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3电阻的测量第一课时伏安法测电阻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知道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3.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4.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课上学习任务】1、实验原理:用伏安法测电阻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可知,只要知道了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这种方法叫作伏安法测电阻。其原理是__________。2、实验电路图(在右边画出实验电路图)3、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等4、实验步骤:设计实验5、进行试验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2.5V、2V、1.5V,读出电流表的值,填入下表。③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三次电阻R。电压U/V 2.5 2 1.5电流I/A电阻R/Ω6、数据分析与处理:(1)分析小灯泡的电阻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__,电压越高时,电阻也越________,这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的说法是矛盾的,其实影响灯泡的电阻大小的根本因素是灯丝发光时的________,电压越高时,电流也越大,小灯泡的亮度也越高,即灯丝的电阻随着_______的升高而_______。(如果在改变电压,电流时能保持灯丝温度一定,则灯丝的电阻仍不会改变。)(2)正是因为灯丝电阻在不同电压,电流下(实质是灯丝的温度不同)本身 就不同,所以,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对不同情况下的电阻计算平均值,以得到灯丝更为准确的电阻值。(3)而对于定值电阻的测量,则为了减小试验的误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将各次测量的电阻求出平均值。【课后作业】1.下图是四位同学设计的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2.某同学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B.待测电阻发生了断路C.线路接错,某处发生了短路D.以上说法均不对3. 如图所示,R为待测电阻,阻值约为5 Ω。给你的器材:滑动变阻器(2 A,0~10 Ω);电流表有2个量程,分别为0~0.6 A、0~3 A;电压表有2个量程,分别为0~3 V、0~15 V;电池组为新干电池3节串联。两只电表的量程可采用以下4种选法,但为使测量时能较准确地读数,两只电表的量程应用( )A.0~0.6 A和0~15 VB.0~3 A和0~15 VC.0~0.6 A和0~3 VD.0~3 A和0~3 V4.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雪和晓彤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对于图象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 ΩB.由甲图可知,电阻不随其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而改变C.由乙图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5.小华同学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均正确,两表的连接和示数如图所示,这个实验可以改进的地方是 ,你这样改进的理由是 。 6.小明设计并连接了测量电阻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所使用的电源为两节干电池。请指出他在电路设计或连接上存在的一个问题: ;经改正后,所测得的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Ω。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C 2.C 3.C 4.D5.答案 把电流表量程改为0~0.6 A 电流表所选量程偏大,指针偏转角度小,读数时误差大6.答案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或缺少滑动变阻器) 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