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 专项1 写人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 专项1 写人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方法
专项1 写人类文章阅读
文体概述
写人类文章以描写人物为主,它往往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典型特点,用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或思想品质。写人类文章是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文章,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本学期涉及写人的文章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
方法指导
一、关注细节描写,捕捉性格特征。我们阅读写人类文章时,需要思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而解开这个问题的钥匙就藏在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中。所以我们可以在初次阅读时就拿起笔来。把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描写标注出来。这样再次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就有了总体的认知。以心理描写为例。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我又不是文章中的人物,我怎么会知道人物心里在想什么呢?其实,这一点儿也不难,每个人物心中的想法,都会通过他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表现出来。我们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想象人物就在自己已面前,或者想象我们就是这个人物,就能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出来了。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采用对话的形式表现出周恩来远大的志向: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低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读书,同学们的答案各不相同。周恩来“一直默默低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点明让他回答,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多方面展示了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表现了他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二、抓住主要情节,挖掘思想品质。想要了解写人类文章中的人物,就要走进他的故事。带着“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阅读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走进故事情节,走进人物内心,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读懂了文章,理解了人物内心的想法,我们也就了解了这个人物。如在《普罗米修斯》一文中,宙斯在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后的行为:
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从这三段话可以看出,宙斯是心胸狭隘,心狠手辣。赫淮斯托斯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但是有点软弱。普罗米修斯善良无私,不惧权威。
解题技巧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审题的时候,要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否则容易错误理解题目的要求,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却给加点的字注解释。
二、细心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速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运用就是最先读文章后读题目,然后再读文章寻找正确答案;也可以“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文章,最后寻找答案。
三、巧妙借助文中“原话”,确定解题区间。
有些题干要求用原文语句来回答,或是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那么.我们就要反复研读与问题相关的语句,然后从中找出答案。如果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我们也可以提取原文中的相关语句,换一种说法来回答,一定要注意意思要和原文保持一致。
典例讲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他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得到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时银子也散发完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妙趣横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名于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句)洋溢着美妙的意趣。 在全世界都有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联系上文“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可推知“妙趣横生”的意思。根据“也”字,再结合上文“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可知“闻名于世”的意思。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板桥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因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情况,可从文中找到关键句子,获取信息。第(1)题可从文中第2自然段第一句获取信息。第(2) 题可从文中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获取信息。第(3)题可从文中第3自然段中获取信息。
3.简要概括郑板桥心系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件: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被罢官。
第二件:郑板桥把卖字画得到的钱散发给穷苦百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可找到关键段落或句子,用“三要素”法概括,即回答出“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提问,并将其整理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4.你认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我认为郑板桥是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如,小时候,他家里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但他却想办法读书,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此题答出“郑板桥是一个诗书画造诣高的人”或“郑板桥是一个关心老百姓的人”等,并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均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对人物个性的把握,要抓住人物的言行,结合具体细节进行分析概括,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