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知识速递】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岩层在 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
①背斜:一般岩层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地貌一般发育为山岭,但常被侵蚀成谷地(如右上图中字母A处所示)
②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地貌一般发育为谷地,但因耐侵蚀反而成 (如右上图中字母B处所示)
(3)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
(2)形成地貌:
①水平方向:错断原有各种地貌,或在 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
方向
3.火山
(1)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壳的薄弱地带处,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构造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问题驿站】
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在山区为什么要修建盘山公路?
【习题演练】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测定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各类沉积岩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质剖面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至少经历过一次大的抬升和下降运动
B.图中背斜、向斜顶部受侵蚀程度相同
C.图中侵蚀面⑤说明该地经历了侵蚀、沉积、再侵蚀的过程
D.①过程形成于④过程之前
2.未来一段时期气候暖湿,地壳持续抬升,则图示区域最可能演变为( )
A.底部平展的槽谷 B.顶平身陡的方山
C.宽广低浅的湖泊 D.沟壑纵横的台地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⑤ B.形成②③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①受堆积作用影响形成山地 D.岩层④断裂且发生明显位移
4.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是( )
A.a地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
B.b地的花岗岩可用做优质石材
C.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
D.d地有丰富的地表水可供开发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E处地形是( )
A.巨大裂谷 B.海岭 C.岛弧海沟 D.山脉—海沟
6.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7.下图为某区域地形与交通线布局示意图,图中公路建成较早,铁路则是后来才建成通车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A、B两地间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试推测出图中A处到B处公路弯曲修建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1.(1)地壳运动、向上拱起、山岭;2.①断层
【问题驿站】
1.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如图A为背斜,B为向斜)
2.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相对降低工程难度。
【习题演练】
答案:1.A; 2.B
解析:1.根据图中岩层和地质构造的特征分析,该地最先发生沉积岩层的挤压,产生褶皱④,后岩层受侵蚀,形成①,D错误;随地壳抬升,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形成平坦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在侵蚀面上堆积形成砂砾石层②,A正确;图中背斜、向斜顶部均受侵蚀,但程度不同,B错误;图中侵蚀面⑤说明该地经历了沉积、侵蚀,再沉积的过程,C错误。故选A。
2.未来一段时期气候暖湿,地壳持续抬升,则地面整体要受到流水等外力作用的侵蚀,但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各类沉积岩层,所以玄武岩台地不易被外力侵蚀,对下部岩层起到保护作用,玄武岩没有覆盖的区域侵蚀加剧,地面逐渐下蚀,从而使玄武岩台地保留下来形成顶部平整、四壁陡峭的方山。故选B。
答案:3.D;4.A
解析:3.岩层⑤被断层E错开,故断层E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⑤,A项错误;读图可知,②为岩浆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③为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内力作用不同,B项错误;①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C项错误;岩层④断裂且发生明显位移,D项正确。
4.a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A项正确;b地为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项错误;c地为断层,不适宜建坝蓄水,C项错误;d地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贫乏,D项错误。
答案:5.D; 6.D
解析:5.据图可知,E处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处,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形成海岸山脉,因此E处地形是山脉—海沟,D正确。裂谷、海岭都分布在板块张裂处,与图示不符,AB错误。图中未出现岛弧,C错误。故选D。
6.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可以看出陆地地势特点为西侧地势最高,东侧地势较高,中部地势最低,陆地西侧边缘即为大洋板块,且为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东侧大洋中部为生长边界。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甲板块最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答案:(1)交通线主要沿河谷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平缓,筑路难度较小,成本较低。
(2)山区地形复杂,居民点分散,为了尽可能多照顾人口集中地;沿河谷地带修建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联系原有公路。
解析:(1)由图可知,铁路线基本与河流的主干平行,说明铁路线主要沿河谷进行分布。原因该区域主要为山地,河谷地势平坦,易于修建,工程量相对较小,成本较低。
(2)山区坡度较陡,优先修建公路相对修建铁路难度小,工程量小,投资少;公路运输灵活,能满足山区的日常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