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备考-写议论文多维度思辨方法指导技法点拨不少高中生写作议论文往往调门很高,气势很大,包装很靓,但就是让人读起来感到吃力,不容易理解。对此,考生要学会多维度思辨事理,从而使论证逻辑严密、易懂。构思议论文时,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思辨。维度一:是什么?这个思辨维度要求界定概念内涵,表明自己观点。观点要做到“精准”,就必须审视文题的构成要素,思辨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要做到“独到”,就必须对文题的内涵、意旨和取向作出“我”的思辨,进而生成“我”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其基本思辨角度有如下五个:①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把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透过表象,揭示本质。②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由果溯因,探明事物呈现性状的“缘”“故”,把准事物的发展脉络。③向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趋利避害,给人启发。④换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论。打破思维定式,转换视角审视问题,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⑤合起来想一想,立体观照。将从各个维度思辨后所作出的判断加以整合,形成对事物的全面判断。检验对这一问题思辨程度的标尺是“简明”,“简”是对表述的要求,“明”是对内涵的要求。若做不到“简”,表明思辨还不透彻;若做不到“明”,表明思辨还不清楚。维度二:为什么?议论文的魅力在于理趣,而议论文写作的功力则体现在说理。只有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关系、运行规律、发展逻辑等讲清说透,才能让人信服。其基本技法有二:①“切一刀”。事理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这就需要我们机智地选择一个看得透、吃得准的角度切入,从而把纠缠在一起的事理说清楚,讲明白。这一刀可以切在此与彼、主与次、内与外、客观与主观等交汇点上,旨在理清头绪,理顺关系。②“走两步”。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从起点走向终点、从原因导致结果的。为此,我们要学会“走两步”,并通过“走两步”将事理的剖析路径分步展示出来,从而形成清晰的进程路线图和严密的逻辑推理链条。维度三:怎么办?“一打宣言不如一个行动。”议论文就是要亮出实招,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能一味空喊口号。时下最热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更是如此。这就如同医生治病,在望、闻、问、切等诊断的基础上,还需要开出药方,进行治疗。议论文构思亦同此理,只有将“怎么办”的问题思辨清楚,才能将前文的分析阐述落到现实的土壤,接上“地气”。其操作分三个步骤:①联:联系生活实际、人生经历和社会现象,尤其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②思:反思当下需要作为、能够改进以及应该与时俱进之处。③亮:在可行性论证基础上,亮出合情、合理、合法、合乎实际的措施。其实,思辨“是什么”“为什么”的过程就是“知”的过程,而思辨“怎么办”的过程则是“行”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知”的基础上“行”,在“论道”的基础上“践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使议论文更具现实性和启发作用。文题呈现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每个人都有秘密,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大自然也有秘密,科学探秘已经变成时代热潮。范例展示维度一:是什么?示例①:王尔德曾在书中写道:“我愈来愈喜爱隐秘了。”这样似乎能使我们体会到现代生活的秘密和美妙。所以我们闭口不谈心中所想,即便是和最亲的人。这昭示着隐私的不可侵犯性,在未被知晓前,它是美好的微笑;在被公之于众后,它变成血淋淋的利牙,没有人能估量它的破坏力。示例②:无论是向外探索自然的秘密,还是向内维护自身的隐私,秘密之中,亘古不变的是人类对“自我”二字的守卫。在向外探索中寻找自我,在向内守秘中维持自我,自我的构筑使得人得以在“动物”之上架构起人类的尊严。自然的秘密引导人们锲而不舍地探索,而个体的隐私则为这一探索设置了边界。边界之内,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形象、个性与身份。示例③:秘密,是属于现代人心灵的最后一块净土。当机械而又疲倦的工作终于结束之时,回到巢里的倦鸟,终于可以卸下负重,松一口气。为何一个人的独处时光总是那般闲适自在?只因再无旁人注视的目光。米兰的那句话悄然道破了真理:“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因而,秘密的存在,何尝不是心灵寄托的高台、灵魂逍遥的宇宙呢?维度二:为什么?示例①:每个人都有秘密,这种秘密由于人的个体性,随着法律的日趋完备被赋予了尊重与保护的权利,而大自然亦有其秘密,但似乎缺少了法律赋予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其实,自然秘密更需要每个人发自心底的敬畏与尊重。因为当我们敬畏自然的秘密时,我们会惊异于她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而不会心生狂妄,妄图征服自然;当我们尊重自然的秘密时,我们会对自然的馈赠与其对人类文明的促进心存感激,而不会萌发贪欲破坏这美丽的生态。当秘密不再是秘密,当自然神秘的宝藏沦为枪靶和牟取利益的目标,或许不堪重负的地球会被秘密发掘者们伤得千疮百孔,而被迫流亡。示例②:每个人都有秘密,它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标志,是个人不愿诉诸他人的内心想法。人不应侵犯他人隐私,因为这会让个体沦为被掌握、被控制的已知对象。这种被动的灾难,正如波德莱尔所言:“兴高采烈地走上泥泞的大道。”我想,隐私保护的意义在于冲破这种虚荣占有的恶性循环,肯定个体的尊严与价值,使其不至于消陨于群体中,走出千人一面的牢笼。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留下自我独特而完整的痕迹,是一种幸福;而保护他人的权利不被剥夺,是一种更加深远宏大的幸福。