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7《热辐射》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7《热辐射》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2017年)科学五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第7课 热辐射 教学设计
课题 7.热辐射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传递地球上来。知道热辐射是一种热传递的方式。
科学思维:知道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态度责任: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传递地球上来。知道热辐射是一种热传递的方式。
难点: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导入1.教师出示ppt:同学们,夏天,站在烈日下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提问:太阳的热是怎样传给地球的呢?回顾热传导和热对流:太空中存在没有介质的地方,无法进行热传导和热对流。3.教师总结:像太阳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掲题:这节课让我们来探索热对流(板书课题)4.类似的还有什么情况是热辐射呢?例如:篝火、浴霸灯、火炉我们感受到这些热传过来的速度很快,说明它们是穿过空气直接达到我们身体的。
课程学习 二、探索探索一:做一个简易的太阳灶 ( http: / / www.21cnjy.com )1.出示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纸板、锡纸、剪刀、美工刀、热熔胶枪、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等。2.实验步骤:①用纸板做一个支架。②用热熔胶把锡纸固定在支架上。③将玻璃管灌满水,并封好玻璃管口,固定在支架上后,调整锡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管上。3.太阳灶原理:我们要制作的其实是一款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镜的太阳灶。凹面镜的镜面是向内凹的,阳光照射到凹面镜上,被弯曲的镜面反射后,就会聚在镜面前的一点上。这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假如把一块小纸片放在这点上,过一会儿,这块小纸片就会燃烧。4.思考:怎样可以使玻璃管中的水热得更快呢?将玻璃管放在凹面镜反射光线聚集点上,温度会更高。探索二:认识三种热传递的方式1.教师出示图片:想一想这些产品运用了哪些热的传递方式?他们是如何传递热的?电烙铁——热传导;烤箱——热对流、热辐射;电暖器——热对流、热辐射;电水壶——热传导、热对流;热水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2. 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①火炉加热水壶+坐在火炉旁边的人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②厨师炒菜+给锅加热。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焰、锅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三、研讨1.比较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热的方式。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辐射)各不同,但热量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效果是一样的。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四、拓展太阳的热量是怎样到达地球的热辐射是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温度越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越大。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须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太阳的热量就是这样到达地球的。
课堂小结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不同,但热量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效果是一样的。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认识了热传导、热对流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认识热的另外一种传递方式——热辐射。学生对热传导、热对流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热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热的这两种传递方式比较好理解,热的传递有一定的媒介(固体、液体、气体)。关于热辐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学生认知“热传导”、“热对流”的基础上,迁移学生的认知,找出问题的切入点,通过探究实验,找出证据,帮助学生形成认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