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声的世界》3.2 声音的特性【知识梳理】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 、响度和音色。名 称 概 念 影 响 因 素 相 关 关 系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大,则音调高 ; 频率小,则音调低 。响度 声音的大小(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 发声体的振幅。 振幅大,则响度大; 振幅小,则响度小。音色 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声方式决定。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不同。注: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即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 (Hz);2..乐音与噪声①乐音: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使人感到愉悦和美妙的声音。②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③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a 在声源处减弱 ; 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 c 在人耳处减弱。【易错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1)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2)日常生活中的“高”有时指音调,比如“女高音”、“这个调太高,我唱不上去”等;有时指响度,比如“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等;(3)响度除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说话人等都是利用音色这个特性;(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音调、音色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声音的振幅会逐渐变小,也就是响度会越来越小。【规律总结】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如果发声体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它振动的频率也就不会变化,即发声体的音调不变;(2)一般而言,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则音调越低;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要控制振幅相同,改变振动的快慢,如控制拨动橡皮筋的力度相同,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观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变化;(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要控制振动的快慢相同,改变振幅,如控制鼓皮的松紧程度相同,改变敲击鼓皮的力量大小,观察鼓皮的振动幅度。3.转换法的应用:可以在鼓皮上放泡沫塑料,观察不同力量敲击鼓皮时,泡沫塑料弹起的高度大小,从而感受鼓皮的振幅大小变化。【典例分析】(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响度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思路小结】明确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等因素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有关。2.理解关键词:“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指发声体本身的材料不同;“调节电视音量”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鸣笛”是在声源处产生噪声。【真题操练】1.(2021 江苏常州)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2.(2021 辽宁大连)用力拍手和轻轻拍手发出声音的不同点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3.(2021 江苏无锡)小红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4.(2021 四川绵阳)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5.(2021 西宁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m/s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根据响度来辨别不同的演奏乐器C.悦耳动听的音乐不可能是噪声D.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6.(2021 广东广州)如图,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单、乙相比,甲鼓皮(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C.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D.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7.(2021 宁夏)下图是1978年在湖北省发掘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8.(2021 辽宁鞍山)我市某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合唱活动,以下四个选项中用声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演唱者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C.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D.禁止观众在礼堂中大声说话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9.(2021 四川攀枝花)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响度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10.(2020 内蒙古呼和浩特)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甲 50 2000乙 100 500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11.(2021·江苏中考真题)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12.(2021·贵州中考真题)噪声已成为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应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射击时戴耳罩 B.双层隔音玻璃C.禁止喧哗 D.噪声检测仪13.(2021 广西玉林)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 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14.(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15.(2020·贵州黔南·中考真题)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_______;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进行判断的。16.(2021·江苏中考真题)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____________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____________更大)。17.(2020·青海西宁·中考真题)我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18.(2019·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小强酷爱音乐,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音”)。19.(2021·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20.(2020 山东淄博市 八年级期中)图中是小阳同学学习声现象时进行的一些探究:(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3)小阳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填减弱噪声的方法)。21.(2021 江苏八年级月考)如图所示,将钢质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时要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既听到_____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听到刻度尺敲击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2)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刻度尺振动的频率。(3)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力度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2.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响度 较响 较响 弱距离/m 1.5 3 0.5(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 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人听不到声 音的距离/m 8 4 7 5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23.(2021·全国)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 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序号 A B C D E F注射器规格(mL) 2.5 2.5 2.5 5 5 5空气柱长度(cm) 2 1.5 1 2 1.5 1频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声强级(dB) 75 75 60 75 60 75(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_____。(2)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_____。第三章《声的世界》3.2 声音的特性【知识梳理】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 、响度和音色。名 称 概 念 影 响 因 素 相 关 关 系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大,则音调高 ; 频率小,则音调低 。响度 声音的大小(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 发声体的振幅。 振幅大,则响度大; 振幅小,则响度小。音色 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声方式决定。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不同。注: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即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 (Hz);2..乐音与噪声①乐音: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使人感到愉悦和美妙的声音。②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③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a 在声源处减弱 ; 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 c 在人耳处减弱。【易错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1)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2)日常生活中的“高”有时指音调,比如“女高音”、“这个调太高,我唱不上去”等;有时指响度,比如“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等;(3)响度除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说话人等都是利用音色这个特性;(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音调、音色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声音的振幅会逐渐变小,也就是响度会越来越小。【规律总结】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如果发声体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它振动的频率也就不会变化,即发声体的音调不变;(2)一般而言,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则音调越低;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要控制振幅相同,改变振动的快慢,如控制拨动橡皮筋的力度相同,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观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变化;(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要控制振动的快慢相同,改变振幅,如控制鼓皮的松紧程度相同,改变敲击鼓皮的力量大小,观察鼓皮的振动幅度。3.转换法的应用:可以在鼓皮上放泡沫塑料,观察不同力量敲击鼓皮时,泡沫塑料弹起的高度大小,从而感受鼓皮的振幅大小变化。【典例分析】(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响度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C【解析】A.根据音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C。【思路小结】明确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等因素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有关。2.理解关键词:“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指发声体本身的材料不同;“调节电视音量”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鸣笛”是在声源处产生噪声。【真题操练】1.(2021 江苏常州)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答案】D【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观众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2021 辽宁大连)用力拍手和轻轻拍手发出声音的不同点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答案】C【解析】声音的三特性为:音调、响度、音色。用力拍手和轻轻拍手,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1 江苏无锡)小红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答案】C【解析】演奏二胡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能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选C。4.