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物理学案课题:滑轮(1)[助学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2.能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说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助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难点:2.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助学器材]:多媒体电脑、PPT课件、(铁架台、定、动滑轮、细线、钩码 )共12套等.[助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活动:如何将木料运上楼?通过讨论后利用课件观察起重机的工作过程引入新课(二)同学们自助下列内容:一、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请同学们阅读P9,完成下列内容:1.这种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观察课本图11-15、图11-16就是使用滑轮的实例.你还能列举出其他应用滑轮的例子吗?2.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 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 的滑轮是动滑轮.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1.如右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表一 表二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中滑轮_____(动/不动),该滑轮是 滑轮,该滑轮不能______,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表二中滑轮_____(动/不动),该滑轮是 滑轮,该滑轮省力______,不能改变力的________。2. 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1)定滑轮可以看作是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图4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小组的每位同学自助结束,进行小组互助。[自助展示] 学生依据助学稿展示预习情况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定义2、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3、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4、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求助补助]1.提出在活动中生成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所测数据为什么偏大?为什么有些组的实验数据一会儿偏大一会儿偏小)2.补助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距离.[概括总结]定滑轮 动滑轮定义特点实质[当堂检测] 见附件二[续助练习] 见附件三[课后反思]:九(上)物理自助学稿课题:滑轮(1) 班级: 姓名:一、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请同学们阅读P9,完成下列内容:1.这种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观察课本图11-15、图11-16就是使用滑轮的实例.你还能列举出其他应用滑轮的例子吗?2.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 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 的滑轮是动滑轮.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1.如右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表一 表二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中滑轮_____(动/不动),该滑轮是 滑轮,该滑轮______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表二中滑轮_____(动/不动),该滑轮是 滑轮,该滑轮______省力,不能改变力的________。2. 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1)定滑轮可以看作是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计摩擦)(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图4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九(上)物理课堂巩固练习课题:滑轮(1) 班级: 姓名:1.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A B C D2.如图,用定滑轮分别在三个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匀速提升重物,三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三个拉力的关系为( )A.F1<F2 <F3 B.F1= F2 = F3C.F1>F2 >F3 D.无法判断3.关于滑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是因为它能改变力的方向.B.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是因为它是等臂杠杆.C.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是因为它能省一半的力.D.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是因为阻力臂是动力臂的2倍.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拉力分别为F甲、F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无法判断实验次数 物重G/N 拉力F/N1 1.0 0.652 1.5 0.903 2.0 1.155.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A. 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B. 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 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 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6.如图,滑轮重2N,摩擦不计,提升的重物均为10N,则F1= F2=九(上)物理续助练习课题:滑轮(1) 班级: 姓名:1.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 )3.如图所示,图1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图1中的物体浸入水中如2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则F1与F2的关系是( )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4.小李的质量为50kg,可以举起80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kg,可以举起60k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5.如图所示,A物体的重力为50N,B物体的重力为250N边为10㎝,问:(1)B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2)B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图2图11、钩码G= N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轴的位置________。(固定不动/随物体运动)1、钩码G= N2、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轴的位置________。(固定不动/随物体运动)图3图4图1图21、钩码G= N2、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轴的位置________。(固定不动/随物体运动)1、钩码G= N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轴的位置________。(固定不动/随物体运动)图3图4F3F1F2F1F2图2图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