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读懂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知道制作天气预报的大致步骤。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式,利用气象数据,建立气象数据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探究实践:通过收集和整理信息,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态度责任:保持对研究天气预报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索制作天气预报的精密仪器和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提问:未来的天气状况能够预测吗?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2.揭示课题:天气预报究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板书)二、探索: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预设20分钟)1.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1)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2)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2.过渡: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3.观看视频,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4.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步骤。5.全班同学分成5个部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模拟实践。(1)数据收集(2)数值天气预报(3)气象员做出预报(4)天气会商(5)发布天气预报学生准备,小组练习,上台展示。【设计意图】提供不同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的环节,让学生感受这一不断发展的过程。三、研讨:天气预报未来的发展(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2.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四、拓展:未来的天气预报(预设5分钟)1.提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请设想一下未来的天气预报会有哪些发展和改变呢?说说你的推测和理由。2.“天脸识别”:我们气象部门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变得可被识别。这是目前正在尝试的天脸摄像头,它能自动识别云状、云量、结霜等天气现象,让天气要素能更实时、精准地被观测。【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大胆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五、板书设计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数据收集(2)数值天气预报(3)气象员做出预报(4)天气会商(5)发布天气预报【疑难解答】怎样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在天气预报方面的探索历程?本课对应课标(3~4年级)10.1.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3~4年级)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基于课标,教师可以做一些简单调整,以烧龟甲等气象学研究历史引入,之后人类开始借助普通工具测量,但发现仅仅靠这些简单测量得到的信息,来预估天气状况是不够准确的,因此气象学的观测工具和仪器一直在不断改进,才使得现在天气信息的预测越来越准确。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教材上的流程图是一种可以帮助自己学习的阅读资料,但仅凭流程图,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免有些乏味,且不易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包括文本、视频、图表、数据、照片等各种信息。因为每个孩子最擅长的阅读形式可能都不一样,提供多元的阅读资料,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开展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