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学科 政治 课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指导依据说明 本框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必修课程模块4“哲学与文化”的内容要求:1.1识记哲学的哲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3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框的内容。课文包括三目,第一目是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第二目是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让学生从原因角度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目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涵盖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各自的基本观点以及各自的基本形态,最后归纳出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深刻领会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认知会形成不同的哲学观点,自觉做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框内容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教材内容思路清晰,内在结构化特点比较明显,便于学生学习。但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通过高一级的学习以及对第一框题的理解掌握,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较强,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但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目标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对中国疫情现状的分析,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模拟中印疾控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准确判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并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反对生活中的唯心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并在学习与生活中践行,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重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议题式教学法、图表展示法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3 分钟 30分钟 导入 新授 总议题:绕不开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图片展示】《人生三大错觉》 手机振动 他喜欢我 可以反杀 问: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些错觉呢?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世界谁先谁后,谁依赖谁,又是如何发生联系的呢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子议题一:观中国式抗疫,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议学情景】《抗击疫情现状》 【议学任务】 1.上述材料标红选项中哪些属于存在 哪些属于思维 2.针对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我国为什么不采取躺平政策,而是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请你试分析原因。 3.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我们能不能战胜它呢? 【议学小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既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观看图片 思考问题并回答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汇报讨论成果并展开辩论。 展示图片引出头脑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 用分析中国采取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而不是躺平的原因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病毒的特点决定的。并且人类能够正确认识病毒,能够认识治疗患者的新药。子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学情景】《假如我是》 【议学任务】 自由讨论面对以下的情形你需要考虑一些什么?(任选其一) 我们的生活能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吗? 【议学情景】《名人名言》 【议学任务】 结合材料请同学们说一说哲学家们共同关注的是什么 【议学小结】1.无法回避的。2.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从生活的经验和哲学的性质角度分析原因。6 分钟 1 分钟 小结 作业 子议题三:从中印分歧中寻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 【议题情景】《中印防疫发言人对比》 【议学任务】 请对比中印防疫方式,你赞同哪一种方式?说说你的理由。 【议学小结】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表格展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随堂检测】连线题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哲学的基本派别 总结知识框架 【课堂巩固】 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分析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全品作业本p3—p4。 观看情景并思考问题 理解图表并做好标记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思考问题 通过中印对比让大家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简洁明了 总结本框题知识框架,并学会应用板书 1.2哲学的基本问题预期效果 学生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能够有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