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业能力阶段性测试(2013.9.30)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0题13分,31题8分,32题9分,33题12分, 共42分)30.(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社员们”的“社”指的是 什么?(1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于哪一年完成?(1分)这一年实现的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2)材料二所提到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1分)运动中的这些做法有何危害?(1分)(3)之所以说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是因为它最早实行哪一制度?(1分)为该制度的推广实施奠定思想准备的是什么?(1分)你认为“小岗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1分)(4)请简单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共同作用。(2分)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31.(8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这一规划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引领作用?(2分)(2) 2013年是这一规划实施60周年,回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积极奋斗”下,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试分析这一计划得以超额完成的原因?(2分)32.(9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个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2分)从此中国进入了怎样的历史新时期?(1分)(2)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指的是( )(1分)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特别行政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设立直辖市(3)它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2001年那个伟大的决定又是指什么 (3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2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二战初期,国际关系并不和谐,长期陷入“冷战”僵局。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对峙的是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哪两个国际军事政治集团组织?(2分)为了建立睦邻关系,促进世界和平,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由此引申和发展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外交原则是什么?(2分)(3)材料二中的“激烈的对抗”和“破冰之旅”分别指什么事件?(2分)这反映了当时中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试分析其中的原因(2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政策有什么重大发展?(1分)进入21世纪,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试举一例说明。(1分)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业能力阶段性测试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题卷金山初中 九年级社会备课组请同学们注意:1.本科目为闭卷考试。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3.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填写校名、姓名和考试序号。4.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祝同学们取得成功!选择题(本大题有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下列示意图反映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的是( )2.对以上政治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那次会议是指(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C.波茨坦会议 D.德黑兰会议3.美国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在苏联的影响下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等国也没有参加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这种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 ( )A.冷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两极格局结束后 D.工业革命4.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以下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①印度独立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④七十七个国集团的成立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③④5.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辉煌的古代;非洲的近代,不只书写着屈辱和辛酸,更有不屈不挠的抗争和自强不息的改革;今天,非洲雄狮正在加速奔跑,10多亿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二战以后,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曾在一年里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A.1952年 B.1856年 C.1960年 D.1990年6.能够反映二战后落后的国家与地区经济现代化现象的是( )A.亚非国家的独立 B.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 D.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7.某同学查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资料时,发现了下面的数据:从1950-1970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6.7%,意大利为5.6%,法国为5.3%,日本为9.6%,美国为3.5%,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政策的调整 B.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C.美国的经济援助 D.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8.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条外交原则。其中“另起炉灶”是指( )A.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B.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C.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D.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10.右图是1949年至1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1.上题四项举措中,属于土地所有制性质前后没 有发生变化的措施有(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图片展。以下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北伐军战士准备 ③上甘岭战役 ④台儿庄保卫战跨过鸭绿江 攻打武昌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在当时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英雄人物是( )A. 黄继光 B.孟泰 C.钱学森 D.李四光14.中国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始于( )A.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64年中近程地对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D.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点火实现核爆炸15.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是( )A.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C.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公路的建成 D.浦东巨变 2013年9月28日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始祖孔子诞辰2564周年纪念日,长春文庙与山东曲阜孔庙、广西柳州孔庙三地联动举办祭孔大典。然而40多年前的中国红卫兵砸毁曲阜孔子故居,扫荡了孔子及其后裔安息的孔林。据此回答16-18题。16.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红卫兵砸毁曲阜孔子故居的事件发生在 (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17.红卫兵砸毁曲阜孔子故居等行为属于 ▲ “革命行动”。 ( ) A.破四旧 B.大字报 C.批斗会 D.大革命18.上题中的“革命行动”产生的直接负面影响是 ( ) A.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催残 B.民主遭践踏 C.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法治遭到严重破环19.我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人物文化”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你认为下列人物与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 )①“解放军的好战士” ②“两弹元勋” ③“党的好干部” ④“毛泽东与地质之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据此回答20——21题:20. 历史事实证明,党的领导核心、领路人对推进党的事业至关重要,没有( )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壮举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21.上题中的领导人是在( )会议中成为党的第( )代领导集体的核心A.