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资源简介

二.1《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主要讲授了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推动社会的进步,以及警惕网络中的陷阱等三部分内容。本课时的内容较多,不仅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有些内容还能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我将着重带领学生来感受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特别分析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材料解读,来认识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启发学生思考,网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下一课内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初中信息技术的部分课程,中学生作为网络参与者,既参与建构网络文化,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关系,把过多时间浪费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无意义的事情上。网络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的同时还很易产生依赖情绪。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学生相对熟悉的科技软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部分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进步。第二部分“网络推动社会进步”本框的重点,学生只知道网络的好处,却不知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的,通过对材料的解读,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等形式来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明白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交往,以及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网络交往。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采访问答
提问:请你向老师推荐一个好用的手机或电脑软件,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学生:略
教师:当今世界,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让我们接触到精彩的互联网世界,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世界因互联网而绚丽多彩!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网络改变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生活分享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所学内容,同时也能起到了解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目的。
(二)新授课
【探究一】联系生活
1.图片展示:
思考:互联网出现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略
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海量信息,充当我们生活里的移动图书馆、移动饭店、移动银行等等便捷的工具。
图片展示:
思考;互联网出现之后,我们的生活又多了哪些娱乐休闲的方式呢
学生:略
教师: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我们生活已经和网络紧密联系,我们的生活因为网络而变得丰富多彩。
【探究二】感受进步
材料一:2021年,电商扶贫累计带动771万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带动618.8万贫困人口增收。2021年前10月,快手有超过4.2亿个农产品订单经由直播电商从农村发往全国各地。
材料二:在全民抗疫期间,中华传统文化迎来了新风尚。全国博物馆系统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技术,推出2000多场线上“云展览”,获得了50亿人次的浏览量;中国戏曲的“云传播”通过各大app客户端,以地方特色向大众传递疫情防控知识,为抗疫英雄们助威。 
思考:1.互联网给社会哪些领域带来了变化?
2.你还知道哪些“互联网+”行业给社会带来的改变?
学生:略
教师:有人说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而信息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们在利用网络创造财富。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在经济领域,“互联网+”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在线银行、在线交通、在线餐饮、在线旅游等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同样的,文化、科技也与互联网实现了跨界大联动。互联网为文化传播、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和共享。
【探究三】网络督查
视频播放:《互联网+督查》
材料: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地方和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以及改进和加强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
思考:政府开通这些平台有什么作用?
学生:略
教师: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从政府角度看,有利于政府更深入的了解社情民意。履行法定职责,更好地服务人民。对公民而言,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甚至能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保障我们公民的政治权利。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展示和视频的播放,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网络问政”、“互联网+”等概念的含义,还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互联网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对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探究四】良莠不齐辨网络
材料一:网络除了已经被各大媒体曝光的各种类的视频、图片、文学等“低俗内容”之外,网络不良信息中还存在着赌博、造假、网络诈骗、网络造谣、谩骂、色情、凶杀、网络病毒等各类违反法律和违反道德的内容。
材料二:2020年3月,非法网络推广团伙获取了40万条贷款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并以每条30至5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受害人达4700名,涉案金额1.1亿元。
材料三:据调查分析,我国网络青少年网瘾比例高达26%,网瘾倾向比例高达12%。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生活、学习的强势介入,被认为是影响青少年心理状态和成长过程的重要因素。
思考: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互联网存在什么弊端?
学生:略
教师:万物具有两面性,我们也不能忽视互联网带来的弊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会干扰人们的信息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长期接受短视频等网络媒介带来的高兴奋体验,不仅消磨大量时间,还会让人在面对纸质书籍这种刺激略低的媒介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别让碎片化信息这类新型大脑毒品,毁掉你的深度思考能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网络康健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同时还能引入下一课所学内容。
八、课堂总结
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要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成为网络的俘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