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 专项10 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 专项10 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方法
专项10 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
文体概述
阅读目的不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不同。可以运用默读且不回读的方法。如阅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时,不理解“游隼”的意思,但是不影响阅读,可以先不管它继续读。也可以带着目标读。如阅读《搭石》一文,可以带着“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个问题去读,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关键词句。还可以围绕问题跳读。如阅读《将相和》一文时,题目首先让人产生疑问:将和相分别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怎样和好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带着问题跳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很快抓住了。
本学期安排了四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文章:《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和《冀中的地道战》。
方法指导
1.多加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阅读速度也不是一日之功。我们需要不断的练习,要做的就是大量的阅读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都要阅读,哪怕只有一篇,当阅读数量达到了,阅读速度也就上去了。
2.学会找关键字。我们要练习的就是在一句话中找出这句话里的关键词,其次再是一段话中找出关键词,接着就是一篇中找出重点词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要着急。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得更快》一文中,抓住“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这些关键字词,就能把握文章的大体内容。
3.学会一目数行。这个过程很难,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读第一句的时候可以用余光看第二行。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特别慢,比正常阅读还慢,而且容易思维混乱,经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一目十行也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基础阅读的时候要高度注意力集中。这是一个培养的过程,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习惯。不要在阅读的时候吃东西,拿东西,随意乱走。
4.学会略读文章。略读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文章,但略读也不是对文章所有内容都“略”,只从总体上粗略掌握其大概内容。略读要重点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标题和书名。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通过研究标题,我们会对文章有总体的认识。二是目录、序言、提要、索引等,这些会帮助我们对文章或书籍的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三是正文,对于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后,我们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的印象。如《将相和》一课,在阅读的时候可进行略读,只抓重点段落,勾画出事情的六要素,以及展现人物的特点关键性的词句,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5.练习记忆力。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如阅读完成后,仔细地回忆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平时可以多练习一下卡片记忆力,自己做的一些卡片,词组锻炼。
6.掌握词句的搭配习惯。汉语句子中的词语的搭配习惯有一定的规律,如“培养”常与“习惯”“能力”“人才”等搭配,“高耸”常与“山峰”“铁塔”等搭配。熟悉了这些搭配习惯,阅读就会变得轻松流畅。因此,经常进行词句搭配的训练,掌握词句搭配的常见规律,可以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解题技巧
一、大块阅读,整体摄入。
文章本身具有其完整性。“大块阅读”追求的是文章内容整句、整段或整体地阅读,而不是一个字一个词地读下去,有时甚或可以“一目十行”,不必太在意其中的深意。这样读书的目的就在于整体摄入文章信息,而不是从一开始就纠缠于零碎的文字信息之中。如课文《搭石》中,就有“汛期”“紧走搭石慢过桥”等词语和俗语,《将相和》中,地名“渑池”不太好理解,“鼓瑟”“击缶”的字面意义也很难懂,遇到这样的词句,我们不妨先跳过去,试着先读完课文。
二、找中心句,抓关键词。
一个最古老的用来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就是关键词语阅读,即快速扫过文章内容,尽可能多地抓住关键词,忽略不重要的内容。
先粗后细的阅读节奏既有利于把握全文,又有利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细致分析和深入理解,所以适当提高阅读速度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们可以试着抓住关键词句,把每一段进行概括总结: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通过抓住关键词,就能很快地总结出全文的脉络。
三、紧扣文眼,提炼标题。
将厚书读薄,把长文读短,历来是快速阅读的最佳方法。在每一段文字阅读后停下来,总结一下刚才读到的内容,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或提炼成小标题,则有利于快速阅读的实现。这里的概括与提炼,即始终紧扣“文眼”(或文章的标题),抓住全文的中心词。比如课文《将相和》一文中,把握住文段“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以及“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通过这两个关键语段,就能轻易地把略长的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当成三个故事来读,从而提炼出三个故事的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
典例讲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打树花
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的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的一道奇俗——打树花。对于此奇俗,我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 ),( ),( ),( )。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处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
正像其他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唯有中国有,中国唯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1.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_____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短文,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答案】什么是打树花?打树花是怎样形成的?
【解析】此题考查产生的问题。文章的题目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文章的内容,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就会联想到,什么是打树花?打树花是怎样形成的?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短文,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2.选文约8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_分钟。
【答案】3
【解析】此题考查阅读速度。阅读文章的时间可有个人情况而定,结合平时的阅读速度填写即可。
3.一边读一边想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还能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请你带着下面的问题再读相关的段落,完成练习。
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将下列内容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正确的是( )。
①弯腰一舀 ②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
③走到火红的铁水前 ④跟着甩腰抡臂
A.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重点描写了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表演打树花的情形,他表演的特色在于: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答案】泼得又快又猛又有韵律 铁水泼得高 散的面广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的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倒数第二行),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表示。
①打树花表演时,只有表演者互相较劲儿,打树花才更加好看。( )
②抒发了作者对打树花人的敬佩赞美之情及对祖国传统技艺的自豪之情。( )
【答案】× √
【解析】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错误。结合短文内容“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处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判断。②正确。细读全文可知作者这种技艺非常的推崇,对于表演的汉子们十分敬佩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技艺的自豪与骄傲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