遵义会议 第一代 B.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第二代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二代 D.十五届三中全会 第三代22.2012年10月4日,台湾前民进党主席、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访问大陆。此举引起海峡两岸的极大关注。你认为两岸人员不断往来说明( )A 两岸政治经济交往已没有阻力 B 祖国和平统一指日可待C 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 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23.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 社会制度上 B 主权归属上 C 生活方式上 D 基本方针上24.在台湾问题上,我国坚持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这即体现了原则性,又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这里的“原则性”是指( )A.“一国两制”的原则 B.武力解决原则 C.直接三通原则 D.一个中国的原则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③白手打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全,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6.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 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27.“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B.1997年12月20日 1999年7月1日C. 1997年12月1日 1999年7月20日D.. 1997年7月1日 1997年7月20日28.你认为,香港、澳门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末回归祖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29.阅读下表,指出直接影响1980年后中美贸易显著增长的因素是( )中美贸易趋向表(单位:百万美元)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 中国对美出口1972 60 321975 304 1561980 3755 10591985 3855 3840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0题13分,31题8分,32题9分,33题12分, 共42分)30.(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社员们采用新农具,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出饱满的劳动热情,使农业生产稳步增长。1957年,我国粮棉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材料一中提到的“社员们”的“社”指的是 什么?(1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于哪一年完成?(1分)这一年实现的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材料二:在这次运动中,不仅农村的土地、农民的农具、耕畜以及其他公共财产全部转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拨、统一核算,而且社员原来经营的自留地,以及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私有财产也统统收归公社所有;还大办公共食堂,免费放开任吃。(2)材料二所提到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1分)运动中的这些做法有何危害?(1分)材料三: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之所以说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是因为它最早实行哪一制度?(1分)为该制度的推广实施奠定思想准备的是什么?(1分)你认为“小岗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1分)请简单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共同作用。(2分)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31.(8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社论(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这一规划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引领作用?(2分)(2) 2013年是这一规划实施60周年,回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积极奋斗”下,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试分析这一计划得以超额完成的原因?(2分)32.(9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个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2分)从此中国进入了怎样的历史新时期?(1分)材料二: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2001年一个伟大的决定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2)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指的是( )(1分)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特别行政区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设立直辖市(3)它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2001年那个伟大的决定又是指什么 (3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2分)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二战初期,国际关系并不和谐,长期陷入“冷战”僵局。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对峙的是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哪两个国际军事政治集团组织?(3分)(2)为了建立睦邻关系,促进世界和平,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由此引申和发展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外交原则是什么?(2分)材料二: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发生激烈的对抗,到40年前的“破冰之旅”,再到如今两国已成为建设性合作伙伴。展望未来,相信中美关系会进一步发展成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而努力。(3)材料二中的“激烈的对抗”和“破冰之旅”分别指什么事件?这反映了当时中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中的原因(至少两点)(5分)(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政策有什么重大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试举一例说明。(2分)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业能力阶段性测试(2013.9.30)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答案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答案 C B A A C D D C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 A B D D A A D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答案 C C B D A B A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0题13分,31题8分,32题9分,33题12分, 共42分)(13分) 30. (1):农业生产合作社(1分),1956年底(1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或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2)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 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1分,意思相近即可)(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1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突破创新的精神(1分,只要言之有理写出一点即可)(4)都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分);启示:①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②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要不断地改革创新(2分)(8分)31.(1)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1分)规划:五年计划;(1分)作用: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2)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2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热情。(2分)(9分)32.(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分)。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或改革开放新时期(1分)(2)A(1分)(3)广东,福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WTO(3分),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分)。(12分)33.(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美国为首的北约,苏联为首的华约(2分)(2)求同存异方针(1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3)抗美援朝, 1972年尼克松访华 (2分)由对抗转向缓和。(1分)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双方的国家领导人的智慧,中美共同利益需求等。(2分)(4)不与任何大国结盟(1分)2001年APEC会议召开及意义或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意义(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卷.doc 答题卷.doc 试题定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