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歌曲《西风的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花城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歌曲《西风的话》

资源简介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西风的话》 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的镜头,颂扬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全曲共八乐句,歌曲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前两乐句为句首相同平行乐句,节奏前紧后松,给人宽广之感;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首歌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 X X X X X X| X – X – |,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加之粒度记号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唱起来倍感亲切。这首歌曲的情绪比较平和,没有强烈的感情起伏,因而尽管标记有>、<和f等力度记号,但对比应该适中。
【教学目标】
1.用联觉体验法,为“以情带声”夯实情感基础,使学生的歌声能更为精准地表现“西风”亲切自然、平和甜美的音乐形象。
2.用联觉体验辅以对分析理清音乐实质,感受歌曲四句旋律的起、承、转、合,进一步熟悉歌曲结构,内化音乐形象。初步感受黄自音乐作品的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的特点。
3.用联觉体验辅以体态辅助活化音乐特点。帮助学生解决旋律难点,能在旋律伴奏下唱准同音过渡、音阶、琶音、大跳音程。
4.以主动探究发现演唱歌曲可采用的最佳的力度变化、断句、结尾的艺术处理等技能展以丰富歌曲表演为主旨的音乐创作。
【教学重难点预设】:
重点——情绪调动,情感表达。
难点——同音音准与大跳时的声音控制。
【教学过程预设】: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如果老师用绿色、红色、金色、白色来形容四季,哪种颜色最适合秋天?请同学们说说和秋天有关的词语(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词语。如“金色”、“收获”、“火红的枫叶”、“沉甸甸的麦穗”、“登高望远”、“赏桂”、“狩猎”、“凋零”、“萧瑟”等)。那么金色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是西风!当夏天的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阵阵西风,就带来的秋天的信息。
情景发声
形式:分小组单音模唱与叠加。
目标:训练绵延的气息、柔美的音色;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和飘逸流动的形象。
天真冷呀,要是有一杯热热的奶茶捧在手心那多好呀。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冲泡出一杯醇醇的奶茶吧。
请第一小组的同学给我们倒上一杯暖暖的开水;
请第二小组的同学在开水里加上一些散发着幽香的红茶吧;
请第三小组的同学再往里加一点软软的牛奶;
最后让我们洒上一小包砂糖。
这样调制出来的是什么呀?对呀,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再调制出一杯温暖和谐的音乐奶茶吧,用歌声升腾起一阵飘然的香气和一份慢慢的快乐。
联觉初听
1.有这样一首歌,就像我们调制的奶茶一样,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甜甜的,听了让人回味久久,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初听歌曲)
2.有同学品尝出来了,你看他不但表情美美的,身体还情不自禁地暗暗高兴着呢!请问,这首歌,让你感受到了哪个季节呢?是谁为我们带来了秋的讯息?
(出示课题:西风的话)
理性随唱
形式:引导学生谈到歌曲的速度、节拍、节奏的特点,同时自然地开展旋律随唱、旋律排序的活动。
目标:在已把握歌曲基调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理性分析,并且通过随唱和排序熟悉歌曲旋律,练习换气与音色统一。
《西风的话》这首歌曲为什么会使我们有柔软的、温暖的感觉呢?让我们分小组分别从歌曲的速度、力度、节拍节奏这几个方面找找原因吧?
1.通过对比充分感受中速的四四拍加上在中强到中弱这一区间内的力度变化非常符合“温暖”给人的舒适感。并请同学们用“U”随唱歌曲的四句旋律,注意适时的换气与声音连贯,使歌声也能令人产生温暖的感觉。
2.你能发现这首歌曲出现了很多次的节奏型吗?在这里简单与重复带给我们的不是西风的单调和乏味,拂面而过的是它的平稳与亲切。请同学们用由“U”到“a”的口型转化来随唱旋律,注意在做好适时换气与声音连贯的同时,保证音准与音色的统一,表达平稳与亲切。
五、联觉学唱
形式:带问题,动嘴不出声默唱歌词;用联觉,唱会的同时就唱好。
目标:自主填词与歌曲处理同步进行。
西风用短短四句话给我们带来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暖暖的回忆、慢慢的快乐,更有软软的惊喜、深深的陶醉,你能品出来吗?请你边默唱两遍歌词,边找找吧。
1.从歌词里我们发现回忆在歌曲的第一句(出示第一句旋律线),旋律由低向高徐徐而上,仿佛回忆由远而近,由淡而浓,很快地,在新棉袍暖暖的包裹下轻轻掠过了。怎样才能唱出“轻轻掠过”呢?歌谱中有一个记号给了我们提示,你找到了吗?
2.快乐和惊喜有相似之处,“变胖变高”与“荷花变莲蓬”都令人欣喜。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快乐出现在第二句,你能唱出其中的奥妙吗?它能用哪个记号来表示?
3.惊喜在第三句的开头就出现了,可千万不要唱成惊动和狂喜,想象一下在嘴里放上一块软软的棉花糖的喜悦吧。
4.第四句的旋律线和前三句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特点?跌宕起伏如同壮美的红叶带给人们的深深赞叹(出示壮美图片)。演唱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大跳的音准,更要将深深地陶醉融入其中啊!(声音控制围绕“陶醉”展开)
5.有感情完整默唱一遍,紧接钢琴伴奏演唱两遍,点评后请同学们思考:第四句除了唱准唱好旋律节奏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这份陶醉久久不散呢?唱好结尾处渐慢的处理。
六、唤醒式小结
1.作品简介:《西风的话》是一首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的歌曲,廖辅叔作词,黄自作曲。最早收录于上世纪30年代中学音乐教材《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而在今天的小学音乐课上,它依然是一首保留曲目。
2.同学们,演唱可以抒发言语所不及的情感,也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一千个演唱者心中就有一千个西风形象。此时此刻,我们借西风之口唱出的是一种娓娓动听的简单的快乐,因为老师希望你们的生活就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心境的不同,有一天,你还会发现西风的话也可以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一种对青春不再的淡淡遗憾;西风的话更是一种爱的表达,是一首爱的小诗。这是一首好歌,请记住它吧。
六、课外拓展(可作为课堂教学补充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这首歌曲可以放在哪些场合,采用哪些表演形式来演绎和表达这首歌曲的什么意境”。并选其中一种来尝试表演或欣赏(如:合唱)。
目标:希望学生通过演出形式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音乐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