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1《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1.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
○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
○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2.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监督权
教学难点:对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 环节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宪法与我们的一生》,思考:视频中提到的,你的一生有哪些基本权利 生活中,宪法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宪法与我们的一生息息相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可见,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广泛且真实的。除了视频中提到的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还规定了哪些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第一课时《公民基本权利》。 (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学习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记录宪法保护了我们哪些基本权利
设计意图 (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我们的一生,从出生到退休,宪法赋予了公民生命权、人身自由、受教育权、劳动与休息权、享受国家物质帮助等基本权利,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帮助学生理解宪法保护我们的一生,进一步理解: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宪法赋予公民广泛而真实的基本权利,本节课主要围绕政治权利和自由展开学习。通过层层递进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正是因为宪法,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才得以保障和顺利实施,并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在此顺势导入今天的新课“公民基本权利”
(一)聚焦德州两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展示PPT材料在德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439名人大代表肩负着使命,陆续来到驻地,向大会报到 (1)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 (2)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能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吗?为什么? (3)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需要哪些条件?(4)符合选举条件的公民,为什么不能都去参加人民代表大会?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和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为初中生将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做好铺垫。 引起学生对两会的关注,并引发思考: 1.(1)民主选举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我们没有年满18周岁,所以还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设计意图: 设置“聚焦德州两会”环节,引发学生对德州两会的关注与共鸣。通过了解我们身边的大事,让学生明白,原来政治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初中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德州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么产生的?人大代表的产生涉及到公民的哪一项政治权利?为将来自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做好准备和铺垫。
(二)聚焦德州两会——政治自由 1.幻灯片出示“两会期间,网民在评论区留言”的图片。 (1)网民在评论区留言,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2)它属于公民的哪一项政治权利和自由?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还享有哪些政治自由?教师总结: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幻灯片出示“一女子发布虚假信息,最终最抓”的图片。思考: (1)宪法赋予公民政治自由的意义是什么? (2)政治自由等于绝对自由吗? 3.教师依据学生观点适时引导、点拨、启思、生成。公民的政治自由一定是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公民应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珍惜并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生认真看图片,回答言论自由。政治自由 2.(1)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2)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引,理解: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公民行使政治自由是有边界的,一定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两组图片:“网民为人民代表大会建言献策”和“一女子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时,是有边界的,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赋予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宪法赋予公民政治自由的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引导公民也要积极参与,充分行使自己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
(三)我为政府出谋划策——监督权 1. 德州两会期间,初中生小岩看到很多市民在很多市民在给政府部门留言,反映问题,深受鼓舞。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小岩通过市长信箱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幻灯片展示信的内容,并通过音频资料读取信件。) 尊敬的市长:您好!很冒昧地给您写信,想向您反映一些情况: 第一,我们学校门口,每到放学时候,交通拥堵,我希望交警二大队能加强管理。 第二,我奶奶村的乡政府强拆了奶奶的房子,严重侵犯了奶奶家的合法权益,请求相关部门严查。 第三,我妈妈发现xx单位xx领导挪用公款,以权谋私,希望政府能严肃处理这种腐败现象。 (1)小岩在行使哪一项政治权利? (2)小岩信中反映了哪些部门的问题? (3)小岩是通过什么途径行使这一政治权利的? (4)除了可以通过书信反映问题,还有其他渠道吗? 2.教师总结监督权的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的内容: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没有做好该做的工作时,我们可以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当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出现违法失职行为时,我们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3.合作探究:监督权的意义与行使监督权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我们如何行使监督权以及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1)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注意: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①对公民:有助于激发个人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主人翁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②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助于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学生认真阅读并听取初中生小岩的书信,并积极思考。 2.监督权,监督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3.打电话,12345市民热线,网络,找身边的人大代表,新闻媒体等。 4.同学们分小组讨论,选出小组代表,组内积极发言,多角度交流,小组代表汇总组内意见,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通过小岩给市长写信,反映了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引发思考:什么是监督权 谁监督?监督的对象是谁?我们初中生能行使监督权吗?公民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行使监督权对公民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接下来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监督权的主体、对象、内容、注意事项及意义。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初中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最后让学生感受德州市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唤起学生的学法、知法、守法意识,落实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播放幻灯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总结: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关注并了解国家的政治生活,并参与其中,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义务,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增瓦! 1.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2.公民应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设计意图: 通过畅谈收获,学生回想本节课所学,了解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聚焦德州两会”贯穿本课始终,使学生理解:政治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珍惜并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本环节是对整课内容的总结提升,旨在增强学生的政治热情和政治参与度,提高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公民基本权利中政治权利和自由,旨在达成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高政治参与度的共识,也就是本课学习的第一目“政治权利和自由”,知道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了解各自的内容及意义。此设计简单明了,逻辑清晰,便于学生观看和掌握。
《公民基本权利》评测练习
1.【题文】大学毕业的刘飞和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爸爸说:“参加选举是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父子认真地填写完选票,并将其放入投票箱。这表明()
A.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B.公民享有广泛的文化教育权利
C.公民可以先行使权利后履行义务
D.刘飞和爸爸享有并行使了选举权
【答案】D
【解析】题文材料中,刘飞和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父子认真地填写完选票,并将其放入投票箱。这表明刘飞和爸爸享有并行使了选举权,D符合题意;A错误,在我国,要年满18周岁,并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才享有选举权;B与题意无关;C错误,因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题文】14岁的初中生小红一家人的生活能够体现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①在校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活动中,小红把票投给了小兰②妈妈在市政府的网站上留言,给政府提出了环保建议③爸爸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百姓接种疫苗有利于疫情防控”的观点④爷爷从超市出来后,拒绝了超市保安要搜身的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解析】“妈妈给政府提出了环保建议”是正确行使建议权的表现,
“爸爸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百姓接种疫苗有利于疫情防控’的观点”是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表现,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学生会选举不属于真正意义的选举权,只是班级内部的民主管理方式,并不是法定的;④是依法维护人身自由权的表现,故排除。
3.【拓展作业】
围绕本目介绍的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课堂情景剧表演活动。活动步骤:
(1)确定主题。选取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某项基本权利,以“我们的xx权利”为主题组织活动。
(2)编写剧本。围绕主题,展现该项权利的相关生活场景,突出权利在我们生活中的落实;符合情景剧本的一般要求。
(3)分工合作。将全班同学分为编剧、导演、演员、剧务和观众,人人参与,分工合作。
《公民基本权利》课后反思
1、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知出发,关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情感,对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到位;问题设置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力求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感悟、探究、总结、升华情感,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法治精神。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使学生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引发深度思考,从而达到知识建构与价值认同的目的。
2、美中不足之处,应在教学中增加思辨性和实践性强的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法治的兴趣,在思辨和实践中培养法治思维和学法用法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