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超重和失重预习案预习目标1.知道超重的概念。2.知道失重的概念。3.知道超重和失重的关系。预习内容预习教材101~104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超重?2.什么是失重?预习检测1.如图所示,汽车以大小相等速度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在A点处于____________(填“超重”或“失重”)状态,在B点处于__________(填“超重”或“失重”)状态,在__________点更容易爆胎。2.如图甲所示,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起立和下蹲动作。图15乙中呈现的是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乙中a点,小明所受到的支持力_________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明完成了_________动作(选填“起立”或“下蹲”)。3.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此过程中( )A.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失重状态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大小相等C.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D.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力探究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力的测量方法。2.掌握超重、失重现象及其实质。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课堂探究考点一:重力的测量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你会发现,在下蹲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当人静止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这是为什么呢?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 测量重力常用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1)先测量物体做自由 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g;(2)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 顿第二定律可得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 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 这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的大 小相等,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这是 测量重力最常用的方法。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时应使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的示数是哪个力的?物体拉弹簧的力的示数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知道: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典例精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力可以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物体D.重力的测量可用测力计直接测出变式训练:2013年6月13日13时11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在离地面343km高空的圆轨道上顺利对接.神舟十号的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说明航天员此时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B.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讲课时可演示用弹簧秤测量一杯水的重力C.航天员可以在天宫一号中通过举重来锻炼身体D.航天员可以在天宫一号中通过弹簧拉力器来锻炼臂力考点二:超重和失重体重计的示数称为视重,反映了人对体重计的压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 F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 ,选取人为研究对象。人体受到重力 mg 和 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 FN,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使人在下蹲 的过程中,先后经历加速、减速和静止三个阶段。设竖直向下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 人加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体重计的示数所反映的视重(力)小于人所受的重力。人减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有体重计的示数(视重)大于人受到的重力。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 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 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超重现象。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视重)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视重)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3.完全失重:当升降机以加速度 a = g竖直加速下降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视重)为零的现象。4.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1)视重大于重力 超重(2)视重小于重力 失重(3)视重等于重力 静止或匀速状态(4)视重等于零 完全失重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动作。观察计算机采集的图线。下图呈现的是某人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很明显,图线直观地描绘了人在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最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的全过程。请你分析力传感器上的人“站起”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的情况。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动作。观察计算机采集的图线。如图 ,图线显示的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先“下蹲”后“站起”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你分析力传感器上的人“站起”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的情况。【例题】设某人的质量为 60 kg,站在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当电梯以 0.25 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求人对电梯的压力。(g 取 9.8 m/s2)【分析】 人站在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随电梯上升过 程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 mg 和地板的支持力 FN, 受力分析如图解:设竖直向上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为人对电梯的压力大小为603N,方向竖直向下。