示例③: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需要筑一堵墙,划一栏地,建立自己的一片桃花源。于彼,是维护他人的自尊,尊重他人的人格。于己,这是一种良性的反向保护。我想“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未必是一种畏缩,相反,可以让距离带给我们美好的想象与行走的力量。维度三:怎么办?示例①:在现今大数据时代,人们总将自己迷失在他人的世界中。王开岭感慨道:“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果真如此吗?不然。放下他人的秘密,活在自己的世界,其实我们都可以认清自我,回归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初心。示例②:无论是何处的秘密,于我而言终有主客之分。面对自然的秘密,不可以用“皆为我所有”的霸道之心待之。保持敬畏,保持谦逊,遵守规律,会让我们在求知过程中少犯错。《面纱》中,瓦尔顿明知面纱后便是妻子凯蒂的秘密,但他却假装不知。面对他人的秘密,我们也应坚守“不揭开”的底线——到此为止。示例③:人与自然的相处,需要互相尊重、互惠共生。“在器物的背后是人的方法与技能,在方法与技能的背后是人对自然的了解。”人了解自然是为了创造出为自己所用的器物,更是为了将宇宙规则铭记于心,然后更好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不因无知而损害自然。正所谓,“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科学探秘从来不是为了窥视甚至奴役自然,而是为了“与造物者游”,与自然相互了解,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自然愿意展示的秘密,我们利用它;不愿意展示的秘密,我们也不必强行挖掘,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要进行辩证思维训练,必须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通过开设讲座、课外阅读等途径,并紧密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在议论文写作中开展辩证思维训练。辩证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这同时也将涉及抽象思维训练。议论文写作有两类题型: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类作文的主要构成是对论点的分析、论证。论点都可以归结为某个判断,判断又是由概念构成的。思维训练从概念的分析入手,发展为对判断的分析,最后对材料作文的材料作分析。思维训练分为八个阶段。维度四:教给学生五种基本的分析方法1.明确概念的方法。明确概念就是将概念所指的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因此我们把它也看成一种分析方法。明确概念,首先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借助于下定义、分类等逻辑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借助于具体化和抽象化的方法。具体化,就是将要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现实联系起来。比如“谈谦虚”中,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谦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抽象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归入某一范畴。比如“谈理想”中,可将“理想”归入“理想观念”的范畴。具体化和抽象化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借此我们将要明确的概念与客观现实和较高层次的理论联系起来,为展开议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背景。以上分析的哲学基础,是事物间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们主观意识中的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思想的人,对同一概念的理想都有差异,分析这种差异,也是明确概念的重要方法。2.因果分析法。因果联系是事物间的最重要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果分析,“就是在研究对象的先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的原因的现象与其他非原因的现象区别开来;或者是在研究对象的后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结果的现象和其他现象区别中来”。(张巨青主编:《科学逻辑》p.67)可见因果分析包括原因分析和结果分析。比如“谈勤奋”中,我们既可分析导致“勤奋”的原因,也可分析“勤奋”产生的结果。3.发展分析。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的。对概念作发展分析,这里是指回顾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如“谈实事求是”中,我们可将它具体化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我们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作风在与主观主义的斗争中发扬光大的过程。这样就能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4.比较的方法。比较是确实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一般可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发展过程等方面着手。可见比较是建立在以上三种方法的基础之上的。比较中,应当强调的是,在越不相同的事物中探求相同点,或在越相同的事物中探求不同点,越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比如“自大”和“自卑”,现象上似乎截然不同,但思想本质是一致的。而“自大”和“自信”,现象上有相同之处,但是本质却截然不同。5.矛盾分析法。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概念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矛盾分析法。