(2021 四川绵阳)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钟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会不同,响度相同,如果用不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及响度都不同,但两种情况下,发出声音的音色一样,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2021 西宁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m/s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根据响度来辨别不同的演奏乐器C.悦耳动听的音乐不可能是噪声D.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答案】D【解析】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A错误;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演奏乐器,故B错误;C.音乐声如果影响了他人休息、工作和学习,就成为是噪声,故C错误;D.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6.(2021 广东广州)如图,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单、乙相比,甲鼓皮(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C.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D.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答案】B【解析】D.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根据题意知道,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说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鼓小,故D错误;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由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鼓小,所以甲鼓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故B正确;AC.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根据题意,不能判断两鼓的振幅,故不能判断响度,故AC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1 宁夏)下图是1978年在湖北省发掘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答案】C【解析】A.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即敲击的力度,故A不符合题意;B.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即与发声体的材料不同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音调是指声音的高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即发声体的材料的大小粗细有关,故C符合题意;D.声速是声音传播的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2021 辽宁鞍山)我市某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合唱活动,以下四个选项中用声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演唱者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C.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D.禁止观众在礼堂中大声说话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答案】C【解析】A.歌声是由演唱者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C正确;D.禁止观众在礼堂中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9.(2021 四川攀枝花)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响度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C【解析】A.根据音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C。10.(2020 内蒙古呼和浩特 )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甲 50 2000乙 100 500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答案】B【解析】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故A错误,B正确;C.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即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故C错误;D.因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发声体是无规则振动产生,所以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故D错误。故选B。11.(2021·江苏中考真题)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答案】D【解析】图示是禁鸣喇叭的标志,即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而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和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2.(2021·贵州中考真题)噪声已成为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应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射击时戴耳罩 B.双层隔音玻璃C.禁止喧哗 D.噪声检测仪【答案】B【解析】A.射击时戴耳罩能阻止声音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双层隔音玻璃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噪声检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021 广西玉林)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 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答案】升高 响度【解析】[1]用力敲击水瓶琴时,声音是由水和瓶子振动发出的,由于从左向右水的质量越来越小,所以振动越来越快,故发出的音调将升高。[2]因为响度由振幅决定,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音叉振幅越大,则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14.(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答案】空气柱 音调 响度【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3]筷子不动,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变;用不同的力吹管,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幅度,故改变了声音的响度。15.(2020·贵州黔南·中考真题)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_______;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进行判断的。【答案】响度 传播 音色【解析】[1]轻声说明声音很小,即声音的响度小。[2]声音的响度小,传播距离短。[3]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特点都不一样,能听出对方是谁是根据音色判断。16.(2021·江苏中考真题)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____________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____________更大)。【答案】振动 响度【解析】[1]鼓掌声是手掌间的空气被压缩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的越远,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响度大。17.(2020·青海西宁·中考真题)我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答案】分贝 传播过程中【解析】[1]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2]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8.(2019·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小强酷爱音乐,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音”)。【答案】音调 空气 噪音【解析】[1]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他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的观众的耳中的。[3]从环保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由于在自习课上唱歌,具有干扰作用,所以,属于噪音。19.(2021·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答案】响度 声源【解析】[1]噪声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2]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0.(2020 山东淄博市 八年级期中)图中是小阳同学学习声现象时进行的一些探究:(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3)小阳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填减弱噪声的方法)。【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幅 响度 真空不能传声 传声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析】(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更大,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声音变小,指声音的响度小;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这说明了水能够传播声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能够传声。小刚同学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1.(2021 江苏八年级月考)如图所示,将钢质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时要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既听到_____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听到刻度尺敲击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2)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刻度尺振动的频率。(3)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力度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刻度尺 桌面 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音色【解析】(1)实验时要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既听到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听到刻度尺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2)实验中,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刻度尺振动的快慢不变,从而改变刻度尺振动的频率。(3)换用塑料尺做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力度与钢尺均相同,但是因为材料不同,所以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22.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响度 较响 较响 弱距离/m 1.5 3 0.5(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 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人听不到声 音的距离/m 8 4 7 5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答案】机械闹钟 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 B 泡沫塑料 调小 大 保持不变 控制变量法 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 羽绒服【解析】(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2)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故选B。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3)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有关,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所以要实验在教室中进行需要适当调小声源响度。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当控制不变,通过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在探究不同材料隔音性能时,控制铃声响度不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4)材料的厚度对隔音效果有影响,实验中没有控制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羽绒服做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因此,羽绒服的隔音性能最好。23.(2021·全国)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 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序号 A B C D E F注射器规格(mL) 2.5 2.5 2.5 5 5 5空气柱长度(cm) 2 1.5 1 2 1.5 1频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声强级(dB) 75 75 60 75 60 75(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_____。(2)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_____。【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 高 A、D(或B、E或C、F) 长度 低【解析】(1)由题,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因此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注射器规格相同,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相同,空气柱的长度不同, 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因此要控制空气柱的长度一定,改变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选用序号为A、D(或B、E或C、F)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 声音的特性(原卷版).docx 3.2 声音的特性(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