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冲刺重高”讲义(十九):小专题3:物质的推断【word,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冲刺重高”讲义(十九):小专题3:物质的推断【word,含解析】

资源简介

【知识储备】
(一)物质的典型性质
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于水放热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以及它能吸水潮解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铵盐与碱混合研磨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NH3
硫黄燃烧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SO2
(二)物质的用途
氧气可作助燃剂
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二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
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
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
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
(三)物质的颜色
黑色的物质: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
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
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
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
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
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红色的单质:铜、红磷
黄色的单质:硫黄(S)
(四)物质特征组成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O2与O3
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
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FeO、Fe2O3和Fe3O4
(五)典型反应条件
有些化学反应条件在题中带有明显的指向性,例如:“通电”条件就是指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高温”指碳酸钙高温分解或指铁矿石炼铁的反应等
“液体中反应,MnO2作催化剂”就是指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反应
(六)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白磷、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Mg(OH)2、Al(OH)3
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文字叙述型推断】
解决这类问题所用的方法是顺推法。通过分析题中的明显条件和隐含条件,紧抓特殊现象,如颜色、不溶于酸的沉淀、特殊的气体等,结合分析得出结论。
【图像型推断】
图像型推断题的特点是给出物质可能的组成,然后将物质之间的反应相关信息以图像的形式给出,要求学生根据图像信息推断出物质存在的情况。解决这类题的策略如下:熟悉常见物质的反应规律,正确理解图像给予的信息,并从各量之间的关系把握图像的变化规律(直线、折线),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流程图式推断】
流程图式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向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方法点拨】
(1)推理法
对于以物质相互转化为内容的推断题,可将题意转化为图示,利用图示分析物质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物质特征和实验现象这条主线,先认定一个熟悉的反应特征为突破口,然后逐步推理。
(2)剥离法
根据已知条件把明显的物质先剥离,再根据其他已知条件,把已剥离的物质当作已知,逐个求解。
(3)分层推断法
对于给出物质范围的推断题,确定混合物的成分一般用分层推断法,先分层推理出每一层的分结论,再进行综合整理得出总结论。
例1、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和H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混合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均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A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体积明显减小;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2.4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石灰水不变混浊,所以气体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
B.装置C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去掉装置C以简化实验方案
C.后续装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E中,干扰CO的检验
D.该混合气体成分可能是CH4 和CO
例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Ⅰ: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Ⅱ:取步骤Ⅰ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Ⅲ:取步骤Ⅱ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Ⅰ,可知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有________ 。
(2)根据以上信息,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例3、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
(2)若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F→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
1.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无色溶液 B 的溶质是硝酸钙 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2.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果:①将此固体粉末加入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②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无色气体产生。据此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BaCl2 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CuSO4
C.该粉末中一定含有KNO3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3.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蓝色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Cu2+
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NaNO3、CuCl2和Ca(NO3)2
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 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2SO4 B.一定不存在NaOH C.肯定存在BaCl2 D.肯定只存在Na2CO3
5.某小组学生发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uCl2、Na2SO4、NaOH、Na2C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该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
(1)上述实验中,操作Ⅰ是________。
(2)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________。
(4)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 ________
6.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FeCl3、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固体粉末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①将少许固体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
②在溶液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硫酸钠没有碳酸钠
③取步骤②实验后的上层溶液,滴加_____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
