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学科 课时计划
年 月 日
题目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 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熟悉停表(秒表)等时间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 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难点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有效办法。
媒体使用 白板、多媒体电脑、课件;机械停表、石英钟、电子表、沙漏、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2020年中国发射“天问一号”,踏上探索征服火星之路……火箭发射前倒计时。我们学习了长度测量,今天要研究时间的测量。[进行新课]四、时间的测量1.基本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年、月、天、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2.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1s=103 ms;1ms=103 μs〖引入〗古人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发明了日晷。3.测量工具(1)古代用日晷、沙漏;(2)现代用钟、表,(3)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停表。实验室和运动场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4.机械停表的使用(1)机械停表结构:①表盘:大盘(针长,单位s);小盘(针短,单位min)。大盘分30s和60s两种。②AB按钮:A按钮用来旋紧发条、开始计时、暂停计时。B按钮用来停止计时、指针回零。(2)使用方法:启动、暂停、停止、回零。(3)读数:停表读数=小盘分读数+大盘秒读数。若大盘是30s的,当分针过半刻度时,大盘读数加30s。小盘,一圈15min,一格1min,半格0.5min;大盘,一圈30s,一小格0.1s。量程15min,分度值0.1s。〖实验〗用机械停表动画模拟操作,体验如何使用停表。〖引入〗百米竞赛时几个裁判同时用停表分别给同一个运动员计时,计时结果能完全一样吗?五、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2.误差产生原因主要来自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如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测量人读数时估计值不同。3.减少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主要);(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4.错误产生的原因:(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2)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5.减少错误的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可避免错误。6.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少,而错误能避免。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区别误差错误产生原因(1)跟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有关。(2)跟测量人读数的估计值不同有关。(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2)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减小或避免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减小方法:(1)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1)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可避免。[小结]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三、时间的测量;四、误差[练习] 【板书设计】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三、时间的测量1.基本单位:2.单位换算:3.测量工具4.机械停表的使用四、误差1.定义:2.误差产生原因3.减少误差的方法:4.错误产生的原因:5.减少错误的方法:6.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