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40张PPT含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40张PPT含视频)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
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认识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2.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分析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战前的实力对比
01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和中国(1组)
材料1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路长度 (公里) 制度
英国 323 14603 资本主义
法国 150 9160 资本主义
19世纪中期的欧洲国家
材料2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使用的枪支
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19世纪中期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工业革命
近代科学
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
小农经济
科技停滞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和中国
19世纪的英国 19世纪的中国
政治制度 新兴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状态
贸易体制 自由贸易
外交政策
军事情况 武备陈旧
思想文化 理性主义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和中国(2组)
封建君主专制
工业革命
小农经济
朝贡贸易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船坚炮利
文化专制
这是两种不同文化……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
——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进程
02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材料一 由于鸦片走私活动猖獗,输入数量急剧上升,道光十八年至十九年(1838-1839年)猛增至355000余箱,价值近2000万元,大大超过当时中国茶丝的出口总值。
——张岂之主编《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
上述材料反映出鸦片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1.鸦片的危害(3组)
1.鸦片的危害(3组)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命卿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2.爆发的原因(4组)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单位:万两(白银)
年 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英贸易中国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 219.06 出超99.77
1796—1799 537.30 572.00 出超34.7
1830—1833 773.50 995.03 出超261.98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2.爆发的原因(4组)
(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2)根本原因: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概况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2.爆发的原因(4组)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过程
时间:
1842年8月
地位: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议税:协定关税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4.不平等条约(5组)
条约:《南京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美望厦条约”、“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附有《海关税则》
主要内容有: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强化协定关税原则;还规定准许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美国军舰可任意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同时美国具有12年后修约的权利。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4.不平等条约(5组)
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法黄埔条约”、“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签订,附有《海关税则》,规定:法国享由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还逼迫清政府解除了西方宗教的禁令。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4.不平等条约(5组)
《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时间
国家
内容 影响 1842
中英
割占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五口通商
1843
中英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4
中美
1844
中法
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上: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思想上: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他们抛弃陈腐的观念,重新认识世界,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4)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5)社会生活上:引起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组)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2、两次鸦片战争
中:君主专制;自然经济;闭关锁国;装备落后
外:君主立宪;工业革命;对外扩张;船坚炮利
小结
鸦片战争
原因:落后腐朽、开拓市场、虎门销烟
过程:1840-1842年
结果:《南京条约》、《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影响 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020·浙江名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知识巩固
B
2.1842年9月1日,钦差大臣耆英等联名向英国发出照会,开列中方希《南京条约》未竞事宜继续善后交涉的12项内容,其中第八条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结果英方代表借此机会将该条款发展为(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设立租界的特权
D.开设工厂的特权
知识巩固
B
柯占军,男,哈尼族,云南景洪市人,1981年7月生,中共党员,一级警司警衔,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禁毒支队情报调研大队副大队长。
2012年2月23日凌晨5时,柯占军刚从境外执行特殊任务归队。
2月23日下午18时许,公安局禁毒支队接到情报,一伙毒贩正在景洪市某小区进行毒品交易,警方火速组织民警进行抓捕,抓捕过程中,毒贩突然掏出手枪开枪拒捕,冲锋在最前面的民警柯占军被毒贩开枪击中,一名过往群众遭犯罪嫌疑人枪击受伤。
经警方全力侦破,12小时内,参与“2.23”案件的1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一名毒贩被击毙,缴获毒品48千克,军用手枪一支。
感谢观看
3.(2020·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 )
A.反映了英国打开市场的需要
B.导致中国失去了海关的控制权
C.便利了列强对华的鸦片贸易
D.表现了英国努力争取平等权益
知识巩固
A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已经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为什么英法还要发动战争呢?
1、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2、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
(直接原因)
3、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
(4)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后,进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2、过程: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天津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北京条约》
④外国人可进入内地游历、经商、自由传教。
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英、中法 《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中俄 《瑷珲条约》 中俄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 1860 1858 1860
影响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 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以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承认《瑷珲条约》有效
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收到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边界
三、开眼看世界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有偏狭自大、不合时务的陈腐观念,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结合教材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了研究和学习西方之先河。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林则徐
林则徐与《四洲志》
魏源与《海国图志》
2、魏源
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状,介绍外国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徐继畬
徐继畬与《瀛寰志略》
《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羹,但在总体上不觉得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些被清方文献斥为“汉奸”的民众,在交战地区几乎无处不在。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艰难的近代化之路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2、两次鸦片战争
3、开眼看世界
中:君主专制;自然经济;闭关锁国;装备落后
外:君主立宪;工业革命;对外扩张;船坚炮利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先河
小结
鸦片战争
原因:进一步开拓市场、修约、亚罗号事件
过程:1856-1860
结果:《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开拓市场、虎门销烟
过程:阶段一、阶段二
结果:《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影响 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试牛刀
1836年2月,英国鸦片贩子马地臣在《不列颠对华贸易史上的若干主要事件》中批评中国说,“这个特别民族的政策是自己以及一切他们所占有的东西隐藏在神秘莫测之中----为的是独自享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材料中的批评言论
A.针对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
B.批评中国的封闭政策
C.导致中国鸦片走私泛滥
D.直接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梁启超曾说,魏源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以夷长技以制
夷”之三大主义,“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
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其意在强调魏源
A.抛弃了藐视西方人的传统观念
B.改变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
C.找到了反抗外国侵略正确途径
D.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先河
小试牛刀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 约 内 容 对中国的影响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