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三章《孟子》儒家思想代表,人称“亚圣”主张“仁政”“王道”目录壹贰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子》一书, 现存七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儒家经典—《孟子》传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7篇,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内容包括:孟子言行、政治学说、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文章巧于辩论,语言流畅,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题: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气地理形势有利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行仁政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1、七里之郭2、米粟非不多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亲戚畔之guōsù3、城 非 不 高 也 。4、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yùpàn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三里之 城 ,七里之郭 ,环 而 攻之 而 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的连词,前后是承接关系小城表转折,但是,却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者:指“得天时”这种情况。矣:语气助词,表肯定。然而:虽然这样,但是这样看来表判断译文(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 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之 ,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甲衣坚韧锐利放弃离开所守之城这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故 曰,域 民不以封 疆之 界,固国 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 ,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因此,所以限制疆界的国防靠震慑施行仁政的君主到极点内外亲戚通“叛”,背叛凭归顺,服从行仁政的君主或者译文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短文结构举例道理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治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小结谈收获知识积累重点实词道: 就是王道、仁政米粟: 泛指粮食天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城: 内城郭: 外城君子: 施行仁政的人古:内外亲属,包括父系母系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今异义:亲戚去池古:离开今:到 ……去古:护城河今:池塘词类活用环:名词作状语 围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固: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巩固威: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仙人降瑶席,风露清坛场。朗咏玉书文,遥上绿云章。仙人降瑶席,风露清坛场。朗咏玉书文,遥上绿云章。仙人降瑶席,风露清坛场。朗咏玉书文,遥上绿云章。仙人降瑶席,风露清坛场。朗咏玉书文,遥上绿云章。仙人降瑶席,风露清坛场。朗咏玉书文,遥上绿云章。仙人降瑶席,风露清坛场。朗咏玉书文,遥上绿云章。第二章富贵不能淫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八分钟完成以下任务1、朗读课文2、自主翻译全文3、解释重点字词(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翻译句子(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译文 :第二段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礼的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精读赏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类比论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句子居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所里,站立在天下得最正大的位置,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正道上。能实现志愿,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愿,就独自行其道。译文 :品析这句话,孟子认为从哪几个角度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运用什么论证方法?精读赏析仁义居居天下之广居立立天下之正位行行天下之大道礼智志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翻译句子富贵不能使我惑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译文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方法提出来的?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精读赏析请对比分析“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难点探究】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第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qu nfù yuègéxī起,被任用田间、田地被举用,被选拔狱官集市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第1段译文之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指示代词,这。使……劳累。使……饥饿。使动用法,使……痛苦。使……贫困。违背、受阻挠动词,扰乱。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同“增”增加。kòng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第1段译文之二: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ì常常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这样以后同“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被人了解在里面,指国内。同“弼”,辅佐。在外面,指国外。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第2段译文:字词小结1、词性活用: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 “使……”2、一词多义:用拂国防国家不顺同“弼”,辅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恒亡。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3.通假字。“曾”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衡”同“横”,梗塞,指不顺衡于虑。“拂”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佛士。4.虚词。于以从 舜发于畎亩之中给 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在 而死于安乐也凭 以天下之所顺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理解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六个人共同的特点1、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排比举例推断归纳结论人才艰苦的磨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常常没有忧患,往往遭至灭亡经受磨炼的益处个人国家正反小大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补充一些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后才成功的例子。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韩非囚秦,著《说难》、《孤愤》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论证方法: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后推断出中心论点即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背诵课文壹贰叁抄写P130课下注释作业背诵默写《孟子》三章在书上完成积累拓展四、五题再见仙人降瑶席,风露清坛场。朗咏玉书文,遥上绿云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