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周阅读四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典名著周阅读四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经典名著周阅读四
——《唐诗三百首》
(一)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此指柏林寺。②霁(jì):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
幽静(幽深)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二)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3.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自然景色,市井境况。
4.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三)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5.前两句写环境险恶的作用是什么?
抒写军旅生活的艰苦,以及驻守边关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愁苦。
6.“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
(四)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7.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8.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示例: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或者: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此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五)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9.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
单调、清冷
10.“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
“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11.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主题: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边塞生活的艰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运用的手法有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六)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12.“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就读为: 。
xiá
1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4.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农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七)不见 [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15.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16.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八)题柳郎中茅山故居 [唐]李德裕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①静中闻。
鸟啼花发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注释】①石溜:岩石间的水流。
17.本诗前两句通过对 等景物的描绘,刻画了友人故
居 特点。
荒阶、日曛(或“石溜”) 因少有人来而寂静、荒芜的
18.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鸟啼花发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示例一: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描写鸟儿啼鸣、鲜花盛开来反衬自己因被贬内心孤寂、落寞、凄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叹。示例二: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描写鸟儿啼鸣、鲜花盛开来反衬自己因被贬内心孤寂、落寞、凄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叹。示例三: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人迹消失、山窗掩映着白云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因被贬内心孤寂、落寞、凄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九)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①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鸣。
【注释】①杳(yǎo):无影无踪。②噭(jiá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9.请结合全诗,评析颈联中“断”“平”二字的妙处。
“断”“平”二字写出了夜色的浓重,荒烟不是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缕缕荒烟和参差古木原是孤征途中的一丝安慰,却也被夜色吞没。这样写,又将诗人的乡愁推进了一层。
20.请鉴赏诗歌第二联“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故乡在川原的尽头随着夜色的加深渐渐迷失,眼前的道路是通向戍边之城的。该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运用了白描、对仗手法表现了远离故乡的迷茫孤寂之感。
(十)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写出了诗人与友人感情异常深厚,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
2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
明写天寒,暗写心寒。
(十一)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①劳歌:送别歌。
23.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做简要分析。
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湍急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4.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凄暗(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十二)阙题 [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25.白云深处,青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
“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26.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十三)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7.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28.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答出两点即可)
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所录作家凡二千三百余人,诗凡四万八千余首。从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而且要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自然不是件容易事。但《唐诗三百首》的选辑者基本上是完成了这个使命的。初唐四杰和沈、宋等人的律诗,初、盛之间作为李、杜前驱的陈子昂、张九龄等人的古诗,这个选本中虽选得不多,却篇篇都有代表性。盛唐的重要作家也都已网罗在内,而且所选的诗也都是精品。中唐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及元、白、韩、孟,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在这个选集里也都占有一定的篇幅。从这可以看出,选辑者的态度是非常公允的,而去取之间也相当审慎精确。这正是我们肯定《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原因。
读《唐诗三百首》 吴小如
另外,这个选本还有几个值得称赞的特点。我们知道,唐诗最突出、最优秀的部分是盛唐诗;没有盛唐诗,唐诗就不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评价。《三百首》的选辑者抓住了这个特色。照我的体会,他的选诗标准是以作品能代表“盛唐气象”与否为取舍的。就是他在选初、中、晚唐各个阶段的作品时,也大抵以符合“盛唐气象”的标准为依归。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的诗篇,如李贺、卢仝、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作品,就都没有入选。但入选的诸家,也并不因过分强调“盛唐气象”而抹煞他们带有独特风格的佳作,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就选了好几首。此外,选辑者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在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也能统筹兼顾,各选若干,而不失于偏执狭隘。因此,我们在《三百首》中虽只读了这个作家几首诗,也能略窥其整体。这对于我们了解一个
作家是大有帮助的。比如王维,除选他的自然山水诗之外,还选了《老将行》和《洛阳女儿行》,这样,我们就可看出王维的风格在恬静幽闲之外还有雄健、清丽的两个方面。又比如韩愈,除选他的《石鼓歌》以见其怪诞突兀的风格外,还选了《山石》,这样,我们就可看出韩愈的风格也有清新流畅的一面。再比如李商隐,除选他的“无题诗”外,也选了他的《韩碑》,这样,我们就可看出李商隐的风格除浪漫绮艳的一面之外,还有雄浑苍劲的一面。第三个特点是选辑者不仅着眼于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篇突出的有名的作品。比如五古选了元结的《贼退示官吏》,七古选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五律选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七律选了崔颢的《黄鹤楼》,五绝选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些具有概括性、示范性的作品的入选,都足以说明选辑者的眼光、见解的正确和全面。再者,选辑者有意照顾初学的人,使他们在开始接触唐诗时不致遇到太大的阻力。比如选李白的五、七言古诗不算少,而“古风五十九首”却一首也没有选。
因为初学的人读这一组诗是比较吃力的,而且这些诗也不如《长相思》《月下独酌》等篇容易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联想。又如选杜诗,舍《北征》《奉先咏怀》而取《望岳》《赠卫八处士》和《兵车行》;选白诗,舍“新乐府”而取《长恨歌》《琵琶行》,也是同一道理。
29.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三百首》中,盛唐重要的作品都网罗在内,盛唐诗是其最突出、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B.《唐诗三百首》完成了在浩如烟海的唐代作家、作品中选辑出能较为准确而概括地反映唐诗全貌的诗歌的使命。
C.李白的《长相思》《月下独酌》,杜甫的《望岳》《兵车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对于初学唐诗的人来说,能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联想。
D.陈子昂、崔颢、王之涣等作家的作品虽然不多,但《登幽州台歌》《黄鹤楼》《登鹳雀楼》等作品因具有概括性和示范性而入选《唐诗三百首》。
C
30.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作者肯定《唐诗三百首》选本的原因。
①选辑者的态度非常公允,去取之间也相当审慎精确;②唐诗最突出、最优秀的部分是盛唐诗,选辑者的选诗标准是以作品能代表“盛唐气象”与否为取舍的,但也并不因过分强调“盛唐气象”而抹煞入选诸家中带有独特风格的佳作;③能统筹兼顾同一作家在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④不仅着眼于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篇突出的有名的作品;⑤选辑者有意照顾初学的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1.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下面这首诗为何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①孟浩然是盛唐有名的诗人,他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景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极具盛唐气象;②颈联和尾联意在求仕,但不直接告白,巧妙地以钓鱼为喻,不露乞怜痕迹,独具特色;③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为人们所熟知,选入这首投赠诗可以使读者对其有更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