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物理学案课题:11.5机械效率(2) 主备:[助学目标]:1. 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2.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助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难点: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助学器材]:多媒体电脑、PPT课件.[助学过程]:(一)复习与思考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的计算:W有用=2.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不计绳重及摩擦,额外功的计算:W额外=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总功的计算:W总=4.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与物体提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第:S绳= h5.机械效率:(二)探究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器材]铁架台、滑轮组、钩码、 、 。 1 2 3[步骤]1.按图1组装好滑轮组。2.记下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原先的位置,然后匀速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的大小,测出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上升的距离。3.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并完成计算。4. 按图2、图3组装好滑轮组,重复2、3步骤。[记录]物理量 G/N h/m F/N s/m W有用/J W总/J 机械效率η1 1 0.12 2 0.13 2 0.1[结论]由实验1、2得出结论由实验2、3得出结论[总结]1.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1)(2)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2)小组的每位同学自助结束,进行小组互助。[自助展示] 学生依据助学稿展示预习情况[求助补助][概括总结]1.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1)(2)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2)[当堂检测]见附件二[续助练习]见附件三[课后反思]九(上)物理自助学稿课题: 11.5机械效率(2) 班级: 姓名:(一)复习与思考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的计算:W有用=2.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不计绳重及摩擦,额外功的计算:W额外=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总功的计算:W总=4.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与物体提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第:S绳= h5.机械效率:(二)探究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器材]铁架台、滑轮组、钩码、 、 。 1 2 3[步骤]1.按图1组装好滑轮组。2.记下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原先的位置,然后匀速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的大小,测出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上升的距离。3.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并完成计算。4. 按图2、图3组装好滑轮组,重复2、3步骤。[记录]次数 G/N h/m F/N s/m W有用/J W总/J 机械效率η1 1 0.12 2 0.13 2 0.1[结论]由实验1、2得出结论由实验2、3得出结论[总结]1.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1)(2)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2)九(上)物理课堂巩固练习课题:11.5机械效率(2) 班级: 姓名:1.在不计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η动<η定 B. η定<η动C. η动=η定 D.无法确定2.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3.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4所示,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G1 = 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B.若G1 = 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C.若G1 = 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4.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________。(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 有用功, 额外功。(5)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动,则测出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九(上)物理续助练习课题:11.5机械效率(2) 班级: 姓名:1.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2.如图,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G的物体缓缓上升,不计绳重及摩擦, 改变物体的重力G,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中的( )3.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物理量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机械效率1 4 0.1 1.8 0.32 6 0.1 2.4 0.3 83%3 4 0.1 1.4 0.5 57%4 4 0.2 1.4 1.0 57%(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图做的。(选填“a”、“b”或“c”)(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