比如“谈理想”,可联系“现实”作分析:一方面理想决不等于现实;一方面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理想产生于现实,理想经过努力可以变为现实。维度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分析进一步深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展开。(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分析中具有更具体的指导作用。比如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探求事物产生的多种原因以及原因的原因;在各种原因中,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尤其要分清内因和外因,了解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不同意义;了解原因和结果间的矛盾、转化等等。比如“谈惰性”中,首先可分析惰性产生的多种原因:环境的影影,意志的薄弱,缺少远大理想等等,其次分析出其中的主要原因,由此得出结论:树立远大理想,就可能产生坚强的意志,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中,都能克服惰性,奋发向上。维度六:运用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引导分析进一步深入我们国家编写的这方面的教科书,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中有着更为具体的指导作用,比如我们曾向学生介绍了有关认识、意志、情觉等方面的心理学常识。关于情感,我们说明了它的两极性、意义、产生原因和个性品质,要求学生结合亲身体会,分析各种具体的情感如喜、怒、哀、乐、忧愁、紧张等。有的同学在“论紧张”中着重分析了紧张的结果(利和弊):一方面,在处于紧张状态时,人们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如李广,一箭穿石;一方面过度紧张往往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如考试时的怯场;长时间的紧张可能使人精神疲惫。因此必须通过提高认识、培养坚强的意志来控制、消除过分紧张的情绪。维度七:明确分析目的训练以上几个阶段的训练,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打开思路,简言之曰“放”。但是在学生基本掌握各种分析方法以后,就有必要“收”一下。“收”的方法就是明确分析目的。分析的目的主要取决于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对某些概念作分析。比如在“谈刻苦学习”中,我们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某同学初中毕业后未升入高中,在家待业;某同学往往依靠考试前“打突击”,但成绩还可以;某同学进入高中后,成绩一直往下掉……等等。事实说明,明确分析目的,可以有助于分析的深入。维度八:防止议论片面性、绝对化的训练训练中明确了分析目的,其实也就形成了论点。受既定论点的影响,议论就可能产生片面性、绝对化。但是在第一阶段,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具体概念”,这一阶段的训练就是要强化学生对“具体概念”的认识,进行辩证思维,避免议论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比如“谈失败”中,对“失败”应当形成这样的认识:有进步力量或反动力量的失败,有主观原因或客观条件导致的失败,失败者的处境、思想、状况等各不相同,因此失败既可能成“成功之母”,也可能是更大失败的预兆。维度九: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分析对一个概念,我们总是将它和其他概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因此对两个概念作分析,当是有基础的。不同的是,对两个概念作分析,范围明确了,侧重采用哪种分析方法,一般说来也就明确了。比如“向前看和向钱看”,应侧重采用比较法,“无私和无畏”应侧重采用因果分析法。至于两个以上的概念,一般要将它们分为若干“对”,一一加以分析,这里就不举例了。在概念前面或后面加上标志议论文体裁的字样,就构成一种明确论述范围的作文题。以上训练,也是这类作文的写作训练。维度十:对判断的分析议论文的论点,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判断。对作为论点的判断,学生往往单纯考虑对它的证明,于是导致议论的片面性、绝对性,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对作为议论点的判断的分析。对判断的分析,当以对概念的分析为基础。比如“开卷有益”,肯定了“开卷”和“有益”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首先不应急于对此进行论证,而应当对“开卷”和“有益”作一番分析。比如“开卷”应当分清是开什么“卷”,什么人“开卷”,怎样“开卷”等等。这样我们就不至于简单地肯定“开卷有益”,甚至可以由此推出“开卷未必有益”。事实上,对作为论点的判断作分析时,我们都可以联系与它相反的判断(负判断)在对立面的比较中,引导分析向纵深发展,这就是辩证矛盾判断的具体运用。我们曾用这种方法对许多成语、格言进行分析,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都有帮助。维度十一: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概括材料作文,就是要求学生首先对提供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形成论点,然后再对论点进行分析、证明。所谓具体材料,这是指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如果只涉及个别的简单的事实,我们称之为简单材料,如果涉及的事实比较复杂,我们称之为复杂材料。我们的训练从简单材料的分析、概括入手。概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要考虑到概括的两种基本类型:1、对事物性质的概括;2、对事物之间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的概括。二要考虑到概括的不同层次。三要考虑到联系所提供的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比如对“中国女排艰苦奋战,获得世界冠军”这一材料,着眼于前一句话,我们可作如下概括:中国体育健儿具有顽强拼搏精神;中国人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等等。