2刚刚同学们在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使用了一些方便、快捷的小技巧,可以快速的把一片竹叶变成一组竹叶,一根竹子变成一组竹林,有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吗?4.完善交流新课讲授2使用小窍门,继续完成绘制(10分钟)4.完善交流教师总结:1、用复制粘贴工具可以一变多;2、用旋转工具调整方向;3、用重新调整大小中的倾斜工具改变倾斜角度学生任务:听同学分享并完成“技巧分享表”总结评价3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1.设计绘制图片的基本流程;分析需求→选择技巧→进行绘图→交流完善2.学到了新的小技巧:曲线、多边形、复制粘贴、旋转、扭曲。备后反思41.绘画设计表学生完成有难度,可以留下绘画效果图;技巧分享表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不用进行文字填写,由教师来总结完成表格;2.设计表让学生选择技巧,做选择题;3.流程和最后的总结一一对应(用思维导图更清晰直观);4.流程可以拆分成两节课,讲的要更加细致;5.操作过程中小细节比较多(透明选择、倾斜角度等);6.绘图时间比较短,学生难以完成谢谢观赏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