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无答案)

资源简介

4.3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简单的问题。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与应用。
4、学习用“等效替代”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发生 出来的光线 。(填“强”或“弱”)
3、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 ;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 ,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
二、自主学习:
1、 、 、 都可以看做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 ; 。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 关系。
4、平面镜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练功房的平面镜,演员可以 ;商店里的平面镜可以 ;用特制的小镜子,牙医可以看见口腔中 的地方;学校楼梯口的镜子,能帮你 。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而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观察自己在平而镜中的像,你有什么猜想
2、假设猜想: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怎样才能既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后面的像?目的是什么?
(2)怎么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3)怎么确定像的位置?
(4)手放在玻璃板后的“烛焰”上,会疼吗?如果拿一张纸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不能呈现出像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数据填入表格: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用两个支架架住玻璃板,使玻璃板竖直。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停止移动,观察像的特点。注意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等。
(4)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5)改变蜡烛与镜面的距离,再做两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物距)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距)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
5、得出结论:平而镜成像的特点:平而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
6、分析论证:
(1)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2)用薄玻璃板还是厚玻璃板,而不用我们常用的镜子?
(3)为什么有的组怎么移动镜后的蜡烛也不能与像重合?
(4)为什么实验中我们要反复改变物距,并测量像距?
(5)若将玻璃板倾斜放置后,镜后的蜡烛与像还能重合吗?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由此可以看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 造成的。
反射光线的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三)平面镜作图:
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方法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方法:
1、作垂线 1、作反射光线
2、取等距离 2、反向延长
3、画虚像 3、画虚像
四、、本节小节:
你学到了: 。
五、课堂巩固:
1、某同学从平而镜前2.5 m处而镜,则该同学在平而镜中的像将( )
A.远离平面镜 B.变大了 C.大小不变 D.变小了
2、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与物体等大的、正立的虚像 B. 与物体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C.比物体还小的、正立的实像 D.比物体还小的、倒立的实像
4、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2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6 cm,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A的像,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6、如图所示,将一个发光小球放置于竖直的茶色玻璃板前,会看到玻璃板中也出现一个“小球”。请画出看到“小球“的位置,作一条眼睛看到该“小球”的光路。
7、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
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