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资源简介

2.3.1《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课时以“政治权利和自由”为题,依据宪法,立足学生生活,讲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基本权利,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以法治方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
二、教学目标预设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2.能力目标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监督权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设计理念:
【学情依据】
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权利意识还不够强,对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更是比较模糊,通过本课内容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增强权利意识和观念,另一方也对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对宪法的认同感。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往往会面临如何处理与他人、与国家及国家机关、与社会组织关系的情况。学生不仅需要知晓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从而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有明确的认识与理解。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仍然存在短板,青少年学生对宪法、行政法和程序法方面的知识整体掌握较差,而这些公法常识教育在培育公民意识、树立权利观念方面非常重要。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法治教育不仅事关思想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养成,还事关公民素养提高。
【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本课所依据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五、课程资源
视频、学生准备、搜集的资料及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资源。
六、教学策略:整体化策略、活动化策略、深度化策略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问题式、对话式教学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学习目标——晒晒我的幸福——合作探究说选举——七嘴八舌话自由——朝督暮责促监督——学生谈收获——教师寄语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人代会开幕式视频导入语: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恰是一年好春处,又是一年两会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从四面八方齐聚北京,共商国事,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国家大事,不仅是人大代表的责任,其他公民也可以参与讨论,这不仅是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公民的权利,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公民基本权利》。出示 PPT,同时,板书:公民基本权利
【活动设计意图】旨在引入新授,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基本权利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基本权利的思考,明确授课的主题。
2、出示学习目标:【活动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学习目标的提示,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基础知识,进而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探讨的话题。
【教学环节二】新课讲授:篇章一合作探究说选举
活动一:【晒晒我的幸福】教师晒幸福:
我和老公都是上班族,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父母健康,退休在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老公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儿子正在上初中,早餐后,儿子去上学,我和老公去上班,父母相伴去公园锻炼。忙碌而幸福的一天开始了。从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中,可以看出我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儿子上学,体现他享有____权;老公当选人大代表,体现他享有____权;我和老公去上班,体现他们享有____权;父母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____权。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学生晒幸福: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幸福生活。学生发言。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晒幸福,进一步掌握学情,提高学生对本课的掌握度。
活动二:
小宇的疑惑小宇和妈妈在电视机前观看人代会的召开,小宇心中有些疑惑:
小宇的疑惑:
(1)我能不能当选人大代表?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评价。
(2)我们班投票选举班干部是不是在行使选举权?
学生交流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不是。)
教师评价。教师追问:为什么不是。学生交流回答。
(可能的回答:不满 18周岁)教师继续追问。
(3)大学生选举班干部是不是在行使选举权?
小组进行讨论。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可能的发言:
学生 1:是。大学生满足 18周岁了。
学生 2:不是。不是选举大人大代表。教师评价总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人大代表?出示五种图片,思考:以下的人群享受我国宪法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并说明理由。
(外国人、农民工、小学生、少数民族、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学生活动】学生接龙游戏回答。为什么这些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学生分享自己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认识,然后班内分享。
【教师活动】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出示总结内容。最后归纳出要点。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初步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交流分享,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头脑中初步形成知识框架,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总结评价。
活动三:宪法诵读宪法小卫士带领学生诵读宪法。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宪法诵读,增强学生对宪法的认同。
篇章二七嘴八舌话自由
活动一:初步了解政治自由
小宇的疑惑:
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不是也就没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了?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发言。学生可能的回答:不是。还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权利。
活动二:言论自由有边界出示两幅图片:“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从基辅撤离”“领事直通车”跟帖发言。
出示问题:小宇和跟帖的网民行使了什么权利?
继续出示材料:大 V“罗某平”侮辱抗美援朝英烈被刑拘2021年 10月 6日,罗某平在其三亚市住处使用新浪微博账号发表帖文,侮辱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引发公众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2022年 2月 18日,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检察院针对罗某平发表侮辱志愿军英烈名誉、荣誉言论的行为,依法向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思考一:罗某平在微博发帖是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吗?
