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说明: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1分)(2)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分)(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1分)(4)周敦颐《爱莲说》中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表达出“近墨者未必黑”这样一种境界的诗句是:“ , ”。(2分)(5)请把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默写完整。(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qiáo cuì( )的美人。(2)上天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wúyǔlúnbǐ( )的美和更大的力量。(3)原来杨修为人shìcáifàngkuàng( ),数犯曹操之忌。(4)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所kuāngpiàn(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B.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C.“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很多人已经遗忘经典的时候,我们应提倡阅读经典,经典阅读,重拾对人类文明智慧的尊敬和敬畏。(把“尊敬和”删除)B.有人这样反驳“阅读的人越来越少”的观点:谁说现在没有人阅读啊?我天天在网上和手机上阅读呢。(把“没有人阅读”改为“阅读的人越来越少”)C.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弟子规》《二十四孝图》等传统文化读本,其中许多内容,与其说是扬善,还不如说是为了纵恶。(删除“为了”)D.雾霾不仅污染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把“质量”改为“状态”)5.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之与被仿句子构成排比。(4分)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丰盈人生。《繁星 春水》像一支清新的歌,吟唱着母爱的温馨;《童年》似一壶苦涩的茶,浸泡出胜过的艰辛; ,; , 。二.阅读(46分)(一)鱼我所欲也(10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故不为苟得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8.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在文中赞扬得是舍生取义得人,批评得是见利忘义得人。B.作者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得问题,同时暗示“生”与“义”孰轻孰重得关系。C.概括全篇大意得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贪生怕死的心。(二)郑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无异尔辈/奇山异水 B.十许岁/潭中鱼百许头C.顾见一绝/绝巘多生怪柏 D.吾亦不复指使/争高直指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时 南 北 无 行 人 左 右 曰 但 刘 景 在 后 行 二 三 里。11.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3分)(三)“舌尖”上的争议(10分)常江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20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尽管《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还没播完,且已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作者对此持赞赏的态度。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引发的最大争议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缺乏关联性,且主题隐晦。C.《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两点: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D.作者认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文人气质几乎消失殆尽。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电视节目应当发挥教化功能。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人们对‘舌尖’的评价”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文章采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引出议题。D.文章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14.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你做出简要分析。(4分)(四)生命的囚笼(17分)[美]米尔 哈斯恩我去佛罗里达旅行,姑姑阿加莎最近搬到米勒丽姆山的社区里,我决定去看望她。“我没有在表单上看到您的名字。”门卫对我说。我连忙回答:“噢,我没有告诉姑姑。我姑姑叫阿加莎。”门卫立刻在电脑上找到了姑姑的电话并开始打电话。在他拨打电话的时候,我注意到已经有好几辆汽车在后面等着。“电话正忙。”门卫回答我。他看了看越来越多的汽车,显得有些焦急了。他试着再次拨打可还是没有接通,而后面的汽车越来越多。最后,他问我可不可以等会再过来,我同意了。我把车开到了不远处,然后用手机拨打姑姑的电话也是占线,我不可能在佛罗里达炎热的太阳下一直打下去。我回头望了一下门卫室,两位门卫正忙着检查那些汽车没有时间顾及我。我再看了下小区周围的栅栏,只有一米多高。不知道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我瞟了一眼后快速翻过栅栏。社区里分了很多小区,我姑姑住在安瑞勒小区里,但是我根本找不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在入口处也设置了一个小守卫厅,我听到那个守卫说道:“约尼太太,你必须有ID卡才能进去。这是我们的规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啊。如果要是有恐怖分子进来那怎么办?”老人解释道:“我只是今天忘带了。”“我可以载你回去取ID卡,不过你要记得,不管你去哪一个公共场所你都需要ID卡。”他帮助老人坐上了汽车并开动了。突然,从车顶上滑下来一个小黑色的对讲机。对讲机是守卫在扶老人的时候放上去的,我立刻跑过去捡了起来。突然,我的身后传来喊声:“嘿!你!去哪里?”我回头一看,两个门卫正挥着手向我这边跑来,他们看起来很愤怒。我抬腿就跑,躲进了两栋楼之间的墙角处并伸出头来探探情况。一个门卫拿起对讲机讲话,我从手中的对讲机中听道,“有人闯入了社区!最后在佛罗特街看到!”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我有了一个主意。我拿起对讲机说:“闯入者在安瑞勒。” 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噢,不,闯入者出现在游泳池旁边!”我再一次喊道。等他们离开后,我去了安瑞勒。 姑姑见到我后非常惊喜,她连忙给我准备了冰茶和曲奇饼。在我和姑姑聊天时,一只小鸟飞到了阳台上。当我想上前看看的时候,姑姑叫住了我:“米尔!别过去!可能有危险!”我诧异极了。姑姑解释 道:“这只鸟我从来没见过,可能带有病毒。”随后她又接 着说:“我的电话坏了,你的手机借我用下,我给守卫报告一下。”我慌了,连忙冲上前去赶跑了小鸟。几个小时后,我再一次导演了一群安全守卫在社区追逐闯入者的游戏。看到金黄色的阳光照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之上,我却觉得这像是一个生命的囚笼,让人喘不过气来。