超重对宇航员的影响宇航员在飞船起飞和返回地面时,处于超重状态,特别是在升空时,超重可达重力的9倍,超重使人不适,起初会感到头晕、呕吐,超重达到3倍重力时既感到呼吸困难;超重达到4倍重力时,颈骨已不能支持头颅,有折断的危险。所以升空时宇航员必须采取横卧姿势,以增强对超重的耐受能力。神州五号加速升空阶段,杨利伟要接受超重的考验,到了太空要吃失重之苦。典例精析:乘客乘坐电梯过程中,电梯做下列哪种运动,乘客会出于超重状态( )A.匀速上升 B.匀速下降 C.加速上升 D.加速下降变式训练: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乘客做曲线运动B.t1~t2时间内,乘客的速度v增大C.t2~t3时间内,乘客的加速度向上D.t2~t3时间内,乘客处于失重状态随堂检测1.2020年2月8日,瑞典20岁小将杜普兰蒂斯在男子撑杆跳高中以6米17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若他下落到厚为1.17m的垫子中,下列对其跳高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撑杆上升过程中他一直处于失重状态B.其运动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C.其在空中下落过程约用时1sD.其下落到垫子上时的速度大小约为5m/s2.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加速运动的升降机地板上,若g取10m/s2,这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可能为( )A.700N B.300N C.600N D.03.如图所示,物体P、Q经无摩擦的定滑轮用细绳连在一起,P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粗糙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Q物体在此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C.P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D.细绳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不变4.观光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有一面或几面的轿厢壁是透明的,乘客在乘坐电梯时,可以观看轿厢外的景物。某正在匀速上升的观光电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电梯为参考系,远处的建筑物是静止的B.研究电梯通过某位置时,电梯能被看成质点C.研究电梯从一楼到十六楼的运动速度,不可以将电梯看成质点D.小女孩以自己为参考系会觉得电梯外的景物正在匀速下降5.2020年7月4日,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宣布退役,如图是林丹在某次羽毛球比赛中跃起的动作,将羽毛球以原速率斜向上击回,球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落至对方的界面内。林丹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林丹在起跳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做正功B.林丹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C.林丹在空中的运动过程处于失重状态D.林丹击球过程中合外力对羽毛球做正功本课小结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超重;失重;A2.小于;起立3.B课堂探究考点一典例精析【答案】D【解析】A、B力有两种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也可能发生形变,故AB错误。C、力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而不是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物体,故C错误。D、重力是一种力,可用测力计直接测出重力,故D正确。变式训练【答案】D【解析】A、航天员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处于完舱中哑铃全失重状态,但地球对他的万有引力仍然存在,提供他随天宫一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A错误;B、天宫一号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能用弹簧秤悬挂测一杯水的重力。故B错误。C、用举重锻炼身体主要就是利用哑铃等物体的重力,在轨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它对人的胳膊没有压力的作用。故C错误。D、弹簧拉力器锻炼的是人肌肉的伸缩和舒张力,与重力无关。故D正确。考点二典例精析【答案】C【解析】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上,可能是向上做加速运动,也可能是向下做减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变式训练【答案】C【解析】A、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仅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线的斜率为速度,t1~t2时间内,乘客的速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线的斜率为速度,t2~t3时间内,乘客的速度沿正方向(向下)逐渐减小,则可知乘客的加速度为沿负方向(向上),故C正确;D、由C的分析知,t2~t3时间内,乘客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乘客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随堂检测1.C【解析】A、撑杆上升过程中他是先向上加速运动,后减速上升的,所以他是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B、其运动到最高点时仅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故B错误;C、其在空中下落的高度为h=6.17m-1.17m=5m,且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其在空中下落的时间由h=gt2可得t≈1s,故C正确;D、其下落到垫子上的速度为v=gt=9.8×1m/s≈10m/s,故D错误2.A【解析】人向上加速运动,属于超重,人受到的支持力一定大于重力G=mg=60×10N=60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板的压力一定大于600N,故只有A是可能的,故A正确,BCD错误。3. B【解析】A、如图所示,物体Q的速度等于vQ=vPcosα,其中α角随着物块P向右移动而逐渐变小,又物块P向右做匀速运动,所以Q的速度逐渐增大,按照余弦规律可知cosα变化减慢,故加速度越来越小,故A错误;B、因为Q向上做加速运动,所以有向上的加速度,则Q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C、P所受的摩擦力f=μ(mg-F拉sinα),α角随着物块P向右移动而逐渐变小则sinα减小,Q的加速度越来越小则F拉也逐渐减小,所以摩擦力增大,故C错误。D、由C项可知,细绳对滑轮的两个拉力F拉逐渐减小,且它们的张角增大,所以与细绳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相等的拉力合力减小了,故D错误。4.D【解析】A、电梯中的乘客以电梯为参考系,远处的建筑物是运动的,故A错误;B、研究电梯通过某位置时,电梯不能被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电梯从一楼到十六楼的运动速度,可以将电梯看成质点,故C错误;D、小女孩以自己为参考系,电梯外的景物相对电梯正在匀速下降,故D正确。5.C【解析】A、林丹在起跳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方向没有位移,所以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做功为零,故A错误;B、林丹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B错误;C、双脚离开地面后,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处于失重状态,故C正确;D、林丹击球前后,羽毛球的动能没有发生变化,合外力做功为零,故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