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专题 无外力F板块【知识构建】地面光滑,即板和地面的μ2=0,受力分析物块B aB=μ1g板块A2.地面粗糙,即A和B的动摩擦因数μ1板和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2,(1)μ1>μ2受力分析 各自加速度 v-t x-t 共速后一起减速 v-t图像v共=v0-a2t(2)μ1<μ2受力分析 各自加速度 v-t x-t 共速后不一起减速 v-t图像v共=v0-a2t3.板和快都有初速度项目 滑块A 板块B v-t图像受力分析各自加速度 减速 减速vA=0时【总结】地面光滑地面粗糙 μ1>μ2 μ1<μ2板块都有初速度【典例分析】1、地面光滑【例1】 (多选)(2021·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一开学考试)如图甲所示,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2kg的物体B(可看作质点)以水平速度v0=3 m/s滑上长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的运动过程中A、B的速度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木板A、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均与运动方向相反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C.长木板A的长度可能为L=0.8 mD.长木板A的质量是4kg【答案】BD【详解】A.由题意可知,A木板的运动方向与其摩擦力方向相同,故A错误;B.由图象知B的加速度大小为对B进行分析有:μmBg=mBaB,可解得:μ=0.2故B正确;C.由题意可知,木块B尚未滑出木板A,则临界条件为当AB具有共同速度时,B恰好滑到A的右端,设A、B物体位移量分别为sA、sB,加速度分别为aA、aB,由图可知aA=1m/s2,aB=2m/s2,A的长度为L,则有:联立上式可解得L=1.5m,即L≥1.5m即可,故C错误;D.由μmBg=mAaA,μmBg=mBaB联立两式可解得:即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的两倍,长木板A的质量是4kg,故D正确;故选BD。2、(1)地面粗糙且 μ1>μ2【例2】(2021·长丰北城衡安学校)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9kg的长木板B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某一时刻长木板的初速度为v0=5.5m/s,此时将一质量m=0.2kg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长木板右端,经过1秒后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的左端滑出。已知物块A与长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长木板B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2=0.2,g取10m/s2,求:(1)相对运动过程中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2)长木板B的长度;(3)从将物块A放上长木板开始到最后相对地面静止,物块A相对地面的位移x。【答案】(1)2.5m/s2;(2)2.75m;(3)m【详解】(1)由题可知,A、B两物体先相对滑动,达到共速后一起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A、B相对滑动时,对物块A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解得a1=2.5m/s2(2)由物块A刚好未从木板的左端滑出可知,长木板B的长度等于A、B两物体相对地面位移的差值。A物块的位移对长木板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解得a2=3m/s2.B长木板的位移。则(3)由(2)分析可得,A、B共速时,A、B两物体的速度为A、B共速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由牛顿第二定律:解得a3=2m/s2由可知则全过程中,A相对地面发生的位移x=xA+x3=m【变式】(2021·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一期末)质量为0.5kg的木板B静止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水平冲上木板,如图甲所示。A和B经过1s达到同一速度,之后共同减速直至静止,A和B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求:(1)木板与物体间的摩擦因数1及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2)A物体的质量m;(2)木板B的长度至少为多少?【答案】(1)0.2;0.1;(2)1kg;(3)2m【详解】(1)由图象可知,A在1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1解得木板与物体间的摩擦因数;μ1=0.2由图象知,AB在1-3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对A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μ2=0.1(2)由图象可知B在0-1s内的加速度大小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代入数据解得m=1kg(3)由题A、B达到共速前:A的位移为xm= =3mB的位移为木板的长度至少为Δx=xm-xM=2m(2)地面粗糙且 μ1<μ2【例3】(2018·黑龙江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从木板经过A点时开始计时,在t=1.0s时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小物块轻放到木板上,此后木板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已知木板质量为物块质量的2倍,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离A点的最终距离;(3)木板的最小长度.【答案】(1)0.20 0.40 (2)7.975m (3)1.125m【解析】从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由图可知,在时,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设到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和,则有:… ①… ②式中,为木板在时速度的大小.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2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③…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2)设到时间间隔内,木板的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⑤得:逆过来看,将木板匀减速过程看作反向匀加速过程,则到时间间隔内木板的位移为:… ⑥代入数据解得:到时间间隔内,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为:… ⑦代入数据解得:在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和,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⑧…⑨假设,则;由⑧⑨式得,与假设矛盾,故有:…⑩由⑨⑩式得:,在时刻后,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为: 代入数据解得:综上,木板离A点的最终距离 解得:(3)由(2)分析,物块的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由图可知,到时间间隔内,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逐渐增大,而时刻后,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又逐渐减小.到时间间隔内,物块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为 代入数据解得木板的最小长度应等于物块相对于木板的最大位移的大小,为: 解得.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块和木板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变式】(2019·福清西山学校高三期中)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一木板B正向右运动,当其速度为时,将一小木块A无初速度地放在其右端,从此时开始计时,A、B的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木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求:(1)木板的初速度;(2)木板的最小长度.【答案】(1) (2)【分析】根据图象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因数,再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初速度;根据位移公式即可求出最小长度.