这让我想起我在郊区的别墅,突然我觉得它珍贵起来。那里有鸟语花香,有山有水,但没有守卫。因为,在那片纯净的大自然里,根本不需要守卫。我是如此地渴望,人们心中善良的灯塔再高再亮一点,让我们都能够忘我地欣赏这个世界的鸟语花香,还每一个灵魂无需防守的安宁自由和谐的美丽世界。15.文中哪些事情让“我”产生“生命的囚笼”的感觉?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事情。(3分)⑴⑵⑶⑷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想报告守卫。1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⑴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片刻间”能否删除?并陈述理由。)⑵ 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涌”能否换成“驶”?并陈述理由。)(200)17.有读者说,写姑姑怀疑小鸟有病毒这一情节显得有些多余,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18.文中“我”产生了“生命的囚笼”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结合全文主旨和下面阅读材料,阐述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5分)【阅读材料】米兰 昆德拉说:“倘若没有了自由,人的生命绝不可能在囚笼里开出绚烂的奇葩。”“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19.水手等待风起,帆船才能起航;雄鹰等待气流,才能翱翔蓝天……人生中有很多东西值得等待,你等待的是什么?请以《等待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章体裁;(3)字数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第1—3题。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 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1.文段选自( )作者的作品《 》。(2分)2.这段短文中用日记体的形式述写了“我”沉船遇难,流落到荒岛但能临危不惧,从哪两件事体现?(4分)3.面对人生的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本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一谈。(4分)参考答案一.1.(1)折截沉沙铁未销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5)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2.(1)憔悴 (2)无与伦比 (3)恃才放旷 (4)诓骗3. B4. D5.示例:《朝花夕拾》如一幅淡雅的画,描摹出记忆的甜美;《水浒传》似一碗浓烈的酒,酝酿英雄的豪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座火热的炉,锻造出意志的坚强。二、6.(1)好处 (2)所以 (3)以前7.(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这叫做失去了他的差恶之心。8.D9.B10.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11.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泽文】刘瞻的父亲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郑絪身旁管理笔墨砚合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絪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分外好看。郑絪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观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絪惊讶于这首诗作得出色 。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絪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絪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 ”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起了兴致,所以特意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絪赞叹了很久才离开。这次巡视回到了京城,郑絪对自己的后辈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人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一起到学院,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指使。”三年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华美,经过科举考试被录取。郑絪推荐他当上了辟法寺学省清级。12. D 解析:应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文人气质强势回归”。13. A 解析:A项,用举例论证证明《舌尖上的中国》矫正人们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14.得出的结论是: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15.(1)“我”没能联系上姑姑,门卫不让“我”进入社区。(2)约尼太太忘带 ID卡,守卫不让进入高尔夫球场。(3)“我”翻越栅栏闯入小区,众多守卫在小区里追逐搜寻“我”。16.(1)不能删除。“片刻间”强调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表明守卫工作认真负责,也写出了守卫当时高度紧张的心理。(2)不能替换。“涌”形象地写出本辆像潮水一般快速赶去的情景,强调车辆多,而“驶”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17.示例一:不赞同,写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疾病这一情节,说明人类已经警惕过度,对一只普通的小鸟充满怀疑和猜忌,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说明不赞同的原因。如果回答“赞同”,能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赞同。前面已经有很多的事情来表达主题,内容已经充实,没有必要再写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的事件,所以显得有些多余。18.(1)这篇文章让读者明自了大自然的珍贵,要珍爱纯净的大自然,没有必要猜忌和怀疑动物。(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愿望:人与人之问不要过多的猜忌、怀疑和提防,要多一点沟通、理解和互信,不仅要珍爱纯净美丽的大自然,而且要构建一个无须防守、安宁自由、和谐美丽的世界。这篇文章掲示当下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人与人之间不够信任,常常怀疑、猜忌他人,甚至出现过度的警惕和提防,失去应有的信任和自由,像处于“生命的因笼”中一样。这篇文章启示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艰辛与沉重容易让人扭曲和变形,容易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挣脱“生命的因笼”,去构建一个无需防守、安宁自由、和谐美丽的世界。三、19.略附加题:1.(2分)笛福 鲁滨孙漂流记 2.(1)“我”上沉船搬运东西。(2)“我”寻找地方,构筑住所。3.示例:当面对困难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勇敢坚毅、不断努力,这样才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注意:这里再接着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