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内容:《 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 总第_____课时课标核心素养要求 知道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学习目标 知道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知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学习重点 波的衍射现象学习过程 教学笔记【自主学习】 回顾:波长、波速和频率关系 【合作学习·难点探究】 任务一、知道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观察波的反射和折射图,总结反射和折射规律 2、总结: (1)反射现象:波遇到介质界面(如水遇到挡板)时会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波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反射折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3)波的反射、折射现象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现象 比较项目 波的反射波的折射传播方向改变,θ反=θ入改变,θ折≠θ入频率f不变不变波速v不变改变波长λ不变改变【例1】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 ) 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针对训练】1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 m,波速为340 m/s,在海水中的波长为4.5 m. (1)该波的频率为________Hz,在海水中的波速为________ m/s. (2)若物体在海面上发出的声音经过0.5 s听到回声,则海水深为多少? 任务二、知道波的衍射现象 1、观察波的衍射现象、总结衍射规律 2、总结: (1)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通过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3)波的衍射的普遍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例2】如图所示是观察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时能观察到波明显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针对性训练】2、如图所示为水波的衍射现象,S为波源,d为挡板上的小孔宽度,相邻弧线间距为一个波长,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达标训练·限时检测】 1.下列现象或事实属于衍射现象的是( ) A.风从窗户吹进来 B.雪堆积在背风的屋后 C.水波前进方向上遇到凸出在水面上的小石块,小石块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 D.晚上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 2、如图所示,图中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面没有振动,为使A处水面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C.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增大 D.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减小 3、在山中伐木时发出的声音既含有频率较高的声波,也含有频率较低的声波,其中只有频率较低的“嘭”“嘭”声才能被远处的人听到,这是因为( ) A.频率较低的“嘭”“嘭”声能量大,能传到很远 B.频率较低的“嘭”“嘭”声速度快,最先到达 C.频率较低的“嘭”“嘭”声波长较长,容易产生衍射D.以上说法均不对 4、当一个探险者进入一个山谷后,为了估测出山谷的宽度,他吼一声后,经过0.5 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1.5 s后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若声速为340 m/s,则这个山谷的宽度约为( ) A.170 m B.340 m C.425 m D.680 5、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5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5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反思总结】 答案 【例1】 D 【针对训练】1、(1)340 1530 (2)382.5米 【例2】ABC 【针对性训练】2、BC 【达标训练·限时检测】 1、C 2、 BD 3、C 4、C 5、 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