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30分)1.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光照、温度、水、空气、土壤B.光照、温度、水、空气C.适宜的温度、水、空气2.下列动物属于肉食动物的是( ) A.金丝猴 B.鸡 C.蚕3.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4.食物链的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1942年首先提出的。他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1)写出林德曼例子中的食物链: → → → → → (2)这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 。(3)这条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是 。5.王宁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三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分甲 向阳处 20°C 充足乙 向阳处 20°C 不充足丙 背阴处 20℃ 充足(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没有发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种子都发芽了,一段时间过后, 花盆中的大豆生长得最好。(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二.填空题(共5题,共18分)1.在“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 )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还是光亮环境的实验,我们是这样做的: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里面涂成( ),盒子盖子的一端( ),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过一段时间打开盒子观察。 3.按动物的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 )动物、( )动物和( )动物。4.“飞蛾扑火”、花儿朵朵向太阳”体现了动植物具有( )特点。5.种子发芽的三个重要条件是水、温度和(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绿豆种子离开了土壤就不能发芽。( )2.做对比实验时,往往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 )3.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生存环境不重要。( )4.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科学家的责任,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5.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四.连线题(共1题,共3分)1.把动物名称与其特殊的繁殖方式用直线连起来。水螅 雄性用哺育袋养育蜗牛 从母体直接分离海马 雌雄同体又需要相互交配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1.田地里的生物有:水稻、田鼠、蛇、老鹰、蝗虫、小鸟等生物。请你写出两条食物链。六.综合题(共3题,共14分)1.我制作的生态瓶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五十年代,由于麻雀吃稻谷,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蝗虫灾害,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1)请写出上面短文中的一条食物链。(2)请你解释,为什么麻雀被消灭了,反而造成农田绝收的后果。(3)如果你是科学家,接下来应该呼吁大家怎么做呢? 3.大蒜是必不可少的厨房烹饪调味品,但是放在屋子里的大蒜很容易发芽,这让妈妈很头疼。小金给妈妈推荐了几个小窍门:一是将大蒜放在阳台干燥处,二是将干燥的大蒜放在冰箱里贮藏,三是用保鲜袋将大蒜密封。果然,大蒜基本没有发芽。结合本课知识,说一说小金的窍门中包含哪些科学道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1)花;蝴蝶;螳螂;蛤蟆;长蛇;鹰(2)花(3)蝴蝶、螳螂、蛤蟆、长蛇、鹰5.(1)温度不合适或氧气不足(2)甲(3)水分;阳光二.填空题1.两;水稻2.黑色;开口3.肉食;植食;杂食4.向光性5.空气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水稻→田鼠→蛇→鹰。 水稻→蝗虫→小鸟→鹰 六.综合题1.动植物:水草、小鱼水量减少,小于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2.(1)稻谷→蝗虫→麻雀(2)稻谷被蝗虫大量破坏(3)适当控制麻雀的数量3.大蒜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将大蒜放在阳台干燥处,缺少水分,大蒜不能发芽;放在冰箱里贮藏,缺少温度条件,大蒜不能发芽;用保鲜袋将大蒜密封,空气中氧气不足,大蒜也不能发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