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肥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区分氮肥、磷肥、钾肥。3.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培养整理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从建国初一直到2010年某地区小麦、花生、玉米生长状况图片及小麦亩产量统计表。时间 小麦亩产量(单位:斤)建国初 80~10020世纪60~70年代 200~30020世纪70~80年代 500~60020世纪80~90年代 800~1 00020世纪90年代~2010年 1 200~1 500【提出问题】从建国初到现在,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除种子优良、水资源充足外还有哪些原因?【分析】 同学们从表中可发现,上世纪从70年代开始小麦亩产量明显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化肥厂生产出了氨水、碳酸氢铵等。可以说,化肥对粮食生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化肥、农药生产、使用都与化学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踏入关于化肥、农药的探究之旅。推进新课【投影】农作物养分充足和因缺乏氮、磷、钾生长不良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思考】为什么生长在同一块地的庄稼其长势表现不同?【交流】学生汇报调查报告。教师引导: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使用化肥?化肥有什么作用?因缺少氮肥、磷肥、钾肥对农作物生长分别有什么影响?口头总结或把学生书写的答案投影在屏幕上交流讨论。【观察】各种氮肥、磷肥、钾肥的样品,在以下表格相应“名称”下填写“化学式”“颜色”“气味”等各项内容。【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相关图片和影视资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交流、归纳整理,填写上表中有关内容。了解氮肥、磷肥及钾肥的相关知识。【过渡】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各增产因素总和的30%~60%。在我们称赞化肥的功劳的时候,同学们是否还有不同看法?【投影】展示因化肥、农药使用不当、残留超标,水果、蔬菜在国内外市场滞销或被迫销毁的报道,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因化肥、农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阅读】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1.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为什么会带来土壤、水、大气环境的污染?2.什么是生态农业?我国推广生态农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农药是如何在自然界中转移的?【总结】 1.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2.农药的使用也有利有弊,它可以除草杀虫,保护农业,但也存在潜在的危害。【投影】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迁移。【过渡】由此看来,以尽量少的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保障食品品质,是我国持续农业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同土壤结构需不同营养元素的化肥,那我们要准确区分各种化肥,以防施肥不合理。【活动探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步骤方法】1.比较外观。2.比较溶解性。3.灼烧。4.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交流】学生发表见解,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交流、归纳整理,填写下表有关内容。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氮肥 钾肥 磷肥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加水 全部溶解 大多不溶或部分溶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分析】氮肥有多种,不同氮肥性质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区分不同的氮肥。【投影】区分氮肥的步骤。【思考】还可用什么方法区分硫酸铵和氯化铵?【分析】将(NH4)2SO4、NH4Cl分别溶于水后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H4)2SO4。【归纳】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将化肥的区分方法总结为以下四句话:比较外观溶解性,加碱研磨闻气味,硝酸银钡都可用,现象明显可区分。【课外实践】到附近的农村调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撰写一篇有关的调查报告。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种类和作用;明白了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还学会了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肥料一、化肥的种类和作用1.氮肥;2.磷肥;3.钾肥;4.复合肥料。二、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三、化肥的简易鉴别比较外观溶解性,加碱研磨闻气味;硝酸银钡都可用,现象明显可区分。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