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陈情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陈情表》(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李密《陈情表》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蒙矜育 矜:看重 B.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照察
C.听臣微志 听:任从 D.臣之辛苦 辛酸悲苦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臣具以表闻 B.天下云集响应 C.单于壮其节 D.忧劳可以兴国
3.下列对《陈情表》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5.指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猥以微贱(自谦之词,犹“鄙”) 则刘病日笃(病重)
B.过蒙拔擢(提拔) 矜悯愚诚(同情、怜悯)
C.死当结草(代指尽孝) 岂敢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D.门衰祚薄(福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6.指出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7.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为下文请求提供依据。
B.第二段叙述自己并非没有奉诏之心,只是因为祖母病重,自己进退两难,身不由己。
C.第三段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再着重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情况,以说明并非欲全名节。
D.第四段陈述希望,恳请皇上满足他孝敬祖母的愿望,并表达了自己一定要“陨首”“结草”对祖母报恩的决心。
8.请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选文二
管宁字幼安,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与平原华歆相友,游学于异国。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宁乃庐于山谷。太祖①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
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文帝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明帝即位,太尉华歆逊位让宁,遂下诏曰:“太中大夫管宁,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今以宁为光禄勋。望必速至,称朕意焉。”
宁称草莽臣上疏曰:“臣海滨孤微,禄运幸厚。横蒙陛下纂承洪绪,德侔三皇,化溢有唐。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臣元年十一月被公车司马令所下州郡,诏书征臣,光宠并臻,优命屡至,怔营竦息,悼心失图。思自陈闻,申展愚情,而明诏抑割,不令稍修章表,是以郁滞,讫于今日。不意灵润,弥以隆赫。奉今年二月被州郡所下诏书,又特被玺书,以臣为光禄勋。受诏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臣重自省揆,年疾日侵,有加无损,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望慕阊阖,徘徊阙庭,谨拜章陈情,乞蒙哀省,抑恩听放,无令骸骨填于衢路。”
正始②二年,太仆陶丘一等荐宁曰:“宁清高恬泊,德行卓绝。诚宜束帛加璧,备礼征聘,仍授几杖,延登东序③。若宁守志箕山,参踪巢、许,斯亦圣朝同符唐、虞,优贤扬历,垂声千载。虽出处殊涂,至于兴治美俗,其揆一也。”
于是特具安车,束帛加璧聘焉。会宁卒,时年八十四。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魏书》)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魏哀帝,曹芳年号。③东序,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B.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C.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D.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看重,推崇
B.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晏:安定,闲适
C.又特被玺书 被:遭遇,遭受
D.至于兴治美俗,其揆一也 揆:道理,准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指华夏族地区,也称“中原”,与“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的“中国”意同。
B.三皇:中国传说中的古代三个帝王,通常指燧人、伏羲、神农或者天皇、地皇、人皇。
C.阙庭:宫廷。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文中借指朝廷。
D.骸骨:人的骨头,也指形骸、躯体。“乞骸骨”,旧称大臣归隐,使骸骨能归葬乡土。
12.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处选文中,李密和管宁,都受到朝廷一次比一次急切的征召,却由于种种原因而“辞不就职”,故而他们上表陈情,乞求宽免。
B.选文一,李密巧妙地将尽孝的行为和晋武帝“孝治天下”的纲领相关联,表面上恭维晋武帝,实则为“辞不赴命”取得合理依据。
C.选文二,管宁少年丧父,拒受亲人馈赠葬父,可见其自立;乱世中,公孙度虚馆以待,他的儿子截下征召之令,足见对管宁的重视。
D.选文二,在华歆的举荐下,管宁得到魏太祖、文帝、明帝的征召;正始年间,再次得到举荐,陶丘一等人建议皇帝任他选择去留。
13.《文心雕龙》云“表以陈情”,请结合选文一李密的陈情和选文二管宁的上疏,简要概括他们所陈之情。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思自陈闻,申展愚情,而明诏抑割,不令稍修章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臣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铭感圣德,彻于肝肺,虽九死其能报耶!陛下又复甄录①,寄以民社②,此正臣陨首效命之秋也。
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③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节选自简祖英《陈情表》)
注:①甄录:甄别录用。②民社:此指地方官。③禄秩,官员俸禄的级别。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蒙矜育 矜:看重
B.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照察
C.听臣微志 听:任从
D.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 徒:同类的人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手阖门
B.且臣少仕伪朝 吾今且报府
C.叨为元臣 为仲卿母所遣
D.果尽奉欢之期 顷之,持一象笏至
1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交广市鲑珍 B.雨泽下注
C.使人听此凋朱颜 D.哀民生之多艰
18.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臣亡国贱俘
A.恐年岁之不吾与 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其制稍异于前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B.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C.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D.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2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四个“无”斩钉截铁又饱含感情。
B.李密《陈情表》运用“乌鸟私情”“结草报恩”等典故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C.简祖英《陈情表》中“陨首效命之秋也”表达自己死后也要为朝廷奔走效命的愿望。
D.“西山之日已薄”用太阳快要落山形容老年人快要死亡,形象生动,引发读者的同情。
21.以下句子中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过分地得到提拔,加恩特赐的任命优厚,怎么敢犹豫不决,另有非分的愿望呢?
