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学科 课时计划
年 月 日
题目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 节 (第1课时 音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和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重点 音调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的因素;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图比较声音的音调;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媒体使用 白板、多媒体电脑、课件;钢尺、音叉、示波器(可选)、规格相同的空瓶若干、水、梳子、保温瓶、水壶、吉他、口琴等乐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堂课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们一起回忆几个问题。声音有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要研究声音的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比较男、女、俄罗斯歌星歌声的特点,比较声音的高低。男歌手声音粗犷、低沉,调子最低;女歌手的声音很尖细,调子很高;维塔斯的海豚音更高亢,调子更高。这种声音高低就是声音的一个特性。[进行新课]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粗细。〖举例〗(1)男生嗓音粗,女生嗓音细。(2)同一个音阶中的1、2、3、4、5、6、7,音调逐个升高。(3)描述音调的成语:瓮声瓮气、悠扬动听、宛转悠扬、南腔北调、声动梁尘、抑扬顿挫、奶声奶气、曲高和寡等。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伸出的长度振动快慢音调1/3快高2/3慢低〖演示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即控制钢尺振动幅度相同。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引入〗物理学上将这种物体振动快慢,命名为频率。3.频率:(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2)定义: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3)单位:赫兹,符号Hz。〖说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波动研究方面做了巨大贡献,后人将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是10Hz,蜜蜂200~400Hz,苍蝇500~600Hz,蚊子250~600Hz。4.影响音调的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引入〗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音调不同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异呢?5.比较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播放动画〗不同频率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分别输入示波器,观察比较波形差异,理解波形与音调的关系。结论:低音调的波形稀疏,声音的频率小;高音调的波形密集,声音的频率大。〖引入〗播放音频,比较蝴蝶和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声。为什么人只能听到蚊子的声音?6.人和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Hz。(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4)声包括声音、超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说明〗地震海啸发出次声波,蝴蝶扇动翅膀发出次声波,大象可听到次声波。蝙蝠、海豚、狗等听到超声波。7.乐器分类:(1)管乐器。〖演示实验〗吹瓶子,体验空气柱长短对音调的影响。灌暖水瓶,体验水面上方空气多少与音调关系。管乐器发声的原因是内部空气柱振动发声,长空气柱振动慢,音调低,反之音调高。常见管乐器有笛子、萧、号、萨克斯等。(2)打击乐器。〖播放动画〗模拟敲击水琴,体验水柱长短对音调的影响。水柱高音调低,反之音调高。常见打击乐器有鼓、锣等。比较吹瓶和敲瓶的发声体不同,吹瓶发声体是空气柱,敲瓶发声体是水柱。(3)弦乐器。小提琴的每条琴弦的长度、粗细、松紧程度都不相同。短而细琴弦的音调高,长而粗琴弦的音调低。绷紧的琴弦音调高,松弛的琴弦音调低。常见弦乐器有小提琴、吉他、二胡、钢琴等。乐器规律——发声体短细紧则音调高。[小结]略[练习]略【板书设计】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 音调和频率)一、音调1.定义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3.频率:4.影响音调的因素:5.比较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6.人和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7.乐器分类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