判断中作为主项与谓项的概念,可能有许多不同层次的“上位概念”,因此我们可能作出许多不同层次的概括。着眼于两句话之间的联系,我们也可以作出不同层次的概括:中国人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顽强的意志是取得成功的根本等等。如果联系其他材料,那么思维活动的余地就更大了。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联系。一是作因果分析。比如对上述材料,我们可作如下分析:女排取胜,除临场苦战外,还有他原因吗?据此,我们至少可以作如下概括:爱国主义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平时训练极为重要;严师出高徒;无名英雄可贵等等。二是作比较。比如对“杭州‘二熊’是高干子弟,为非作歹,最后被处以极刑”这一材料,就材料本身,我们可作如下概括:干部子女教育问题应予重视;法网恢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时我们就可以从两个方面作比较:一是和所概括的论点基本一致的材料类比或对比,往往可以突出原论点,丰富论述的层次;二是和所概括的论点完全相悖的材料,比如“许多高干子女成为国家栋梁”,这样就逼得我们深入思考,得出比较深刻的结论:“安乐中未必死,忧患中未必生”;“路,在自己脚下”等等。复杂的材料,往往是由简单材料组合而成,我们可通过“横向分析”,把它分为几个方面;或者通过“纵向分析”,把它分为几个阶段。比如有一则材料,说的是安徽省芜湖公交公司汽车售票员,指责一些歹徒的不轨行为,被歹徒刺伤致死;车上围观者竟无一人敢于申张正义。事后,陆忠受到表彰,歹徒落入法网,围观者或遭谴责,或受处理。对此如果作“横向分析”,可分为陆忠、歹徒,围观者三方面;如果“纵向分析”,可分为“当时的情景、以后的结果两个阶段。经过分析,复杂材料就成了简单材料。材料作文中,有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一般应先采用比较的方法,然后再行概括。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在训练中,在强调尽可能打开思路,形成较多论点的同时,还应强调要使提炼的论点具有科学性、避免“片面概括”之弊。提供的材料与客观现实相比,只是“沧海一粟”。要知道材料是否具有普遍性,就必须联系客观现实,做到“胸有全局、胸中有数”。提供的材料有时未必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对此我们更要以正确理论,尤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加以分析。比如有人说现在的青年人缺少对革命的向往和追求。但是事实上生活中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仍大有人在,他们是新时期青年的主流、中坚。不少青年似乎对政治缺乏热情,有时是由于政治工作的方法还存在问题。由此可见,提炼论点时,同样需要“抓好两头”:一头是正确理论,一头是客观现实。这是思维训练中贯彻始终的原则。以上介绍了在议论文写作中进行辩证思维训练的全过程。其中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概念间多种矛盾关系的分析和综合,形成“具体概念”,初步掌握辩主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解决议论文写作中思路闭塞和议论绝对化等问题。显而易见,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的过程。因此,辩证思维训练,是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和写作教学的“三结合”。思辨性作文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强调爱自己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强调爱别人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二元,你有怎样的体验(可以写成记叙文)和思考(可以写成议论文)?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把个人放入时代--号召段:青年人怎样做【要求】1、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审题】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作文题。本题中要求“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考生审题立意时必须将思考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不可仅仅扣住其中之一来写。王尔德的话强调的是爱自己,孟子的话强调的是爱别人,两句话都很有道理。二者组合到一起之所以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是因为命题人删掉了王尔德和孟子当初说话时的特定语境,又将二者组合在一起构筑了一种新语境。考生审题时不可轻易否定任何一方。仔细思考这两句话,考生便会发现二者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开始,善待自己,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享受一生的浪漫;爱自己是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才可能懂得爱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何谈去爱他人?人和人的关系是相互的,懂得爱他人的人自然也能得到他人的关爱,这又是更高层面的爱自己。考生在审题时,要将两句话打通,进行统一的、辩证的思考。而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写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可以写爱自己是开始,爱他人、礼敬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等。只要能扣住“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立意进行写作均可,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对于本文的文体是开放的。“体验”侧重于人生经历,适合写成就事明理的记叙文。“思考”侧重于自己的认识,适合写成议论文。【立意】 1.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2.