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导学案1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导学案1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2.结合对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3.从力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分析临界问题,掌握临界条件的分析和应用
预习案
知识清单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__________的规律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__________确定物体所受的力.
自我检测
思考辨析
1.判断:物体受恒定的水平拉力作用,恰能沿水平面匀速运动,当撤去这个拉力后,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 )
2.判断:由运动情况可以确定受力情况,说明运动决定受力.( )
探究案
课堂探究
探究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核心归纳
1.基本思路
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把题中所给的情况弄清楚,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2.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学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得a,由
→求x、v0、v、t.
典型例题
例1 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与水平地面成θ=37°,一装修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如图所示,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10 N,刷子的质量为m=0.5 kg,刷子可视为质点,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天花板长为L=4 m,取sin 37°=0.6,g取10 m/s2,试求:
(1)刷子沿天花板向上的加速度;
(2)工人把刷子从天花板底端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思路分析:解答该题应该遵循以下步骤:先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受力情况,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后,再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运动时间.
尝试解答
方法点拨
(1)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若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用合成法求加速度往往要简便一些;若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时,要正确应用正交分解法求加速度.
拓展练习
1.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 kg,受水平拉力F=6 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物体2 s末的速度及2 s内的位移(g取10 m/s2).
探究2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核心归纳
1.基本思路
首先从物体的运动情况入手,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再在分析物体受力的基础上,灵活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相应的力.
2.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力的示意图.
(2)选取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得加速度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得合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a物体受力情况.
典型例题
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绵阳一小伙就借助该条款赢得了应有的赔偿.假设质量为5.0 kg的物体,从离地面36 m高处,由静止开始加速下落,下落过程中阻力恒定,经3 s落地.试求:
(1)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
(2)下落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g取10 m/s2).
思路分析:解答该题时应把握好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把握好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阻力大小.
尝试解答
方法点拨
解决动力学问题时,首先要对物体做好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和选择合适的正方向有助于简化问题.
拓展练习
2.民航客机都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时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形成一个通向地面的斜面,乘客可沿斜面滑行到地面上.如图所示,某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AB=3.0 m,斜面气囊长度AC=5.0 m,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 s,g取10 m/s2,问:
(1)乘客在气囊上滑下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乘客和气囊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大?(忽略空气阻力)
探究3 多过程问题分析
核心归纳
1.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分析每个过程.联系点: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另外还有位移关系等.
2.注意:由于不同过程中力发生了变化,所以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每一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分别求加速度.
典型例题
例3 如图示,在倾角θ=37°、足够长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用大小为F=22.5 N、方向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将物体由静止拉动,经时间t0=0.8 s撤去拉力F,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
(1)t0=0.8 s时物体速度v的大小;
(2)撤去拉力F以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t.
思路分析:明确物体在每一阶段的受力情况,划分好运动过程,这些过程之间通过速度联系.根据受力情况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确定物体的速度、位移和运动时间.
尝试解答
方法点拨
解决多过程问题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很重要,特别是对运动过程较复杂的问题.分析时,一定要弄清楚整个过程的加速度是否相同,若不同,必须分阶段处理,加速度改变时的速度是前后过程联系的桥梁.
拓展练习
3.质量为m=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F,F=10 N,θ=37°(sin 37°=0.6),经t1=10 s后撤去力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g取10 m/s2),则:
(1)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2)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随堂检测
1.一光滑斜劈,在力F推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且斜劈上有一木块恰好与斜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合力的方向为(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沿斜面向下 D.沿斜面向上
2.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所受的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洒水车在平直路面上原来匀速行驶,开始洒水后,它的运动情况将是( )
A.做匀速运动 B.做匀加速运动
C.做匀减速运动 D.做变加速运动
3.(多选)如图光滑水平面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以速度v1=3 m/s逆时针转动,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5,现物块以初速度v0=5 m/s从A端滑上传送带,恰好不会从传送带B端滑下,g取10 m/s2,则( )
A.传送带长L=2.5 m
B.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总时间t=2 s
C.若传送带静止,物块仍以速度v0滑上传送带,将会以一定速度从B端滑离传送带
D.若传送带以速度v2=5 m/s顺时针转动,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总时间为0.5 s
4.(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已知mA=6 kg、mB=2 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在物体A上系一细线,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 N,现水平向右拉细线,g取10 m/s2,则( )
A.当拉力F<12 N时,A静止不动
B.当拉力F>12 N时,A相对B滑动
C.当拉力F=16 N时,B受A的摩擦力等于4 N
D.在拉力允许的范围内,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
5.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华同学根据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设计了用机器人操作的磁力运输车(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AB上(如图乙所示),机器人用大小不变的电磁力F推动质量为m=1 kg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滑块达到B点时机器人撤去电磁力F,小滑块冲上光滑斜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最高能到达C点.
