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 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_______________;人造光源,如___________。2.规律: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沿直线传播的。3.应用: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 小孔成像。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______________。二、光的反射: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____________,反射角______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_________的。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___________。条件:反射面 ____________。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____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_____,每条光线遵守光的_____。条件:反射面_____。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________的缘故。三、平面镜成像: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③像、物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_________2.成像原理:光的__________定律。3.作用:⑴成像 ⑵改变光路4.实像和虚像:实像: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实像。虚像: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虚像。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①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__________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_____________③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______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五、光的色散1.太阳光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2.光的三基色____________________。3.透明物体颜色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________决定的。六、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定义:中间_____边缘________;对光有_________作用,又叫会聚透镜。2.三条特殊光线(完成光路)3.如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4.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所用的器材有: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 _______和_______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上。由1、2 位置可知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由3 位置可知 u=2f 成_______________ v=2f 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由4、5 位置可知 f2f 应用_____________由 6 位置可知 u=f 不成像 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由7、8 位置可知 u5.眼睛近视眼 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____应配戴____________远视眼 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____应配戴____________第4章 复习测试考点1.辨析光现象形成的原因【例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变式训练1:炎热的夏天在公路上开车行驶,有时会看到远处路面上有“一洼水”,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却发现路面上并没有水,这是公路上的“海市蜃楼”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光通过路面附近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了A.直线传播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变式训练2:“佛山倒影”是济南的十大景观之一,游客站在大明湖的北岸向湖中望去,能看到坐落在市区南部的千佛山的“倒影”,这个“倒影”是由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为了使这一景观长久保留,就不能在大明湖的南部地区建设高大建筑物,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解释。考点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的规律【例2】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若∠EON=45°,则∠FON=_______。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考点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例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⑴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关系。⑵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⑶用直尺的目的在于确定_______,实验时要注意直尺与玻璃板相________。变式训练1: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m。当该同学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4.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例4】如图中,能正确地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是( )变式训练1:右图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光线是从_________射入________中。变式训练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考点5.光的色散【例5】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变式训练1: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纸上面有一个______色的“光”字。 如果一个物体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色。考点6.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6】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变式训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⑴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_______(填“5cm”或“10cm”)。⑵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⑶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______(填“虚像”或“实像”)。考点7.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例7】如图,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靠近透镜B.远离透镜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变式训练1:来自于物体的光经晶状体等会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为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