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含答案)

资源简介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一学科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感性具体的含义和局限性,正确认识思维抽象的含义和环节,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关系,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2.公共参与:善于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升华。
必备知识:
1.感性具体的含义与局限性;
2.思维抽象的含义与环节;
3.思维具体的内涵;
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关键能力:
1.掌握思维抽象的环节;
2.掌握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感性具体的含义与局限性;
2.思维抽象的含义与环节;
3.思维具体的内涵;
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难点:
1.思维抽象的环节;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三课前预习
1.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内涵:
(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_________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_________的方面。
(2)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的_________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_________的方面。
2.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思维从最一般________的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________。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________,思维过程的这两个________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感性具体:
(1)感性具体的含义:事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人们通过_________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这种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_________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头脑中的反映。
(2)感性具体的局限性: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_________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_________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_________上,还没有提示事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
(1)上升的起点:①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_________,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②它能以“_________”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_________”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
(2)桥梁:①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_________。
②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
③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_________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_________。
(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_________的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_________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_________。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5.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
(1)古代人以_______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
(2)近代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___________的性质。
(3)在总结人类最新科学成果、___________以往辩证思维研究的合理因素,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
四自我检测
1.习近平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这一论述体现了( )
①认识发展的过程起于感性具体,终于思维抽象
②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必须把握好“分寸”,不要犯极端化错误
③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④必须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有人认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总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走到B点。这种观点( )
A.用动态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客观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
B.展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形成了对逻辑规则的完整认识
C.既肯定一切又否定一切,阐释了“扬弃”的深刻意蕴和学说价值
D.看到了事物变化的渐进性,但是没有认识到事物变化的飞跃性
73.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一过程(  )
①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②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两个阶段 
③思维具体是一次思维飞跃的终点
④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朝诗人李娇和朋友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游泸峰山,看到山上景色秀美、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风徐来时随口吟出的《风》。除了诗名,全诗看不见“风”字,但每一句都写出了风的力量,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诗人李娇写“风”的成功( )
①充分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把风的个性寓于叶、花、浪、竹的共性之中
②注重了写“风”思路的多向性,从叶、花、浪、竹的意象中把握风的特质
③源于在发挥能动性的基础上,深刻把握风与叶、花、浪、竹的内在规定性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巧妙地找出了风与叶、花、浪、竹的关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细心的小伙伴喝饮料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很多饮料瓶底的形状是五瓣花形状(如下图)。这是为什么呢?用来盛装碳酸饮料的瓶底五瓣花设计一般都是为了分散碳酸饮料在运输过程中因发生晃动造成气体膨胀带来的压力,以免爆瓶。矿泉水瓶底设计五瓣花形状主要是考虑整体稳定性,避免因对货架抓取力不均而倾倒。由此可见( )
A.人们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B.艺术性和科学性作为产品设计的首要因素,要建立在物质属性基础上
C.建立在人的需要基础上的产品设计思维,其结果具有预见性
D.产品设计通过分析事物的多种规定性,建立起人、物、环境的有机联系
6.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认识过程归结为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以下对这两条道路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两条道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认识深化的完整过程
②认识的发展过程起于感性具体,借助分离、提纯等环节,终于思维抽象
③第一条道路,认识通过综合的方法,从感性具体的东西中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④第二条道路,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开始,通过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一方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要立足新的形势和需要,从现实条件出发,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点,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上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
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经过辩证的否定这一环节
③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④创新意识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和第一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厦门近海岸再现“蓝眼睛”现象:夜幕下的海浪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有人怀疑现象形成与海洋污染有关。科学研究表明,清澈海水中的荧光藻密度增加,其体内荧光素酶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会释放光子量,产生蓝光,此现象表明水体改善,但是夜光藻依赖硅藻生存,在富氧化条件下,硅藻大量增加,会引发赤潮,破坏环境。材料体现了( )
①真理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
②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质规定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
④思维具体有待上升到思维抽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牛顿第二定律又称加速度定律,是指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也可用公式简单表示为F=ma。上述材料描述的是科学思维抽象中的 环节。(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10.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飞行任务创下多个“首次”: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多个“首次”反映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
①把握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
②正确认识事物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实践创新
③运用思维的间接性把握事物共同的表象特征
④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课前预习
1.(1) 自身存在 自身
(2) 灭亡 他事物
2. 抽象规定 统一 思维具体 阶段3.(1) 现象 本质 感官 直观 现象 外部联系
(2) 整体 外部形象 内部联系 本质 现象
4.(1) 概念 胚芽 胚芽
(2) 矛盾焦点 发展 桥梁
(3) 抽象规定 多样性 终点
5.(1)朴素
(2)唯心主义
(3)批判地继承
四自我检测
D2.D3.C4.D5.D6.B7.A8.C9.C10.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