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训练提升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训练提升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解析:B项,“哄”应读“hōng”;C项,“晕”应读“yūn”;D项,“噎”应读“yē”。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酷热(kù) 畏惧(wèi) 突兀耸立(wù) 天旋地转(zhuàn)
B. 滑稽(jī) 啜泣(chuò) 哄堂大笑(hòng) 怦怦直跳(pēng)
C. 凌乱(líng) 晕眩(yùn) 小心翼翼(yì) 扒住岩石(bā)
D. 抽噎(yī) 颤抖(chàn) 参差不齐(cī) 神情恍惚(huǎng)
A
















解析:“遥不可即”应为“遥不可及”。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厌倦 附和 惊慌失措 变化莫测
B. 安慰 呻吟 犹豫不决 夜幕降临
C. 哭泣 模糊 遥不可即 悬崖底下
D. 强调 惊讶 满头大汗 漫漫长路
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该给人让座?对此,众说纷纭,参差不齐。
B. 滑稽表演引起整个礼堂的人哄堂大笑。
C. 她用力憋气挤出了车厢,只觉得天旋地转似的,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D. 工作人员把运往灾区的医药用品小心翼翼地搬到直升飞机上。




A
解析:“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不能用来形容“不同的说法”。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件事物有好的规划,却没有自律的执行,所有的梦想也是空谈。
B. 只有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走到终点。走一步,再走一步,梦想并不遥不可及。
C.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D. 一阵清风徐来,月光与树影一起摇曳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
D
解析:不合逻辑,月光不可能发现声音,可修改为:一阵清风徐来,月光与树影一起晃动起来,树枝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声音。
5. 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突出天气的闷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 文中父亲看见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没有去救他,是因为怕惊吓到
孩子。由此看出,父亲当时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C. 文中对“我”主要进行了心理描写,细腻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D. 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结尾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
解析:与文章实际不符,父亲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下看猫头鹰
【美】珍·尤伦
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
声音。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
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爸爸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
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呼,胡胡胡胡——呼!”
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
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
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
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林良/译)
示例一:虽然“我”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因为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示例二:虽然“我”很担心有什么东西躲在大树背后,但是“我”问都没问,因为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示例】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
6. 在去看猫头鹰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我”想起了一些
话,“我”克服了困难。仿照示例,用“虽然……但是……因
为……”概括情节。(两个即可)
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捂嘴动作之快,表现“我”紧张、急切的心情,充满了童真与可爱。
7.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我”看猫头鹰时的投入专注,表现出“我”愿望实现时的兴奋与惊喜。
(2)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8. 好故事常给人想象空间。爸爸说“该回家了”,他们回家的画面会是哪幅图呢?
结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说说理由。
示例一:图①。图中父亲让孩子跟着走回家,这跟父亲的形象相吻合。父亲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直接予以帮助,因为父亲信任孩子。他带孩子去看猫头鹰,让孩子看到希望,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困难,让孩子学会勇敢、坚强、独立。示例二:图②。图中父亲抱着孩子回家,这跟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吻合。父亲在寒冷的雪夜帮孩子去实现期盼已久的愿望,一路上他不停地呼唤着猫头鹰,还时刻关注着孩子。看完猫头鹰,孩子也累了,抱着孩子回家,吻合文中温暖慈爱的父亲形象。
“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炼,不断回想父亲和哥哥的话来勉励自己,以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满怀希望,坚定地追寻着目标,战胜了困难和恐惧,变得勇敢、坚强,获得了成长。
9. 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
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结合文本,探究
“我”是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
10. 某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在磨炼中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在坎坷中微笑,在磨炼中成长。
示例:晓明,我们参赛的目的不光是获奖,更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再说了,这次虽然没有得奖,但你积累了经验,下次得奖的机会就更多了,你说对吗?
(2)晓明同学在“我在磨炼中成长”的校级演讲比赛上忘词了,台下一片哗然,最终与得奖无缘。晓明对此事难以释怀,感到很苦恼。如果你是晓明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劝说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