懂得爱他人的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3.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发展; 4.爱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 5.爱,让人生完美,让世界浪漫;等等。【素材】1.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对自己生命的信任与尊重。人生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并且“活得好”。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即便能够活下去,也很难活得越来越好。爱自己要学会接纳,笑对人生。父母、家庭、容貌和身体,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不可选择的东西。爱自己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欣然接纳,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向上,越来越优秀,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即便如残疾作家史铁生、断臂天使雷庆瑶、无臂钢琴师刘伟遭遇不幸,也不能放弃对生命的热爱。2.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延续与拓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妨补上一句:爱自己,推及到爱别人,浪漫到爱别人。孟子还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和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爱他人者,一定能得到他人回敬的爱。“仁者爱人”,仁者又怎么会对自己不仁不爱,只不过爱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完美,才有力量去爱别人,才有资格获得别人的爱。(精彩语段)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独善身到兼济天下,其实就是一个由爱自己到爱别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而言,爱他人是一种责任;从生命角度而言,爱他人却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个不懂得爱他人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走出家族的水域,来到群居的社会,必将孤独自闭,焦渴而死。被爱是一种幸福,能够施与爱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幸福。(精彩语段)4.创办基金,热衷公益事业,在对他人的关爱中,提升了生命的境界。爱是一种能力,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爱他人需要学会表达。他人只有感受到了我们传递的爱,才能积极回应,当生命的冷雨凄风骤然而至,我们不仅需要保护好自己,也要学会保护他人。(精彩语段)【学生习作修改升格】始于爱己,终于爱人(立意准确,对偶句式)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的确,自爱才能他爱;有爱,人生才能浪漫精彩。可是想要终身浪漫,我们也应如孟子所言“仁者爱人”。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正可谓:始于爱己,终于爱人。(开头通过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爱己,点亮内心深处的烛火,让光芒于内心绽放。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江梦南虽因意外失聪,但她没有放弃,考入清华大学就读医学博士。因为爱自己,所以江梦南不愿自己安于现状,差于别人,而要奋力拼搏,做最优秀的自己。(论述材料时要会中心论点)“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作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必别人差,我相信事情还可以做的更好。”一个人的价值向来不是由他人评判,纵使别人的爱和温暖不可或缺,但自爱才是心灵的良药。然而,爱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的。我们痛心于居民每个人拿走一块砖导致雷峰塔倒塌,痛心于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民众哄抢柑橘,痛心于“中国式过马路”弃法律于不顾······他们爱己,但只爱自己,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与感受。他们“不仁”的行为,必将被人们的唾弃声淹没。热爱自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自爱”确实是“爱人”的基石,但是只有“自爱”的人生无疑是“惨淡的”,没有“爱人”,再纯洁的“自爱”也会成为自私的枷锁。(这个过渡段很好,我从范文1拿来放这很衔接自然)爱人,燃起黑暗中奉献的明灯,令温情在世界传递。(分论点句式一致,体现文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推己及人,这便是一个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升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忧国忧民,这便是他以“天下人”为先的爱他人的体现。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章要有引用)从社会角度而言,爱他人是一种责任;从生命角度而言,爱他人却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个不懂得爱他人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走出家族的水域,来到群居的社会,必将孤独自闭,焦渴而死。被爱是一种幸福,能够施与爱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幸福。始于爱己,终于爱人;爱己爱人,爱满世界。只有将“爱己”与“爱人”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发掘自身价值,将二者转化为人生的动力。