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的分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D.春天,细雨绵绵;夏天,炎热似火;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寒风刺骨。这是四季的魅力。2.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个小标题,最恰当的是( )巨大的树冠宛若一朵绿云,飘浮在小树的上空。微风吹来,片片树叶仿佛万千扇动翅膀的绿色蝴蝶翩翩起舞。最令人陶醉的是槐花飘香的时节,“满树玉玲珑,芳香十里浓”。繁茂的树叶间缀满雪白的槐花,花中透着淡黄,不争百花艳,愿挽柳烟重。淡淡芳香,沁人心脾,醉了看花人。无数小蜜蜂绕着槐花,悠然飞舞,自在欢唱。A.槐树树冠 B.槐花飘香 C.槐花淡黄 D.槐树情思二、书写3.读拼音,写词语。máo zhān mǎ tí shāo wēi zhuì mǎn bèn zhuō yuàn hèn fú àn xǐ què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句中的标点符号没有错误。(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中都写到了“月”,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完全不一样。( )7.《花之歌》这篇课文的想象非常奇特,课文中把花儿比作“黑夜星空的眼睛”和“白昼硕大无朋的独眼”,令人印象深刻。( )四、填空题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找近义词,写在括号里。(1)我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会心地笑了。( )(2)花儿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曳。( )(3)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4)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9.背诵和积累。(1)按课文原文填空。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___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①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⑤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五、语言表达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这种境界使人惊叹。这种境界叫人舒服。(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________(2)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冬令我昏昏睡去。(仿照例句,以“云”为对象续写句子)我是天空的孩子:________(3)朋友是一首歌,总是在我忧伤的时候抚慰我的心灵;朋友是一盏灯,总是在我迷茫的时候照亮我前行的路;朋友是一本书,总是在我困惑的时候让我找到答案。(仿写排比句)________六、信息匹配11.用“√”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渲(xuàn xiàn)染 参(chēn cēn)差 蒙(méng měng)古包衣襟(jīng jīn) 苍穹(qióng qóng) 婆娑(shuō suō)12.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结:A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B.条状物打成的疙瘩;C.凝聚,凝结;D.结束,了结E.发生某种关系;结合。(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2)冬天到了,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3)过年了,公园里张灯结彩,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4)李奶奶和张奶奶总是结伴去赶集。( )(5)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 )七、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草原(节选)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就像只用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3.请将文段补充完整。14.文段中画“——”的句子,把羊群比作______,写出了羊群的____;用“无边的绿毯”比喻_____,写出了____。15.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_________、碧绿的特点,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因为草原上不只有草,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1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借助骏马和大牛的表现,来表达自己________。17.写法体悟: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在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有( )(多选)A.把景色和感受融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浑然一体。B.赋予景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C.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充满画面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D.通过情感的变化,移步换景,让读者更容易明确作者行动的路线。课内阅读。丁香结(节选)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18.该文段主要描写了( )的丁香花。A.城里 B.城外 C.斗室外 D.城里城外19.画“——”的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作者把小花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_______、繁密的特点;作者还把丁香花当作人来写,用“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刻画了伸出宅院外墙的半树丁香花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20.该文段主要描写了丁香花的____和_____(①花色 ②花香 ③姿态)(填序号),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________ (情感)21.请仿照画“——”的句子,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花吧!______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国旅游日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用30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及当时14个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22.下图是“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_________23.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________24.假如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_______开心阅读。暖雨进入二月,下起暖雨来了。这是一个阴霾(mái)天,空中低浮着灰色的云。打下午起,就下起了雨,使人骤然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这样的雨,不接连下几场,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天上烟雨空蒙,我看到行人打着伞,湿漉漉的马儿从眼前走过。连房檐上那单调的滴水声听起来也令人高兴。我一直紧绷的身子舒展了,我感到说不出的快慰。走到庭院里一看,雨点洒在污秽(huì)的积雪上,簌(sù)簌有声。再来到郊外一望,残雪都被雨水融化了,露出了暗灰色的土地。田野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呈现出一副布满砂石和泥土的面容。蔫(niān)黄的竹林,干枯的柿树、李树,以及那些在我视野之内的所有树木,全被雨水濡湿了,像刚刚睁开眼睛一般,谁都想用这温暖的春雨洗净自己黝(yǒu)黑而脏污的脸孔。流水潺(chán)潺,鸟雀啁啾(jiū),这声音听起来多么舒心!雨下着,这是一场连桑园的桑树根都能滋润到的透雨哩!冰雪消融,道路泥泞。在冬天悄悄逝去的日子里,最叫人高兴的是那慢慢长出幼芽的柳枝。穿过树梢,我遥望着黄昏时南国灰色的天空。入夜,我独自聆听着暖雨淅浙沥沥的声音。我感到,春天确实来临了。入夜,我独自听着暖的。我感到,春天确实来临了。25.“夜,我独自聆听着暖雨淅淅沥沥的声音”中的“淅淅沥沥”是AABB式的词语。请再写几个这样的词语。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26.细读文中画线句子,为什么这样的雨接连下几场可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________27.作者描写了暖雨中的哪些地方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28.