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力深入理解理解1 对力的进一步认识力是物理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一,下面我们从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类等方面进一步认识力.力的性质1. 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尤其在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注意确定力的施力物体,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的情况.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多个施力物体,寻找施力物体是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判断物体是否受多个力的一种方法.2. 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若A、B物体存在相互作用,可分析A受到的力,进而由A对B的反作用力确定B的受力情况.3. 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4. 瞬时性:相互作用的力大小可以变,可以瞬时产生,也可以瞬时消失.有力则有加速度,力消失,加速度亦消失.5. 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小贴士飞行的足球不再受脚的作用力,因为此时“踢力”没有施力物体,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效果1. 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如把物体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等.2. 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的速度.力的分类1. 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间作用力、电磁力等.2. 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注意】同一性质的力,效果可能不同,如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同一效果的力,性质可能不同,如重力和摩擦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但它们都可以充当动力(或阻力)等等.小贴士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按性质力进行分析.理解2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力的图示能表示力的三要素,经常用于精确表示力;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经常用于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我们结合实例分析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的画法,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小贴士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段整数段标度的长度,不能用不同标度画同一物体所受的不同的力.理解3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吗?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在地球两极处重力才完全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他地方重力仅仅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个分力(在必修2将学到).1.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重力的大小为G=mg.其中g叫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9.8m/s2,粗略计算时也可以取g=10m/s2.【注意】重力是非接触力,在空中的物体也受到重力.2.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①竖直向下并不一定是指向地球的球心,只有在赤道和地球的两极处,重力的方向指向地球的球心.②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但竖直向下可以理解为垂直水平面向下,生活中常见的用一根细线悬吊于天花板上的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细线的方向便为竖直方向,重垂线也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这一特点.理解4 确定物体的重心1. 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重心概念的得出,实质是根据作用效果的等效处理.2. 悬挂法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出(二力平衡原理),但也不是说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可用悬挂法测出,一般适用于薄板等.3. 几种情况下的重心位置①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②均匀链的重心,随形状变化而变化.③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匀质环.如图所示,均匀的细直金属丝,其重心在其中点C;当把金属丝弯成金属环时,其重心在环中心O处,显然不在物体上.小贴士攀登期间的背包装填重心接近骨盆位置,即身体旋转的中心点,以防止背包重量移到肩膀:健行过程中,背包装填重心可高些贴紧背部,如此背负者在行进过程中腰才能挺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