【详解】设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5-3s,由运动学公式:由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对B有: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0-1.5s时间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根据速度时间公式:解得:(2)0-1.5s时间内位移为: ,则有:故木板的最小长度【点睛】分析清楚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抓住图象的有效信息,读出时间和速度是解题的关键.3.板和快都有初速度【例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的足够长的长木板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向左、向右运动,A、B的v-t图像如图所示(取向右为正方向)。若已知A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为4.5m,各接触面均粗糙,取g=10m/s2。求:(1)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地面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2)长木板B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x。【答案】(1) , (2)【详解】设A、B初速度大小为,当A的速度为零时有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此过程经历,由运动学规律可得得对A研究,设A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运动学规律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设A从到时经历的时间为,则有对B研究,设B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运动学规律有:根据牛领第二定律有:得(2)当A、B达共同速度之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经过停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根据运动学规律有:长木板B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得【变式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质量M=4.0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m/s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取g=10m/s2。求:(1)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x;(2)木板B的长度L。【答案】(1)0.875m(2)1.6m【详解】(1)A、B分别受到大小为μmg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物体解得物体A的加速度为同理可知,物体B的加速度为开始阶段A相对地面向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为0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1,则B相对地面向右做减速运动,位移为解得(2)A向左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零后,相对地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B板向右仍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当A、B速度相等时,A相对B滑到最左端,恰好不滑出木板,故木板B的长度为这个全过程中A、B间的相对位移;在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的速度为设由A速度为零至A、B相等所用时间为t2,则有解得此时的共同速度为A向左运动位移为解得B向右运动位移为解得B板的长度为【变式2】(2021·湖南永州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一质量的木板A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以大小为的速度向右运动,此时一质量的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B以大小为的速度从右侧滑上长木板,经过1s两者速度恰好相同,大小为,方向向左。求:(1)木板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木板的最小长度L。【答案】(1)0.3;(2)0.086;(3)3m【详解】(1)B的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2)A先向左减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后向右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由速度公式得解得(3)滑块向左的位移木板向右的位移木板的最小长度【变式3】(2021·辽宁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某时刻初速度为v0,此时一与木板质量相等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1=4m/s的速度从右侧滑上木板,经过t=1s两者速度恰好相同,速度大小为v2=1m/s,方向向左。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05,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木板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2)木板初速度v0的大小;(3)若在两者速度恰好相同时,木板与固定在地面的弹性挡板相碰,碰撞时间忽略不计,碰后立即撤去挡板。求从滑块滑上木板开始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木板的对地位移大小。【答案】(1)0.3;(2)2m/s;(3)0.3625m【详解】(1)设滑块与木板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以滑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解得a=μ1g滑块匀减速,v2-v1=-μ1gt解得μ1=0.3(2)木板先向右匀减速到零,设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2mg=ma1解得a1=4m/s2设匀减速到零的时间为t1,有木板再向右匀加速到v2,设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2mg=ma2解得a2=2m/s2v2=a2(t-t1)解得v0=2m/s(3)在0~t1时间内,设木板向右位移大小为x1在t1~1秒时间内,木板向左位移大小为x2与挡板碰后,木板原速反弹,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4m/s2,设再经t2时间木板速度减到零设再经t3时间木板向右匀加速到二者第二次共速v共,加速度大小为a2=2m/s2,从与挡板碰后到二者第二次共速,滑块一直以a=μ1g匀减速,列式得v2-a(t2+t3)=a2t3在1~(1+t2)时间内,设木板向右位移大小为x3在(1+t2)~(1+t3)时间内,木板向左位移大小为x4二者第二次共速后,因为μ1>μ2,二者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左匀减速到停止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μ22mg=2ma共设二者向左匀减速到停止运动的位移为x共0-(a2t3)2=-2a共x共全程木板的位移大小x=x1-x2+x3-x4-x共解得x=0.3625m【拓展】(2021·广东高三其他模拟)一块质量为M=4 kg的长木板P静止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长度L=4 m,如图甲所示。另有一质量为m=0.4 kg的小物块Q(可看做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v0(大小未知)水平向右冲上长木板P,结果在长木板上向右滑行后与长木板保持相对静止。已知物块Q与长木板P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长木板P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1)小物块Q在长木板上滑动时,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物块Q的初速度v0大小;(3)若将木板平均分割成长度相同的八个木块,如图乙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小物块Q滑上第几个木块时,该木块开始运动,这时小物块Q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1.6 N,方向水平向左;(2)5.5 m/s;(3)第7个木块,2.5 m/s【详解】(1)由于小物块在长木板上表面滑行,所受滑动摩擦力地面给长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由于<,说明小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而长木板相对地面来说一直静止不动,即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2)根据(1)中的分析知长木板一直对地静止,对物块Q由动能定理可得代入数据解得v0=5.5m/s。(3)因<<物块滑上第7块前,所有的木块对地静止,滑上第7块瞬间,第7、8块开始运动,对物块 解得,方向向左,设物块冲上第7块瞬间速度为,则解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