由文章内容想开去,联想你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以“秋风起了”为开头写一段话。__________八、诗词曲鉴赏古诗阅读。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雨从乱山高处落下。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29.与《城南》同为七言绝句的是(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B.《春晓》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0.根据意思写诗句。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_____31.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 )(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3)诗的第三、四句赞美了花草顽强的生命力。( )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分号的用法。分号是一种在层次上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作用是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在单重复句中,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以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注意,分号是句内的标点符号,也就是说在句群中的并列关系不能用分号。B选项有误,本句是从“语言”和“文字”两方面表达的,改为: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2.B【详解】考查加小标题。通过阅读可知,本语段围绕“最令人陶醉的是槐花飘香的时节”这一句,主要描写了槐花浓郁的香气。由此可和,加标题“槐花飘香”最合适。故选:B。3.【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毡、蹄、缀、怨、案”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4.× 5.√ 6.√ 7.×【解析】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是并列关系的短句,中间加分号。故说法错误。5.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根据积累可知,这首词的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词牌名是西江月。故说法正确。6.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中都写到了“月”,前者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后者表达了作者的羁旅漂泊之愁和前途暗淡之忧的感情。故说法正确。7.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花之歌》一文中,作者把星星比作“黑夜星空的眼睛”,把太阳比作“白昼硕大无朋的独眼”。故题干表述错误。8. 会意 摇摆 潇洒 回忆【详解】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1)会心:(动)领悟出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近义词是:会意。(2)摇曳:(动)摇荡。近义词是:摇荡、摇摆等。(3)洒脱:(风格、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过分约束,潇洒的。近义词是:潇洒。(4)回味:(动)指事过之后,慢慢回想体会。近义词是:体味、回忆等。9. 惊叹 舒服 久立四望 奇丽的小诗 无限乐趣 天涯碧草话斜阳 江清月近人 待到重阳日 稻花香里说丰年 白雨跳珠乱入船【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课文的默写。(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选自课文《草原》。选段主要写了草原的天空、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等,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2)①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老舍的《草原》释义: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能忍心马上分别!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迎着斜阳,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宿建德江》意思: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③“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孟浩然《过故人庄》意思: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⑤“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10.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风带我散步,太阳为我梳妆,鸟儿为我歌唱,星星伴我入眠。 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阵凉爽舒适的微风。【详解】(1)本题考查用关联词连句。“这种境界使人惊叹”与“这种境界叫人舒服”属于并列关系,故运用关联词“既……又……”。即: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根据例句可知,是以一种事物为对象,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来续写句子,本次要求是以“云”为对象来续写句子,只要合理即可。如:我是天空的孩子:云朵把我孕育,雨水将我洗礼,清风把我呵护,阳光陪我成长。(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根据例句可知,是仿写排比的句式,结合“朋友是一首歌”“朋友是一盏灯”“朋友是一本书”可知,还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只要合理即可。如: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干涸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11.xuàn cēn měng jīn qióng suō【详解】考查字音。渲染xuàn,一指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以水墨或淡彩涂染画面,以烘染物像,增强艺术效果。二指物像间的衬托。三指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四指对事物铺张、夸大。参读cān表示:加入。参战、参选、参军验查、验证。参考、参照;读shēn表示:1、人参、党参等的统称,通常指人参;读cēn表参差。蒙读méng表示:1.蒙昧。2.遮盖。3.承受;遭受。读mēng表示:1.欺哄。2.随便胡猜。读měng可组词蒙古族。蒙měng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衣襟jīn,衣服当胸前的部分。苍穹qióng,基本意思是苍天;广阔的天空。婆娑suō,意思是盘旋舞动的样子。12. B C A E D【详解】本题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1)“丁香结”意思是丁香的花蕾。结:条状物打成的疙瘩。选B。(2)“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中的“结”意思是凝聚,凝结。选C。(3)张灯结彩:形容节日或有喜庆的事的繁华景象。结: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选A。(4)结伴:与人结成同伴;搭伴。结:发生某种关系;结合。选E。(5)结了:结束了。结:结束,了结。选D。13.柔美 绿色渲染 翠色欲流 久立四望 14. 白色的大花 洁白 美丽草原 草原的平坦、碧绿广阔 15. 辽阔 小丘 羊群 16.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ABC【解析】13.本题考查课文的背诵。本文节选自课文《草原》。选段主要写了草原风光图、主宾相见图、依依话别图 三幅画面,表现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作者对草原风光和草原人们热情好客品质的赞美之情。结合原文“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完成作答。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写出了羊群的洁白;把草原比作绿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平坦、碧绿广阔。15.本题考查字词理解和文章内容的理解。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由“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可知,“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辽阔辽阔,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因为草原上不只有草,还有小丘和羊群。1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了草原的妙趣横生与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于草原的喜爱与赞美。17.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写景。