一声枪响,一道飞影,短跑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冲出亚洲。他不断挑战自我,刷新速度,将对自我的爱转化为对国家的爱;一片农田,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世界饥饿难题。他日夜奔走在试验田和科研所之间,将对国家、对人民的爱转化为研制水稻的动力。因此,爱己与爱人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终生的浪漫。青春如明媚的初春,如初升的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要学会爱己,砥砺自我,不负韶华;更要学会爱他人,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实现中国梦。始于爱己,终于爱人。我们爱自己,因为这是众生浪漫的开始;我们爱他人,因为爱人者仁恒爱之。【学生习作范文1】自爱抚慰心灵,爱人延续温情在王尔德眼中“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而孟子则认为“仁者爱人”。我们青年人只有正确把握“自爱”与“爱人”的关系和界限,才能寻找到自己人生中的价值所在。自爱,点亮灵魂深处的烛火,让光芒于内心绽放。分论点1一个人的价值向来不是由他人评判。纵使别人的爱和温暖不可或缺,但自爱才是人生的良药。倘若一个人不自爱,你又如何指望他人的爱能温暖他冰冷的内心?诚如周国平所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自爱自始至终都是我们的精神高地,只有先学会爱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原野郁郁葱葱,才能学会如何爱人,令时代充满祝福和热情。“自爱”确实是“爱人”的基石,但是只有“自爱”的人生无疑是“惨淡的”,没有“爱人”,再纯洁的“自爱”也会成为自私的枷锁。过渡段很恰当、必要爱人,燃起黑暗中奉献的明灯,令温情在世界传递。分论点2我们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而正是爱——自己对他人的爱,他人对自己的爱,一个个性格相异爱好不同的个人才被连结成了社会中的群体。汪曾祺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爱人,让爱在世界传递,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明代医师李时珍跋山涉水,寻觅良方,只因为他怀有对病人的爱;邓世昌下令撞击侵略者船舰,以身报国,只因他怀有对国家的爱;屠呦呦研制青蒿素,解决疟疾对世界的危害,只因心怀对人类的爱。只有给予世界爱意,世界才会用同等的温情包裹你,让爱的源泉涌流在人间大地。自爱者方可爱人,爱人后才能更好理解何谓之爱。分论点3无论是“自爱”还是“爱人”,都是相同的爱在不同之处的具体表现,二者如同矛盾双方,集对立统计于一体,只有真正理解了二者的含义,我们才能在“自爱”中凝聚对他人的爱和温情,又从“爱人”中感悟自己灵魂的炽热和深刻。身为新时代青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责任已悄然来到我们身上,让我们在用爱点亮自己的同时,释放出温暖社会的火热,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号召段自爱激奋灵魂,爱人传递美好。色彩单调的生活原本不值得赞扬,只因爱的存在,它才能光芒万丈。语言很精彩【范文2】热爱自我与非我王尔德曾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体现了爱自己的重要性;孟子则说:“仁者爱人。”可见爱他人同样不容忽视。热爱自己是每个人不容置疑的必修课。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人的首要目的就是爱自己。倘若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珍惜,而是自暴自弃,生命也就不能称之为生命,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人活着的意义是体验、奋斗、创造与奉献,浑浑噩噩的生活一文不值。而做到爱自己的关键就是认真度过每一天,不浪费自己、糟践自己。活过、写过、爱过的司汤达曾言:“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袭。”此言得之。然而仅仅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爱与温情,这未免太过冷漠自私。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有真爱,厚障壁与隔膜应该被打破或穿透。单方向的爱无法在一个没有爱的传递的社会中长久存留,只有利益与猜疑的社会同样也无法长久延续。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必须的,每个人同时接受爱与传递爱,同时热爱自我与非我,才能稳定地生活与发展。非我不仅仅是他人,还包括社会和国家,乃至全人类。关心自己与身边的人只是小爱,热爱社会群体方成大爱。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艰苦付出汗水,奋斗五六十年,在“飞鸟无栖树”的漠漠瀚海造就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正是对社会、对他人的一份热爱,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只有同时倾心于自我与非我,将此二者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发掘自身价值,将二者转化为动力。日本冰滑选手羽生结弦,为克服哮喘而学习滑冰,在此过程不断挑战自我,终于在平昌奥运会一鸣惊人:他将对自我的爱转化为对非我的动力。跳水选手郭晶晶,在视网膜剥落的情况下毅然为国而战,成功折桂。她将对非我,对国家的爱转化为自我发掘的动力,从而更加完美地升华了自我。因此,自我与非我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只要用恰当的眼光去看,它们并不是格格不入的。热爱自我与非我,努力铸就更灿烂人生!让每个人都做到兼顾两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值得我们身在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列夫·托尔斯泰曾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完善,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完善。”既然如此,只要尽力的爱自己,努力的爱他人,日臻完善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