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插秧歌杨万里走进作家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插秧歌宋 ·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赏析诗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抛”、“接”、“拔”、“插”四个动词,使分工明确、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了雨势之猛,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运用心理描写,送饭人让他们歇一会,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时间也没有,如此便写出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模拟农夫的口吻说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让赶紧提防那帮鹅鸭。诗人在此处从细微处着眼,写农夫对妻子的嘱咐: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鹅鸭,提防它们来田里践踏秧苗。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的勤劳、艰辛,全都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该诗是怎样描绘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的。①动作描写。一、二句用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五、4六句,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诗人精确地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表现农事的紧张与忙碌。②环境描写。“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天气条件极为恶劣。虽然人们戴着斗笠,穿着蓑衣,但是雨水仍从头上湿到肩胛。农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插秧不辍,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③语言描写。七、八句写田夫的对答语言。诗人模拟田夫的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管好那帮鹅鸭,不要作践了秧苗。于是,送饭人也被安排上护秧苗的任务。通过这些描写,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种情景映现在读者眼前。 《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新、奇、快、活、趣,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试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①捕捉场景,新鲜有趣。一、二句描写农家插秧的劳动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农忙时节,儿童也要紧张地劳动,“小儿”不够成熟,只能做最简单的拔秧的活儿,“大儿”已经能担负起插秧的重任了。儿童的加入使父辈的劳作加快了速度,为劳作带来了生气,新鲜有趣。②想象丰富,设喻风趣。领联,以笠比盔,用蓑喻甲,形象鲜明。这种设喻形象,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而更寓有深意:抓住时节,及时种植,类似一场紧张的战斗,全家必须全副披挂,全力投入,此处也暗赞了农民战天斗地的精神。③对话设计,颇具匠心。“唤渠朝餐歇半霎”,是送饭人的话,有催促,有关心。但农夫不正面作答,而以“不答而答”的特殊方式回应了送饭人。“赶快管好家里的鹅与鸭!”七、八句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其内蕴却很丰富,既有关怀,又有嘱托,还有作为一户之长的责任感。④语言自然活泼。田夫抛秧田妇接”“雨从头上湿到胛”等诗句,朴素自然,明白如话,似一股山间清泉自然流畅,毫无忸怩作态之感。《插秧歌》这首诗是诗人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五、课后思考,思想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