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起点和终点【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认识到起点和终点的确定是测量距离的基本要素,知道利用纸带测量可以精准地比较出青蛙跳远的距离。科学思维: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可以通过标识确定。在两两比较、组间比较中分析青蛙跳远的远近。探究实践:通过标记起点和终点,掌握在纸带上画出跳远距离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态度责任:感受工具的作用,知道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运用。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工具可以帮忙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青蛙跳得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纸蛙或塑料蛙。学生:每组两只纸蛙或塑料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教学过程】一、真实情境导入:谁跳得远(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视频1.请教室中两位比赛立定跳远,看看谁跳得远?2.课件播放视频,这三位同学立定跳远谁跳得远?(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3.交流讨论,初步确立需要起点一致。【设计意图】先前测一下,学生对于比赛会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即是否需要从同一个起点出发。从而了解学生生活经验感受的丰富程度和规则意识的建立情况。二、分析问题,解决起点(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蛙1.玩青蛙5分钟,要求能让青蛙跳起来,还要想办法让青蛙跳得远。2.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3.交流怎么玩,并如何跳得远。4.组内青蛙跳远比赛。(1)讲述:小组内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2)学生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及时拍照,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得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跳得远?5.组内评价谁的青蛙跳得远,并说说依据。(1)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2)学生交流汇报。6.活动小结: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两只青蛙在同一条起点线,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我看到有小朋友为了得第一名,跳好后趁别人不注意,把青蛙移了一下,你们觉得对吗?怎么解决?【设计意图】比赛前先让学生玩,就是为了解决技能问题,因为不是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强。练习也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为跳得远做准备。因为没有起点,学生会争执。所以当矛盾出现后,就为规则建立打开了门。同时每个小组准备2只青蛙,也是为了排除干扰因素。三、深入比赛,解决终点(预设18分钟)材料准备:两条纸带,剪刀,两根塑料棒1.用塑料棒摆出起点和终点,纸带表示青蛙跳的距离。(1)提问:全班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呢?重新跳一次,确定小组中的冠军。(注意提醒孩子青蛙的落点别移动)(2)学生组内活动。(3)研讨:如何记录展示冠军蛙的距离(教师提示:想办法把青蛙跳的远近记录下来。)2.学生交流汇报。小结: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小青蛙跳出去之后落下的位置,我们也给它一个名字——终点。演示:如何画终点课件展示青蛙不同方向的跳跃后停留的位置,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终点。【设计意图】明确可以用纸带的长度来表示青蛙跳远的距离;知道起点和终点的名称和作用,并通过分析不同青蛙落地后的图片,引导学生正确标记终点。3.组间青蛙跳远比赛(1)提问:各组的冠亚军青蛙跳的距离如何在黑板展示?(2)学生讨论并介绍。(3)小结:在纸带上标出青蛙的起跳点和终点,然后用剪刀去除两头,中间就是跳的距离,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比较。(4)演示:剪纸带(5)小组活动:组内用纸带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更远。把你们组跳得最远的那只青蛙的纸带,贴到前面的黑板上,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4.利用各小组最远的纸带评选全班跳得最远的青蛙(1)教师提问:比一比,谁的青蛙是全班跳得最远的?(2)学生思考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组内、组间、全班的青蛙跳远比赛,逐步从比较演变成测量,初步尝试用熟悉的材料来测量自己的小青蛙跳的距离,通过多次测量不断明晰公平的比较需要统一的起点。四、拓展活动(预设2分钟)1.看做纸青蛙的视频,回家制作。2.用纸带测出纸青蛙跳的距离。3.思考:怎么向爸爸妈妈介绍这只青蛙跳了多远?【设计意图】让孩子带着家长参与到学习中,就是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孩子感觉自己学习了科学后一下子变得很厉害,让孩子有成就感。五、板书设计【疑难解答】青蛙跳远过程中的终点如何制定?学生在进行青蛙跳远比赛中,起点很好确定,可是终点会出现各种情况。如以下三种情况:在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明确终点应该是离起点最近的位置为准,并描画出与起跳线平行的直线。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