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FeCl3、CaCO3、BaCl2、Na2SO4、KOH、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图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1.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 g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 g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2.某固体可能含有 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 中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取②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上述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KCl B.肯定有Na2CO3、Na2SO4,无 FeCl3
C.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Ca(NO3)2 D.肯定有Na2CO3、Na2SO4,无 FeCl3、Ca(NO3)2
3.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2CO3、K2SO4、KCl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可能含有CuSO4和KCl
B.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和CuSO4、可能含有KCl
C.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和K2SO4,一定不含CuSO4
D.若在步骤②所得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Cl
4.某稀溶液溶质可能是NaNO3、HCl、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H2SO4和HCl B.一定有H2SO4、CuCl2,一定没有HCl
C.一定有HCl、CuCl2、NaNO3 D.一定有HCl和CuCl2,一定没有H2SO4,可能有NaNO3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步骤Ⅰ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原白色固体________(填“一定有”、“一定没有”或“可能有”)氯化钾;
(3)BC之间能看到________现象,当稀硝酸加到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6.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沉淀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答案】C
【解析】A.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HCl,那么其中的二氧化碳就能使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故A错误;
B.C装置中的浓硫酸对从B装置中出来气体进行干燥,防止干扰其他气体的检测,故B错误;
C.后续装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E中,干扰CO的检验,故C正确;
D.装置D增重1.8g,是生成水的质量;装置E增2.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
设生成1.8g水,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CH4+2O2 CO2+2H2O
44 36
x 1.8g
解得:x=2.2g<2.4g;
因此多余的二氧化碳肯定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的,
则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CO和CH4,故D错误。
故选C。
例2、【答案】(1)BaCl2
(2)样品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NaOH、BaCl2 ; Na2CO3、K2SO4至少含有一种
(3)取步骤Ⅰ固体加入过量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解析】根据碳酸钡、硫酸钡为沉淀,碳酸钡能溶于硝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硝酸,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解答】(1) 步骤Ⅰ: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说明固体中有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碳酸钠和硫酸钾都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说明一定有 BaCl2 ;
(2)步骤Ⅱ:取步骤Ⅰ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此时溶液中无碳酸钠,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步骤Ⅲ:取步骤Ⅱ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步骤Ⅱ所得溶液中无硫酸钾剩余,由此可知样品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钾至少含有一种;
(3) 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 还需检验沉淀是否溶于硝酸,所以取步骤Ⅰ固体加入过量硝酸,若固体全部溶解,则说明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钠,不含硫酸钾,若固体部分溶解,则说明碳酸钠和硫酸钾都含有,若固体不溶解,则说明不含碳酸钠,含硫酸钾;
例3、【答案】(1)过滤
(2)FeCl3+3NaOH=Fe(OH)3↓+3NaCl
(3)化合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再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最后按题目要求结合相关物质解答。
【解答】 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A高温能生成无色气体C和D,则A为碳酸钙,C为二氧化碳,D为氧化钙,D与水反应生成E,E为氢氧化钙,E与碳酸钠反应形成F溶液,F为氢氧化钠;B属于氧化物, 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色溶液,则B可以是氧化铁或氧化铜;
(1)得到F溶液的 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故填:过滤;
(2)若I是红褐色沉淀,则G为氯化铁,G+F为氯化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NaOH=Fe(OH)3↓+3NaCl ; 故填: FeCl3+3NaOH=Fe(OH)3↓+3NaCl ;
(3)反应①为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
1.【答案】C
【解析】根据氯离子的验证方法及复分解反应定义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产生无色溶液B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碳酸钙和硝酸钠,说明B中有硝酸钙,则杂质可能为氯化钙,加入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硫酸根或碳酸根离子;
A、无色溶液 B 的溶质为硝酸钙和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B、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有氯化钙,也可能有硝酸钙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钠、氯化钙三种物质组成 ,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 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碳酸钙沉淀溶于硝酸,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结合白色粉末加水、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后的现象进行分析。
①将此固体粉末加入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②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一定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所以也一定存在硫酸钠和氯化钡,硝酸钾可能含有。
3.【答案】A
【解析】①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则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而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
②无色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白色沉淀,这个沉淀肯定是碳酸钙,应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即粉末中肯定存在硝酸钙;
③无色溶液A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仍然生成白色沉淀,应该为氯化银。其中的氯离子可能来自于氯化铜,也可能来自于氯化钠,因此是否存在氯化钠无法确定,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蓝色溶液中阳离子应该是铜离子和钙离子,故A错误;
B.无色溶液A中肯定存在硝酸钙和氢氧化钠,故B正确;
C.原来固体中,是否存在氯化钠无法判断,故C错误;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是否存在硝酸钠无法判断,故D错误。
4.【答案】C
【解析】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能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
