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 专项3 写景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 专项3 写景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方法
专项3 写景类文章阅读
文体概述
写景类文章,顾名思义,就是以描写景象,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而景又分为自然景现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就是在大自然中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景观,如高山、河流、荒漠等;人文景观一般指由人类修建或改造的,代表人类文明的景现,如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三类:一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二是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如《观潮》等;三是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致,如《走月亮》《爬山虎的角》等。了解了写景类文章的类别,在阅读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学期涉及写景的文章有《观潮》《繁星》《爬山虎的脚》等。
方法指导
一、初读文章分类别。“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这是我们在读写景类文章之前就要思考的问题。是写山川风貌、自然现象.还是名胜古进、生活处所?我们首先要分好类别,然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观潮》一文就是描写的自然现象。
二、细读文章理顺序。阅读写景类文章时,要分析它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常常采取这样以下四种顺序:①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②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③按空间顺序来写;④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如《观潮》一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走月亮》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他和阿妈走月亮时欣赏到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连续细致地观察的。
三、详读文章找特征。很多写景类文章的描写都十分生动,描写的景色也十分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读着读着,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景物的特点,有的形状奇特,有的颜色丰富,有的变化多端……发现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找到了作者的写作重点。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含“花青素”较多,所以呈嫩红色;长大后的叶子合“叶绿素”较多,呈现嫩绿色。“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静态描写,叶子不但绿,而且整齐、均匀地铺排着。“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是动态描写,一个“漾”字,形象地写出了一墙的叶子如绿色的湖面漾起的波纹一样的动态美。
四、品读文章悟情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的景物?”这是在阅读写景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些章物中包含着作者的爱、恨、悲、欢……这些情感被寄托在所描写的景物中,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具体的描写触摸作者的心灵,体悟作者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读憧这篇文章。例如《走月亮》一文中,“我”和妈妈在月下散步,行走在小路上、溪边、村道、果园、庄稼地和菜地。看到如诗如画的美景。文中“‘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四次,抒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兴奋、快乐、喜悦的感情,饱含着对朦胧月色的欣赏和赞美。
解题技巧
一、明确写作顺序。
写景类文章,大都是按一定顺序来写的。写作顺序就好像是串起珍珠项链的那根绳子,找到它,就能很清楚地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以“时间顺序”为例。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依次呈现不同的变化。有的是按一天中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的,有的是按春、夏、秋、冬季节变换的顺序描写的。在答题时,我们可以先从文中找出体现描写顺序的词语,然后做上标记,这样一来,文章的写作顺序就一目了然了。
二、抓住文章重点。
快速找到文章的重点部分、中心部分是答题的关键。我们阅读写景类文章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效率。
1.抓住中心。写景类文章中,作者往往会通过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所描写景物的情感,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是文章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抓住了中心,就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对于一个自然段来说,中心句通常就是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如果不是,就要找到这一自然段的"中心词"或"关键词"来组织语言概括。
2.抓住景物。写景类文章,就像一条珍珠项链,各个景物就是这条项链上的颗颗珍珠。仔细阅读文章,就能把每一颗珍珠都找到。有个小技巧;阅读写景类文章时,一边读,一边用笔轻轻画出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在答题的时候,根据你画出的内容,就能比较快地找到需要重点阅读的语段,而不用再从头阅读全文了。
三、合理想象。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写景类文章中是必不可少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想象。在读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时,要学会想象,想象自己来到了这个地方,眼前出现了这些景象,这时你也许就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感受,从而读懂文章了。如《走月亮》一文中,“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夜里稻田的样子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的表述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们感受到田间的安静、美丽,以及作者的快乐和幸福。再比如:
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读了这句话,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一轮圆圆的月亮高挂在天空,倒映在“我”和阿妈走过的溪岸旁的小溪水中,摇摇晃晃,闪闪烁烁,听着溪水声,闻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欣赏着柔美的月光,我陶醉其中,满心欢喜。
典例讲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的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帽,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在短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比喻句、拟人句并抄下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的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解析】本题考查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认识。比喻句,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文章中的比喻句如: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把“漓江”比作“带子”。拟人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让被描述的事物具有人的某些性格、情感、动作、神态等,把它人格化了。示例: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的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短文围绕一词,按顺序描写了漓江景色。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一写每个季节的特点。
春天:_______ 夏天:_______
秋天:_______ 冬天:_______
【答案】生机勃勃 热闹非凡 丰硕诱人 纯洁安静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文章内容可知,春天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夏天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秋天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冬天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结合上文每个季节的特点和短文第五自然段句子“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可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为: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热闹非凡、秋天丰硕诱人,冬天纯洁、安静。
3.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把你家乡那个季节的美景写一写,吸引大家去看。
【答案】春天,我家山上的大树长满了嫩绿的叶子。小草从土地里钻出来,风一吹草就长得更快了。草地一下子变成了绿色的啦。五颜六色的花也长出来了,为草地增添了许多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写出你喜欢的季节,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