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 专项4 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 专项4 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方法
专项4 状物类文章阅读
文体概述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说”出来、“画”出来。状物类的文章,指以描写物体为主的文章。有描写动物的,如《燕子》;有描写植物的,如《荷花》;有描写建筑物的,如《长城》等。本学期涉及状物的文章有《繁星》《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
方法指导
一、理清描写的顺序。状物类文章一般都有一定的描写顺序。描写顺序可以是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是从概括到具体。由于描写的物体不同,所以描写顺序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对于动物,往往先写其外形,后写其习性。写外形时,往往按从头到尾、从躯干到四肢的顺序有详有略地描述。对于植物,一般会按照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一步步地描写。对于静物,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描写。还有的按时间顺序写,按生长规律顺序写,按由远及近或从外到内等不同方位的顺序写。理清文章的描写顺序,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爬山虎的脚》,作者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再比如在介绍《蟋蟀的住宅》时,作者分别介绍了住宅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内容。
二、把握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通常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方式安排内容。拿到文章后要先整体浏览一遍;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在对事物进行具体描写的段落中,一般会细写事物最本质的特点,次要内容则一笔带过,有详有略。所以,在阅读文章时,可重点关注描写得特别具体的段落,这部分是作者想让我们重点阅读的内容。如《蟋蟀的住宅》一文,作者先总写蟋蟀的出名,不光唱歌出名,还因为它的住宅。接着从选址、外部特点和内部构造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最后介绍了蟋蟀精心建造住宅的过程。
三、抓住事物的特点。一般来说,状物类文章有时会借物喻人,它往往通过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时,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思考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这就需要抓住描写对象与所表达的情感之间的“交叉点”,即找到它们之间相似、相通或相关的部分。
四、明确文章的中心。状物类文章和写人记事类文章一样,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都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情感态度。通过阅读文章,要明白作者所“状”之“物”是什么,就是要明白作者写的是什么“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一般来说,状物类文章描写的“物”会在文章标题中交代清楚,而作者的情感会在文章的结尾表达出来。
解题技巧
一、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状物类文章往往在描写上层次清晰。通过第一遍阅读,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就好像从高空俯视一片森林,能从整体上把握其全貌。如读《爬山虎》,我们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二、品味重点的词语句段。
在我们读完文章,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往往有一些片段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要再次深入阅读这些片段,抓住关键词语和重点句段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过渡句和标志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串起了文章描写的画面和对象。如巴金在《繁星》一文中写到: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眼睛模糊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我”对海上之夜的种种感受,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和、静寂和梦幻。
三、思考作者表达的情感。
在读第三遍的时候,我们就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这样写物,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这样去想的时候,自然就能弄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典例讲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桑树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稍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招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
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了桑葚。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便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拣一个放进嘴里,细腻而柔软,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叫人心醉。没熟透的桑葚是不会掉下来的。有时,我们等急了,会爬上树去摘了吃。那桑葚又酸又甜,多吃几个,就觉得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两眼也被酸得眯成一条线,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
家乡的大伯大叔们爱用桑木扁担,他们常为自己有一两件桑木家具和农具而感到自豪。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桑树。
1.短文是按_______的顺序写的。
【答案】桑树生长
【解析】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阅读文章,从“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和“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桑葚。”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本篇文章时按照桑树的生长过程来写的。
2.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桑树的,其中______和_______是详写。
【答案】叶子 果实 桑木 叶子 果实
【解析】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回答本题问题,可从文中这些内容“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梢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招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了桑葚。”“家乡的大伯大叔们爱用桑木扁担,他们常为自己有一两件桑木家具和农具而感到自豪。”中寻找出答案,即可填空为:作者从 桑叶、桑葚和 桑木三个方面写桑树。其中桑叶和桑葚是详写。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答案】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桑树。
【解析】考查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和中心句。文中的这句话“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和“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梢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招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都是拟人句。在第一句中从“泡开”“饮醉”“惊醒”这几个词可看出作者把“春雨”当人写了。在第二句话中,从“招手”这个词可看出作者把“桑叶”当人写了。文中的“我爱家乡的桑树。”是短文的中心句。因为这句话在短文开头先概括写“我”爱家乡的桑树,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围绕这句话从桑叶、桑葚、桑木写了“我”为什么爱桑树,因此,这句话是短文的中心句。
4.“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我们”________的复杂心理。
【答案】既想吃桑葚又怕酸
【解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这句话“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写出了我们想吃桑葚却没有办法吃,只有这样了。这句话形象的刻画了“我们”喜欢吃桑葚却没法吃的心理。
5.桑树的作用:桑叶可以_______;桑葚可以_______;桑木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和_______。
【答案】养蚕 吃 农具
【解析】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熟透了的桑葚便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捡一个放进嘴里,细腻而柔软,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叫人心醉。从这句话可知,桑葚可以用来吃,结合句子:家乡的大伯大叔们爱用桑木扁担,他们常为自己有一两件桑木家具和农具而感到自豪。从这句话可知,桑木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和农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