机器人用速度传感器测量小滑块在ABC过程的瞬时速度大小并记录如下.
t/s 0 0.2 0.4 … 2.2 2.4 2.6 …
v/(m·s-1) 0 0.4 0.8 … 3.0 2.0 1.0 …
求:(1)机器人对小滑块作用力F的大小;
(2)斜面的倾角α的大小.
参考答案
预习案
知识清单
1.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
2.运动学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
自我检测
思考辨析
1.× 2.×
探究案
课堂探究
典型例题
例1 (1)2 m/s2 (2)2 s
解析:(1)以刷子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以平行和垂直斜面建立坐标系.设向上推力为F,滑动摩擦力为Ff,天花板对刷子的弹力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 37°-μ(F-mg)cos 37°=ma,代入数据,得a=2 m/s2.
(2)由运动学公式,得.代入数据,得t=2 s.
拓展练习
1.2 m/s 2 m
典型例题
例2 (1)8 m/s2 (2)10 N
解析:(1)物体下落过程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根据公式可得:.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Ff=ma,
故Ff=mg-ma=10 N.
拓展练习
2.(1)2.5 m/s2 (2)0.44
解析:(1)根据运动学公式, ①
得:, ②
故乘客在气囊上滑下的加速度至少为2.5 m/s2.
(2)乘客在斜面上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Ff=μFN, ③
FN=mgcos θ, 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 θ-Ff=ma, ⑤
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θ=0.6,cos θ=0.8.
由②~⑤式得:

故乘客和气囊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0.44.
典型例题
例3 (1)10 m/s (2)4 s
解析:(1)在拉力作用下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作出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根据受力情况和牛顿运动定律有:
F-mgsin θ-Ff=ma,
Ff=μFN=μmgcos θ,
v=at0,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v=10 m/s.
(2)撤去拉力后物体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0,后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至斜面底端.设向上运动时间为t1,向下运动时间为t2,拉力作用下物体发生的位移为x0,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向上运动时:-mgsin θ-μmgcos θ=ma1,
0-v=a1t1,.
向下运动时:mgsin θ-μmgcos θ=ma2.
,t=t1+t2.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t=4 s.
拓展练习
3.(1)5 m/s (2)27.5 m
解析:(1)撤去F前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有:
Fsin θ+FN1=mg,Fcos θ-Ff=ma1,Ff=μFN1.
,v=a1t1,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x1=25 m,v=5 m/s.
(2)撤去F后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乙,
有:Ff′=μmg=ma2.
2a2x2=v2,代入数据得x2=2.5 m.
物体运动的总位移:x=x1+x2.
得x=27.5 m.
随堂检测
1.A 2.D
3.AD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为,传送带长,故选项A正确;物块减速运动的时间,反向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仍为a,加速到与传送带同速时历时,位移,以后匀速运动的时间,所以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总时间t=t1+t2+t3=2.13 s,故选项B错误;若传送带静止,物块仍以速度v0滑上传送带,物块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不变,物体不会从B端滑离传送带,故选项C错误;若传送带以速度v2=5 m/s顺时针转动,物块一直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总时间为,故选项D正确.
4.CD 解析:当A、B发生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为:,则发生相对运动时最大拉力为:F=(mA+mB)a=8×6 N=48 N.当拉力F<12 N时,A相对于B静止,而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故选项A错误.在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范围内,A、B始终保持静止;当F=16 N时,整体的加速度为:,则B对A的摩擦力为:f=mBa′=2×2 N=4 N,故选项C正确,选项B错误.由于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 N,且F小于48 N时,A、B相对静止,故选项D正确.
5.(1)2 N (2)3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