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2.2《享受学习》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2.2《享受学习》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2.2《享受学习》教学设计
课题 2.2《享受学习》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热爱学习,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为中华崛起读书。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认识学习的苦与乐。法治观念: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履行学习的义务。责任意识: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重点 明确学习是苦与乐相伴的,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难点 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第二节 享受学习 思考问题 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20-24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为什么说学习中有快乐 2、为什么说学习中有辛苦 3、怎样体味学习的苦与乐?? 4、为什么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5、为什么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6、我们要学会运用哪些学习方式 7、怎样学会学习?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体味学习探究一:运用你的经验 (1)回顾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在下面两种情境中的感受。(2)怎样让学习成为自己想做的事情?点拨:(1)(2)体味学习的快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探究二:播放视频《你认为学习快乐吗?》(1)同学们认为学习快乐的理由有哪些?(2)怎样找到学习的快乐?点拨:(1)学习中发现乐趣;学到各种知识;受到老师表扬;交到朋友;和同学们一起读书。(2)①要找到学习的快乐,就必须勤奋,这是基础,认真去学习,打好基础,做好自己最重要;②在学习的空闲时间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放松我们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③只要认真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学习的快乐。探究三:探究与分享(1)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你有哪些快乐的体验?(2)进入初中以后,又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体验?(3)在未来的学习中,你希望的快乐是什么?点拨:(1)解出难题之后特别兴奋,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十足。(2)进入初中后,我们班级在军训成果验收时得了冠军,我感到很快乐;(3)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探究四:问题探究我们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哪些快乐?点拨:(1)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2)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3)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4)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探究五:播放视频《学霸离家出走,竟然患抑郁症》(1)视频中乔英子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2)为什么学习也有辛苦呢?面对学习中的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办? 点拨:(1)乔英子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进入高三后成绩却渐渐下降,向来严格的母亲对她的要求就是只能第一不能第二; 她无力反抗母亲的高压政策和严苛的监督与要求,也不能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南大天文系。终于,在报名南大冬令营被妈妈拒绝,在听说学长丁一跳楼自杀之后,乔英子开始连续失眠,最后选择离家出走。(2)①学习中有快乐也有辛苦,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不总是快乐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即便是能感受到学习快乐的人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快乐。②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多鼓励自己,合理安排好时间,学会调节自己,多注意休息。探究六:图片探究探究七:问题探究学习中有辛苦点拨:探究八:名言探究探究九:探究与分享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点拨:有过这样的经历。(1)当自己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时候,自己感到很辛苦,感到很沮丧;当自己终于解出了这一问题的时候感到很兴奋、很自豪。(2)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感受。 探究十:问题归纳为什么说学习是苦乐交织的?点拨:(1)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能体验到快乐。(2)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3)学习中也有辛苦。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4)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二) 学会学习探究一:探究与分享(1)你有哪些学习的困扰?(2)面对这些困扰,该怎么办呢?点拨:(1)学科增多了,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低,作业做不完,休息时间少;记得快,忘得快;学习刻苦,但成绩不理想等。(2)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会享受学习;②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老师的教学特点。探究二:播放视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想上这样的初中》(1)为什么有同学说好想上这样的初中?(2)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1)该校致力于发展素质教育,逐步设立几十个学生兴趣社团。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效的合作学习模式、丰富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浓厚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该校鲜明的办学特色。(2)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探究三:名言探究探究四:问题探究为什么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点拨:(1)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2)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3)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探究五:探究与分享 (1)比较这两幅图有哪些不同?(2)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你该怎样有效利用时间?点拨:(1)这两幅图的不同在于是否分清轻重缓急,是否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低效学习者: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耗费过多的时间;高效学习者:对于重要的事情有计划地完成。(2)学习策略不同;学习时间安排不同;学习习惯不同。(3)①分清轻重缓急,最重要的事情,高效完成;②制定计划,列出清单;③立即行动等。探究六:播放视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探究七:问题探究为什么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点拨:(1)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3)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探究八:名言探究探究九:问题探究我们要学会运用哪些学习方式 点拨:(1)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2)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3)我们也可以带着问题、猜想或假设去探究,独立思考,不断质疑,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观察、想象、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探究十:问题归纳我们应该怎样学会学习?点拨:(1)学会学习,需要保持对学习的兴趣;(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学会学习需要兴趣、方法和自己的学习方式。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