B.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民刘氏一定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
C.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
抛弃亲人上任就职,不孝顺的罪责更加深重。如果违背亲情而侍奉主上,您怎么会重用这样的人呢?
D.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不只是成全了作为儿子的私心,也是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的道理啊!
22.两篇文章感人至深,请结合节选部分简要分析两位作者“陈情”过程中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节选)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古代丧礼,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九个月孝服的人,功,穿五个月孝服的亲族。
C.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2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B.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C.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D.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26.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摘自《晋书·李密传》)
文本二: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节选自《陈情表》)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一般表示官职的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B.秀才,也是汉代所设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李密是优秀人才,但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C.伏,敬词,用在动词前表谦下的修饰语,如“窃闻”“伏惟”等。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
D.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主要内容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赶得上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司空张华赞同这个见解。
B.选文一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中说“官中无人,不如归田”,表面上是说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实际上是表达对不能回京任职的不满。
C.选文二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选文二文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1.请结合《李密传》,简要说明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节选)(甲)
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乙)
嵇康①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②,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③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④而称贞哉!若趣⑤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⑥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注】①嵇康,魏晋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山巨源,名涛,嵇康的朋友,后投靠朝廷。二人均为“竹林七贤”之一。②悢悢:悲恨。③嬲(niǎo):纠缠。④黄门:宦官。⑤趣(cù):急于。⑥疏:不切合事理。
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
B.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
C.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
D.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
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有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汉曾任郎中和尚书郎。
B.擢,调动官职。右擢是升官,但左擢则是贬官。
C.病,比疾更加严重。《说文解字》:“病,疾加也。”
D.足下,古时交际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B.李密在表中写出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真挚感情,委婉地说明了辞不就辞的原因,表达出自己希望供养祖母的决心。
C.嵇康称像他这样经常生病犯困,想远离世事以求保全自己余年的人,常出于对政事疲乏的状态。
D.嵇康在信中拒绝了朋友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放任散漫,不通事理,不可加以勉强。
35.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36.甲、乙两段材料写作背景、写作时间接近,写作目的也有相似之处,两位作者作为前朝旧臣,都拒绝出仕,想远离残暴血腥的司马氏政权,以保持自己的志节。但这两篇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却迥然不同,请根据材料分析相异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晋时仍保留此制。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是选拔以及任用官员的一种考试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重要的科目,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破格录用人才的制度。
C.征,在文中的意思同征辟。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蜀汉被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4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原为何意?在文中指什么?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节选韩愈《祭十二郎文》)
4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告诉不许 告诉:告知。 B.不矜名节 矜:看重、推崇。
C.请归取其孥 孥:妻子、儿女。 D.将成家而致汝 致:使……来。
4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急于星火 吾念汝从于东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C.而刘夙婴疾病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B.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45.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就是“奏章”,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一种公文,常用来陈述衷情。
B.“秀才”指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C.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分“伯父”“仲父”“叔父”,而“季父”通常专指最小的叔父。
D.“万乘”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车一马为一乘。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
4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题目。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臣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铭感圣德,彻于肝肺,虽九死其能报耶!陛下又复甄录①,寄以民社②,此正臣陨首效命之秋也。
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③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节选自简祖英《陈情表》)
【注】①甄录:甄别录用。②民社:此指地方官。③禄秩,官员俸禄的级别。
4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蒙矜育 矜:怜悯 B.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借鉴
C.庶刘侥幸 庶:或许 D.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 徒:同类的人
4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孝道治天下 为国以礼 B.彻于肝肺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叨为元臣 为天下笑者 D.果尽奉欢之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9.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A.此正臣陨首效命之秋也 B.客有吹洞箫者 C.以其无礼于晋 D.而刘夙婴疾病
5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B.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C.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D.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5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四个“无”斩钉截铁又饱含感情。
B.李密《陈情表》运用“乌鸟私情”“结草报恩”等典故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C.简祖英《陈情表》中“陨首效命之秋也”表达自己死后也要为朝廷奔走效命的愿望。
D.“西山之日已薄”用太阳快要落山形容老年人快要死亡,形象生动,引发读者的同情。