“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是看了美丽的景色后人的感受。这是情景交融,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文中描写了草原的景色同时写出作者的感受,这种写法为情景交融,这样写的好处就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强烈。故选项ABC正确,“通过情感的变化,移步换景,让读者更容易明确作者行动的路线。”与“情景交融”无关。D有误。18.A 19. 比喻 拟人 星星 小巧 探出 窥##银妆 20. ① ③ 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21.桃花开了,粉得像霞,团团簇簇,聚在枝头,好像在商量着什么。【解析】18.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可知写了城里的丁香花。19.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可知,这句话把“小花”比作“星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耀目、繁密的特点。又使用写人的词语“探出、窥”刻画了伸出宅院外墙的半树丁香花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20.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通过“忽然呈出两片雪白”描写了花的颜色,通过“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描写了丁香花的姿态。故该文段主要描写了丁香花的花色、姿态,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21.考查了仿写句子。结合例句仿写,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即可。桃花开了,粉的像霞,团团簇簇,聚在枝头,凑在一起,好像在商量着什么。22.在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 23.该主题提倡我们不仅要多读书,也要多出去旅行,这样更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24.暑假里,我打算带上一本名著,跟着父母去旅游。【解析】2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时,需要仔细观察漫画,借助标题、提示语等分析其含义,结合题干要求作答。题干中标志图案的主题部分源于甲骨文“旅”字,又运用了传统的印鉴艺术,仿佛是几个人手持旗帜,并肩走在旅行的途中。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如:一群人在一面旗帜的带领下,前进着,观赏着。23.本题考查对主题的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的意思是: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个主题又出现在首个“中国旅游日”上,故可以围绕“旅游、读书、增长见识”等方面来理解和谈论,只要合理,不偏离主题即可。如:古代的读书人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现在,出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背起行囊走四方,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旅游文化的魅力。2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题是开放性题型,只要谈出自己的暑假旅游设想即可。如:我打算去西安兵马俑,在骊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着一组规模宏大、外观别致的建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25. 熙熙攘攘 隐隐约约 纷纷扬扬 滴滴答答 26.这是春雨,代表着春天来了。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来了,天气变暖,可以给我们带来抚慰和温暖。 27.街道、庭院和郊外。表达了作者对暖雨和春天的热爱。 28.秋风起了,天空高远而纯净,小河泛起了粼粼的波纹,树叶簌簌地从树上落下来,人们都穿上了秋衣。【解析】25.本题考查词语仿写。表示声音的AABB式的词语有: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叽叽喳喳、滴滴答答、乒乒乓乓 、嘟嘟囔囔等。2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要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的。结合第二段的句子“打下午起,就下起了雨,使人骤然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和第四段的句子“再来到郊外一望,残雪都被雨水融化了,露出了暗灰色的土地。田野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呈现出一副布满砂石和泥土的面容。”可以看出每下一次雨都会变得更暖。2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结合第三段的“天上烟雨蒙蒙,我看到行人打着伞,湿漉漉的马儿从跟前走过”、第四段的“走到庭院一看”和“田野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可知主要描写了街道、庭院、田野这三个场景。结合“这样的雨,不接连下几场,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可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28.本题考查想象写话。仔细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抓住主要景物介绍秋天,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让语言更生动形象。示例:秋风起了,一阵凉爽的西风迎面吹来,树叶纷飞,犹如仙女散花。落在地面上的落叶犹如淘气的孩子在奔跑、打滚、翻跟头。沿路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亲密无间。秋天田野的代表物是那一望无边的稻穗。远远望去,一片片稻穗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微风吹来,田野里滚着层层波涛,连绵起伏,十分迷人!一株株稻穗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它们摇晃着小脑袋,似乎在沉思着什么。29.C 30.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31. √ √ ×【解析】29.本题考查对诗词的归类。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A.出自两汉时期的《长歌行汉乐府》,内容: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见是五言古诗。B.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春晓》,全诗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可见是五言绝句。C.出自宋代的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内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是七言绝句。故答案为:C。3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解释中的“桃花、李花、春草”可知,这句话应与诗句“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有关。故是诗句“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的意思。3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1)“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那么开头的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春雨下得非常的迅猛,只一会便是使得水塘里的水溢了出来,站在岸边遥望群山,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东边的西侧山路更是崎岖。此句描写的是雨中的景色;“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诗的最后这两句,意思是:春雨后的桃花和李子花开得热热闹闹,此刻早已是全部凋谢了,只有眼见一片芳草地,绿油油的一片,看上去非常的漂亮。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说法正确。(2)“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那么开头的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春雨下得非常的迅猛,只一会便是使得水塘里的水溢了出来,站在岸边遥望群山,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东边的西侧山路更是崎岖,可知,这两句写出了春雨的雨量之大,雨势之猛。说法正确。(3)“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诗的最后这两句,可以说是这整首诗中,最为经典的两句,那么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的桃花和李子花开得热热闹闹,此刻早已是全部凋谢了,只有眼见一片芳草地,绿油油的一片,看上去非常的漂亮。可知,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说法错误。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