思考二:该案件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评价总结: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任何挑战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的言论,都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出示拓展延伸:自由有边界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自由的界限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应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程序进行。
活动三:他们在行使什么权利?
教师出示四种情景图片,学生交流讨论发言。
活动四:学生进行宪法诵读——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作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但是不能滥用权利。通过宪法诵读,增强学生对宪法的认同。
篇章三朝督暮责促监督
活动一:情景剧场出示情景:小宇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同学,他发现镇政府擅自征用村里的农田并转让出卖给用地单位进行非农业建设,这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晚上,小宇在家上网发帖检举镇政府违法占用村民土地。谁知今天一大早,镇政府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展开你的想象续写故事并情景模拟。
要求:
1.角色分工明确(小宇、两名镇政府工作人员)
2.推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学生情景表演。
活动二:
大家有话说。我对小宇说......我对工作人员说......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评价总结。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表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观点、同桌交流相结合,从情感上理解监督权的意义,在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观点逐渐清晰,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一步转化为情感认同。小结: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教学环节三】
收获平台
【学生谈收获】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反思,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学了这节课之后,我想到了/感受到了......)
【教学环节四】
教师寄语
让我们聚焦乌克兰,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灾难,这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而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有什么理由奋斗,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我们的祖国。最后我用艾青老师的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活动设计意图】收获平台是为了使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体系,增强宪法教育的行动力,帮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公民基本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权利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公民基本权利》评测练习
1.大学毕业的刘飞和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爸爸说:“参加选举是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父子认真地填写完选票,并将其放入投票箱。这表明( )
A.年满 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B.公民享有广泛的文化教育权利
C.公民可以先行使权利后履行义务D.刘飞和爸爸享有并行使了选举权
【答案】D【解析】题文材料中,刘飞和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父子认真地填写完选票,并将其放入投票箱。这表明刘飞和爸爸享有并行使了选举权,D符合题意:A错误,在我国,要年满 18周岁,并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才享有选举权:B与题意无关:C错误,因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14岁的初中生小红一家人的生活能够体现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①在校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活动中,小红把票投给了小兰②妈妈在市政府的网站上留言,给政府提出了环保建议③爸爸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百姓接种疫苗有利于疫情防控”的观④爷爷从超市出来后,拒绝了超市保安要搜身的要求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解析】“妈妈给政府提出了环保建议”是正确行使建议权的表现,“爸爸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百姓接种疫苗有利于疫情防控’的观点”是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表现,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学生会选举不属于真正意义的选举权,只是班级内部的民主管理方式,并不是法定的;④是依法维护人身自由权的表现,故排除。
3.情景剧场出示情景:小宇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同学,他发现镇政府擅自征用村里的农田并转让出卖给用地单位进行非农业建设,这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晚上,小宇在家上网发帖检举镇政府违法占用村民土地。谁知今天一大早,镇政府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展开你的想象续写故事并情景模拟。
要求:
1.角色分工明确(小宇、两名镇政府工作人员)
2.推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学生情景表演。
活动二:大家有话说。我对小宇说......我对工作人员说......
【解析】通过情景表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观点、同桌交流相结合,从情感上理解监督权的意义,在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观点逐渐清晰,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一步转化为情感认同。
《公民基本权利》课后反思
1、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从三个方面学习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公民的监督权。掌握起来并不难,但理解起来有难度,很多权利名词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但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当堂掌握。另外关于公民的监督权,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给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好的条件。
2、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知出发,关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情感,对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到位;问题设置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力求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感悟、探究、总结、升华情感,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法治精神。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使学生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引发深度思考,从而达到知识建构与价值认同的目的。
3、美中不足之处,应在教学中增加思辨性和实践性强的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法治的兴趣,在思辨和实践中培养法治思维和学法用法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