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4.2凝聚法治共识(33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4.2凝聚法治共识(33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凝聚法治共识
我国刑法规定:“同一谣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评论二百次以上的可被定为侮辱罪、诽谤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可根据刑法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
新知导入
思考:重庆山火救火英雄被造谣,你有何感想?
救火英雄被造谣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凝聚法治共识
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阅读完教材P51-56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划出。
课堂预习
1、政府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2、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和要求??
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公民怎样做?)
4、怎样厉行法治?
01 法治政府
运用你的经验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生活场景 应找的地方政府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交通管理部门
工商部门
教育部门
林业部门
民政部门
板块一:法治政府
探究一 政府的作用及宗旨
维护交通
维护社会治安
环境监测
带领人民脱贫致富
救助受灾群众
保障义务教育
提供公共服务






你能从中看出我国政府的作用和宗旨是什么吗?
探究一:政府的作用和宗旨
行政机关
产生
人民
选举
人民代表
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
权力来源于人民
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为人民谋利益
板块一:法治政府
政府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作用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权力
来源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宗旨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工作
原则
板块一: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及工作原则 P51
政府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法治
政府
2、什么是法治政府?P51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下列这些事政府都能管吗?
小明找同学借了100元后不愿归还
小区的路灯坏了
涛涛过马路时闯了红灯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运用你的头脑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你如何看待这位警察的执法行为?
权力清单
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责任清单
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
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负面清单
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
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P52 相关链接
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规范政府权力
依法行政
政府“三张清单”制度
(1)地位:
(2)要求:
(3)核心: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
3、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探究二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观看视频,请你为建设法治政府提出建议
政务公开
①政府角度: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要求)?P52
探究二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思考:漫画对建设法治政府有什么启示?
②政府角度: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要求)?P52
探究二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③公民角度: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思考:建设法治政府公民应该怎么做?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要求)?P52
探究二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4、怎样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求)?
①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政府角度:
(2)公民角度:
板块一:法治政府
信息公开
规范用权
笔记整理
02 厉行法治
司法
执法
立法
守法
守法
4
3
2
1
科学立法,规范公权力运转
严格执法,保障公民权利
公正司法,保障司法独立
全民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1)国家角度: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53)
5、如何厉行法治(要求)?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据《反食品浪费法》,公务活动用餐不得超过规定标准、消费者点餐浪费可收厨余垃圾处理费、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最高罚10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弘扬传统美德,保障粮食安全,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
从厉行法治角度而言,《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施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公民
社会文化环境
新闻链接: 《反食品浪费法》正式施行
探究三 怎样厉行法治
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P54)
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P54)
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P55)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公民
社会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探究三 怎样厉行法治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据《反食品浪费法》,公务活动用餐不得超过规定标准、消费者点餐浪费可收厨余垃圾处理费、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最高罚10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弘扬传统美德,保障粮食安全,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
有人说:“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道德层面问题,没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
请你对此说说你的想法。
新闻链接: 《反食品浪费法》正式施行
探究三 怎样厉行法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5、如何厉行法治(要求)?
(5)德治角度
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即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P55)
板块二:厉行法治
法律(规范作用)
道德(教化作用)
促进作用
支撑作用
共同发挥作用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小结:5、如何厉行法治(要求)?P53-55
(1)国家角度: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公民角度: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党和政府角度: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4)社会角度: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5)德治角度: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1)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P55
板块二:厉行法治
课堂小结
4.2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
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及工作原则?
2、什么是法治政府(含义)?
3、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5、如何厉行法治(要求)?
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国家
公民
党和政府
社会
德治
4、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政府、公民怎样做?)
课堂练习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围绕“凝聚法治共识”各抒己见。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小丽;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B.小武: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小玲: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D.小江: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C
2.福建省创新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加强数字化监测督导,以企业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推行制度公开、流程公开、效率公开,把审批和服务全流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这体现了政府(  )
①实施宏观调控
②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
③推进政务公开
④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3.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人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依法行政,履行好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职能
②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4.我国政府用“三张清单”来明确政府权责,让政府的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权力清单”要求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负面清单”要求政府“依法行使审判权"
③“责任清单”要求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
④“三张清单”要求政府“行使宪法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此“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传统道德观念上升为了法律要求,意味着家长们进入了“依法带娃”的时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B.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C.法律与道德相互融合,道德就是法律
D.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