固体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消失,说明固体中含有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
A、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B、固体中可能含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C、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钡、硫酸钠和碳酸钠,符合题意;
D、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钡、硫酸钠和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5.【答案】(1)过滤
(2)BaCl2或Ba(NO3)2
(3)碳酸钙、碳酸钠
(4)CuCl2、Na2SO4、NaOH
【解析】根据碳酸钙难溶性、氯化铜溶液呈蓝色及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可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分析。
操作Ⅰ为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为过滤;
(2)A物质是验证固体中是否含硫酸钠和碳酸钠,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可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所以A为氯化钡或硝酸钡;
(3)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有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一定含碳酸钙,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氯化铜,由溶液中加入钡离子的物质后产生全部溶于盐酸的沉淀,且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可知,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一定没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固体中一定含的物质为碳酸钙和碳酸钠;
(4)该固体中一定不含CuCl2、Na2SO4、NaOH 。
6.【答案】FeCl3;硝酸钡或Ba(NO3)2;硝酸银或AgNO3
【解析】①将少许固体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溶液呈黄色的 FeCl3 ; ②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硫酸钠没有碳酸钠,则可在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③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则取步骤②实验后的上层溶液滴加 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7.【答案】FeCl3、Na2SO4;CaCO3、BaCl2、KOH;KNO3
【解析】根据碳酸钙可溶于酸,硫酸钡不能溶于酸,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碳酸钡分析。
白色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没有溶液呈黄色的氯化铁,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全部溶解,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钡沉淀,一定有碳酸钙沉淀,无色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则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铁,一定含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可能含硝酸钾;
1.【答案】A
【解析】含Cu2+的溶液是蓝色,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 g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 g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CO32-、SO42-,无Ba2+;固体中无Ba2+、Cu2+,则一定含有阳离子Na+;因为加入BaCl2溶液时引入了Cl-,所以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l-,因此一定含有离子Na+、CO32-、SO42-
2.【答案】C
【解析】①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碳酸钙和硫酸钙都是白色沉淀;
②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气态,而硫酸钙与稀硫酸无反应;
③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因为溶液无色透明,所以肯定没有氯化铁;由于没有沉淀生成,所以硝酸钙、硫酸钠和碳酸钠要么都不存在,要么不能同时存在;
②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冒出,那么肯定是碳酸钠和稀硫酸的反应,即肯定有碳酸钠,那么肯定没有硝酸钙;
③加入氯化钡后,生成白色沉淀,肯定有碳酸钡生成,但是是否存在硫酸钡,无法确定,即是否存在硫酸钠和氯化钾无法确定。
因此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Ca(NO3)2,KCl和Na2SO4无法确定。
3.【答案】B
【解析】硫酸钡和碳酸钡都是白色沉淀,前者可以溶于酸,而后者不能溶于酸;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据此分析判断。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这个沉淀可能是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则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有硫酸钾;
④无法证明氯化钾是否存在。
A.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可能KCl,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钾,故B正确,而A、C错误;
由于步骤②加入的是氯化钡,故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有氯化钾,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①如果溶液中存在稀硫酸,那么加入氢氧化钡后,会马上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②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
③实验中,无法证实是否有硝酸钠的存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钡后,先不产生沉淀,过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盐酸和氯化铜,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因硫酸与氢氧化钡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一定无硫酸,硝酸钠可能存在。
5.【答案】(1)Na2CO3+Ba(NO3)2=BaCO3↓+2NaNO3或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可能有
(3)有气泡产生;NaNO3、Ba(NO3)2、HNO3
【解析】(1)根据图1可知,加入水后,固体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说明有未溶解的固体,那么可能是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2)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那么肯定没有氢氧化钠;
(3)继续滴加稀硝酸后,根据图2可知,固体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说明固体是能够与酸反应的碳酸钡和不与酸反应的硫酸钡。
【解答】(1)步骤1中的反应为:
①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Na2CO3+Ba(NO3)2=BaCO3↓+2NaNO3 ;
②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
(2)根据三步实验中的现象可知,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氯化钾存在或不存在,因此白色固体中可能有氯化钾;
(3)BC之间为碳酸钡和稀硝酸的反应,由于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能看到有气泡产生。当稀硝酸加到D点时,溶液中稀硝酸过量,那么一定含有图1中产生的 NaNO3 ,图2中产生的 Ba(NO3)2 和过量的 HNO3 。
6.【答案】(1)过滤 (2)CaCO3
(3)不正确,加入的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干扰实验
【解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3)红褐色的沉淀为氢氧化铁,其中的氢氧根离子可能来自与氢氧化钙,也可能来自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操作②后得到沉淀B和溶液C,它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因此名称为过滤。
(2)沉淀B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 ;
(3)我认为小科的判断不正确,理由: 加入的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干扰实验 。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冲刺重高”讲义(十九)
物质的推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