5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节选韩愈《祭十二郎文》)
5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告诉不许 告诉:告知。 B.不矜名节 矜:看重、推崇。
C.请归取其孥 孥:妻子、儿女。 D.将成家而致汝 致:使……来。
5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急于星火 吾念汝从于东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C.而刘夙婴疾病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5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B.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56.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就是“奏章”,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一种公文,常用来陈述衷情。
B.“秀才”指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C.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分“伯父”“仲父”“叔父”,而“季父”通常专指最小的叔父。
D.“万乘”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车一马为一乘。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
5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在字词的表达上自然真切,句式上多是短小精悍的四字句,形象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传达情感,语势连贯,行云流水。
B.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的,乙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文风,而是采用散文形式,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
C.甲文语言表达切合身份,如以“伏惟”“蒙”“谨”等词语运用恭敬而得体。“愚诚”“微志”等词语谦逊、虔诚中进一步表明自己定会知恩图报,为祖母尽孝的诚心。
D.乙文中韩愈呜咽追叙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东奔西走聚日无多;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做法的悔恨和自责。
5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59.苏轼曾说过“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请结合文本分析苏轼这样说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节选自《陈情表》)
文本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6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也是汉代所设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李密是优秀人才,但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B.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主要内容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
C.伏,敬词,用在动词前表谦下的修饰语,如“窃闻”“伏惟”等。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
D.迁,一般表示官职的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6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B.选文一文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C.选文二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赶得上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司空张华赞同这个见解。
D.选文二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中说“官中无人,不如归田”,表面上是说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实际上是表达对不能回京任职的不满。
6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64.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李密传》文意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6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除臣冼马 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66.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67.翻译以下句子。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李密)
6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6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
B.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从周代开始用诏书,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C.陛下是古代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是臣僚谒见帝王时所处的位置,慢慢转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D.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
7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7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情表(甲)
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乙)
简明英
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逐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禄秩,官员俸禄的级别。
7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听臣微志 听:劝告
C.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垂 堂:靠近屋檐的地方
D.不孝之罪弥深 弥:更加
7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B.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C.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D.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74.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甲)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写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主要是通过议论来表达的。
B.文段(甲)工整的对仗句式,铿锵有力,感情诚挚,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报恩”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C.文段(乙)先摆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怀远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举出“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的历史和“匹夫无有不获之愿”的普遍事实。
D.文段(乙)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亲生命衰落,既打动皇上,又言自己报效圣朝有日,“人子”之私与“圣朝”之道兼顾,道理显豁。
75.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陈情表》)
7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D.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7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B.太守:古代官职名,指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初唐四杰:分别指王勃、杨炯、卢照邻、李白
7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年幼时父母双亡,靠祖母刘氏供养长大。
B.李密曾仕蜀国,到了晋朝时被多次举荐为官。
C.李密在州郡长官的考察和推举下,多次辞不复命。
D.李密以祖母刘氏年老多病为由,拒绝皇帝的征召。
7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陈情表
李密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0.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A.挂着 B.祭奠 C.慰问 D.悲伤
(2)但以刘日薄西山( )
A.逼迫 B.迫近 C.进入 D.依附
81.下列句中没有表达敬意或自谦的词语的一项是(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8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83.全文紧扣标题“陈情”依次陈了哪些“情”?(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落的核心意思)
(1)
(2)
(3)
(4)
