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2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 能够结合教材和视频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知道甲午战争的基本史实,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2. 通过对史料的研习,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影响;3.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评价列强的侵华战争,形成理性的历史认识,体会民族危机下中华儿女的爱国意识和自强精神;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战败的原因;“门户开放”的实质学习目标视频:致远舰冲向敌舰,中日档案有力佐证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于1887年7月1日从内务库中拨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经费。①日本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制定了“大陆政策”(根本原因)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甲午起,起于弱——背景小日本,大野心!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②清朝方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当时中国处于清朝晚期,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甲午起,起于弱——背景③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挑起战争.(直接原因)甲午起,起于弱——背景环境国际清政府没有认真备战,北洋大臣、驻朝中国军队的真正指挥官李鸿章在国际间四处作揖,将和平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诸列强的干涉,迟迟不派兵增援前线。但李鸿章的希望一个个破灭。英美德法俄日本成为其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助手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趁机夺取新的权益侵略准备尚未就绪,不干涉支持默许日中攻视频:甲午战争甲午祭,祭英烈——过程丰岛海战——1894.71894年7月25日,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祭,祭英烈——过程平壤战役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左宝贵甲午祭,祭英烈——过程甲午祭,祭英烈——过程1894年9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舰艇十余艘护送援军至大东沟。正当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中日间就此展开大战。再次上演一出勇士战死、懦夫奔退的悲剧。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人数 战舰 吨位 火炮 鱼雷发射管 平均航速日军 3916 12艘 40840吨 268门 36具 16.4节清军 2126 12艘 34466吨 195门 27具 15.1节这一仗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而日本夺取黄海的制海权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黄海海战的时长自1894年9月17日12点50分海战打响,至下午5点半结束。中国30年洋务运动的自强成果,就在这4个多小时中灰飞烟灭甲午祭,祭英烈——过程视频:甲午海战邓世昌自沉殉国,光绪潸然泪下甲午祭,祭英烈——过程旅顺大屠杀时间:1894年11月21日过程:日军于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在2千到2万之间。我见一人跪在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枪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有一难民在屋脊上,亦被弹打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枪尾刀刺插十余次——美国《纽约世界》记者克里曼甲午祭,祭英烈——过程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1895年1月20日至2月12日1. 时间2. 结果威海卫和山东半岛的失陷,使京畿地区门户洞开,清廷危急万分,更加快了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的步伐,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程度3. 影响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此次失败,清军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不重视和放弃制海权。是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威海之战的失败和北洋舰队的覆灭,实际上造成了中国战败的结局4. 评价甲午祭,祭英烈——过程甲午祭,祭英烈——过程平壤战役丰岛海战黄海大战辽东之战威海卫战役甲午战争为何战败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日本维新派政治家吉田松荫日本战时大本营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因此提出两期作战计划:首先派陆军一部进入朝鲜,以牵制清军;海军则寻机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迅速夺取黄海制海权:如海军取胜,掌握了黄海制海权,陆军便由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如海上决战胜负未分,则以舰队控制朝鲜海峡,协助陆军主力占领整个朝鲜;如舰队决战失败,制海权归于中国,则以陆军主力实行本土防御,海军守卫本土沿海.并以争取实现第一案为基本战略方针。甲午祭,祭英烈——过程甲午战争为何战败材料一: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之廉,购而用之。”材料二:清朝虽在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而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材料三:当时清军使用的是欧洲毛瑟枪,甚至是先进的后膛连发枪,火炮多用克虏伯后膛炮。而日军主要使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武器性能和数量均不如清军。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武器装备落后李鸿章 1.感到清政府财政空虚,实力不足,没有取胜信心 2.把北洋舰队视为自己私人财产,为保存自己实力,故力主“避战求和”.3.慈禧:一心筹办60岁的“万寿庆典”,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甲午祭,祭英烈——过程视频:《马关条约》谈判甲午祭,祭英烈——过程马关条约的签订1. 时间1895年4月17日在谈判中,日本拿出预先拟定的条款摆在李鸿章面前,只准李鸿章说“允”或者“不允”.日本限定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手续,李鸿章请求宽限时日,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2. 内容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甲午殇,殇国情——影响3. 危害割地增多: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赔款增加:加剧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势力深入: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增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 影响1.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争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甲午殇,殇国情——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德俄合作干涉之结果,可能由中国获得一海军军港或煤站之割让。法国也想借此向中国邀功,取得南海岛旁中国一小岛… …——梁启超 著《李鸿章传》中国辽东日本俄德法干预漫画解读《渔夫和鱼》实质——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香肠代表德国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太阳代表日本《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 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日本 福建强租海港势力范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抢夺路权矿权:俄国与清政府签订合同章程,规定俄国可以修筑由其境内通过中国境内直达海参崴的中东铁路。俄国还从中攫取了铁路沿线的行政权、采矿权和减免商税的特权。这就为俄国把中国东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提供了条件。法国于1896年争得修筑由越南境内至广西的铁路权利。同年秋,到19世纪末,列强争夺路权的斗争更加剧烈,甚至以武力威逼清政府.清政府在列强争夺面前,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的修筑权,拱手送给外国.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列强还争夺开采中国矿山的权利。1895年,法国迫使中国同意它在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开采矿山的优先权。接着,英、德、俄等相继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取得采矿权。俄国甚至取得一些地方的金矿开采权。这样,中国的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重工业也无从发展。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争相开厂:据不完全统计,自1895年至1898年,被它们攫取的铁路修筑权竟达一万零二百公里之多。同时,各国还通过在华开矿设厂及大量输出商品等渠道,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此外,帝国主义在华设立的银行,也从为其对华商品输出服务,变为控制中国财政金融的经济侵略中心.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垄断了中国市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化,使中国民族工商业受到压抑和摧残,广大农民、中小商人、运输业和手工业工人大批破产和失业。列强利用《马关条约》里关于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的规定,又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外国工厂的生产规模大,产量多,成本低,产品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这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各国传教士即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在中国的通都大邑和僻野乡村到处传教。到1900年,西方的天主教、耶稣教等已经在中国建立了约四十个教区,六十多个教会,在帝国主义各国的胁迫下,清政府给予传教士以各种政治特权。他们所到之处,拆庙毁寺,霸田抢房,敲诈勒索,包揽词讼,私设牢狱,无故殴毙贫民。他们还收买地主恶霸、地痞流氓入教,纵使这些人为非作歹,肆无忌惮地欺凌百姓。还有不少传教士,无孔不入地刺探中国的各种情报,有的还直接参与策划侵华活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日、意、法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时间提出内容评价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 …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门户开放"政策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政策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富国强军,增强复兴意识捍卫和平,增强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42岁的晚清状元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实业救国”;37岁的康有为,选择了变法救国,领导了“戊戌变法”;29岁的孙中山,选择了革命救国,领导了“辛亥革命”。板书设计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背景①爆发(2)经过②主要战役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③结果2 .瓜分中国狂潮(1)背景(3)门户开放政策1894年(甲午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4年---1895年(2)主要方式三国干涉还辽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马关条约》谈判.mp4 甲午战争.mpg 甲午海战邓世昌自沉殉国,光绪潸然泪下.mp4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pptx 致远舰冲向敌舰,中日档案有力佐证.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