84.李密的本意是拒绝在新朝为官,但抗命不从是有生命危险的。晋武帝看了李密呈上的“表”后不仅不责怪反而予以嘉奖。这得益于这篇表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8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B.除臣洗马 除:革除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86.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87..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耕植不足以自给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88.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职郎署 署:官署 B.不矜名节 矜: 自夸
C.听臣微志 听:听见 D.日薄西山 薄: 迫近
9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 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 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 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 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91.《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下列不能体现孝心的一项是( )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区区不能废远。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D.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9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
(李密)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形影相吊(慰问) B.逮奉圣朝(等到)
C.当侍东宫(担任) D.岂敢盘桓(回旋环绕)
9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不知东方之既白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D.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其制稍异于前
9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孤苦的情况和祖母对自己含辛茹苦的抚养,委婉曲折地陈述自己屡次辞谢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皇上的感激,又申诉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B.第三段援引朝廷“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感谢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旨在表达自己忠孝两全的意愿。
C.全文以“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为中心内容,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写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不愧为古代散文的名篇。
D.本文用了大量四字句、对偶句,既有骈文的整俪,又使语言不显雕琢,而是十分自然亲切,真情从肺腑流出,读起来一气呵成,丝毫不见斧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晚与尚书和逌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迁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泰始初,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俗薄,无相推毂。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转北中郎将,督邺城守事。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菌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涛年逾耳顺,归乡里。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诏曰:“吾所共致化者,官人之职是也。方今风欲陵迟,人心进动,宜崇明好恶,镇以退让。山太常虽尚居丧,情在难夺,方今务殷,何得遂其志邪!其以涛为吏部尚书。”涛辞以丧病,章表恳切。会元皇后崩,遂扶舆还洛。逼迫诏命,自力就职。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
(摘自《晋书·山涛传》)
【乙】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县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摘自《陈情表》)
9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B.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C.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D.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日/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9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中郎”是郎官的一种,即省中之郎,为帝王近侍官,此处指将帅之幕僚。
B.“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推毂,就是推车,在此指推举人才。
C.“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也称“杖乡”。
D.“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与之相对的“西宫”则是皇后所居之宫。
9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涛善交往,深得左右信任。晚年与和道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亲密相待,这两人都位高争权,山涛能够平心处中,使两人不感到遗憾。
B.山涛治理有方,注重提拔人才。冀州风俗鄙薄,经其努力,这里才崇尚贤能,风俗得以改变;先后选用官吏,遍及朝廷内外,都是有才之人。
C.山涛深得器重,常常受到赏赐。景帝将春服转赐给他,又怜其母年迈,赐藜杖一把,后因他清廉俭朴,又特赐给他每天供给凭证以及床帐席褥。
D.朝廷对李密优礼有加。李密多次被朝廷征召,而他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而处于两难境地,委婉地表达了忠孝两难的矛盾与痛苦。
9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0.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更严重)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提升)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共同审察) D.庶刘侥幸,卒保余年(差不多)
101.对下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9个月)、小功服(5个月)丧服的亲族。
B.“察臣孝廉”的“察”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刺史”,我国古代官职名。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后成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除臣洗马”中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10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103.翻译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悯 一作:愍;孑立 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0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105.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106.请翻译下列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后刘终,服阙,复以洗马征至洛。
(节选自《梁书·李密传》)
【三】
庾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未尝失色于人,南阳高士刘虬、宗测并叹异之。齐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其父庾易在家遘疾,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黔娄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冑手书敦譬,黔娄固辞。服阕,除西台尚书仪曹郎。梁台建,邓元起为益州刺史,表黔娄为府长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及成都平,城中珍宝山积,元起悉分与僚佐,惟黔娄一无所取。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节选自《梁书·孝行》)
10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B.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C.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D.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10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古代的丧服。期,服丧一年。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服阙”,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阙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北辰”,原指北极星,后用来喻指皇帝,如《滕王阁序》中“天柱高而北辰远”。本文为第二种含义。
10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命运坎坷。他孩提时期父丧母嫁,失怙失恃,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B.李密富有才华。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C.庾黔娄天资聪慧。他少时常与人论述《孝经》,对答如流,从未羞愧脸红。
D.庾黔娄仕途不顺。庾黔娄为官清廉,因拒领财物得罪上司,被降职。
1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阅读下面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