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内容上看:《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是哲学生活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哲学第四课主要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本框题在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从而自觉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从本框题的地位来看,它与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相承接,共同回答世界本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的、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所以学好本框题的内容非常重要。二、学情分析这一框题是学生正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节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在哲学知识上没有太多的积累,在思辨能力上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本节课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通过活动体验和生活中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生成知识、提升情感。三、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体验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自觉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学生在破解“生活小难题”过程中体会运动是有规律的,自觉树立科学精神,积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智慧生活。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塞罕坝生态环境变化,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自觉争当地球卫士。4、学生观看视频,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解并认同国家方针政策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正确选择,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四、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目标导航 展示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明确任务 目标导航学习过程,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课堂新授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热身小活动: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游戏规则:全体起立,同桌双眼对视,先眨眼的坐下,剩下同学在不眨眼睛的前提下前后寻找对手继续对抗。 ●我们的眼睑是运动的,正常人每分钟要眨15次左右 ●一个小游戏博大家开怀一笑,老师认为,笑是面部最美丽的运动。 ●我们的生命有机体一直处在运动当中,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就在本月的14日霍金结束了他76年的生命运动。21岁他不幸患上运动神经细胞病,全身瘫痪,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但他却坚强的活了下来,轮椅禁锢了他的身体,却没有禁锢他的思维,他的思维活动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宇宙之谜,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所以我们纪念霍金,不仅仅纪念他所取得的巨大科研成果,更是感怀与他面巨大人生挫折,仍然不忘求知的科学精神 ●现在春暖花开正是青的时候,位于河北的塞罕坝值得一去,那里草木葱葱、动物成群,但是就在解放初期,这里却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老师:同学们,这些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 结论生成: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其实你观察和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因为它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所以我们的结论是,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学生参与活动,体会物质是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物质是运动的 ●学生了解霍金身患重疾仍不忘求知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载体结论眨眼睛眼睑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笑面部肌肉、神经等霍金思维运动人脑塞罕坝自然环境变化土壤、植被等等属于物质范畴学生在思考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体会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的载体是物质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问题导入: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一切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所以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那么它有没有相对静止的情况呢? 谁能找到下列运动中相对静止的情况(眨眼睛、霍金) 知识生成:运动是绝对的,但就其具体存在方式来看,又有静止的一面 两方面的含义: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相对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学习评价: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的故事 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 欧布里德: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设问:请你运用 “物质、运动、静止”的有关知识来对欧布里德不还钱的理由进行点评。 教师引导总结:我们要坚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是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找到相对静止的两种情况 学生运动所学知识对欧布里德借钱不还的理由进行点评,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学生在活动中,自动生成知识 学生在纠错中树立正确的观点(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课堂新授 运动是有规律的 活动导入: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不是无章可循呢?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必然的联系,并且利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下面我们来一场智慧大比拼。我这里有四个你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你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它吗? 场景一:家里的电热水壶长期烧水,内壁积了厚厚的水垢,你怎么清洗它干净又快捷呢? 场景二:你到山上玩,你的一个随身小物品滑到了几块大石头的夹缝里,很难取出,那你怎样挪动石头,得到你的东西呢? 场景三:你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到海边玩,可惜忘带水了,中午烈日炎炎,口干舌燥,周边又没有卖水的地方,你们怎么在沙滩上取水喝呢?(工具提示:塑料袋) 场景四:头天晚上你往暖瓶里倒了半壶开水以备第二天早晨起床饮用,结果第二天瓶塞却拔不出来了,你怎么做才能把它拔出来呢? 成果分享:场景一 碳酸钙不溶于水,而溶于酸。 场景二 杠杆原理 场景三 水循环 场景四 大气压强 老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的小能手,我们之所以能这么智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发现了规律(他们运动中所隐藏的必然的联系) 知识生成: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知识评价:判断下列哪些属于规律,并说明理由。 ●喜鹊叫 喜事到 ●水往低处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拓展: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是规律的现象,所以我们需要透过现象把握住它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学生分组参与活动,积极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思辨中明确规律的含义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固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通过成功的体验自觉树立只有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实现智慧生活的观念; 在活动中体会学科知识的价值,自觉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体现学科融合、培养科学精神2、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话题导入:那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那些规律你是怎么知道的? 所以每一个具体科学都在不断地揭示本领域内物质运动的规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人与自然同处一个地球,人类的实践活动会影响着自然环境,自然也在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下面我们观看一个视频,来进一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播放视频《塞罕坝》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塞罕坝从曾经的皇家猎苑到沙原荒地再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的历史演变过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的每一次演变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请同学们针对这两个阶段围绕“三个为什么”进行回答 阶段过程感悟皇家猎苑——荒原沙地 曾经塞罕坝物产富饶、皇家猎苑 清朝晚期 开围放垦 山火不断 新中国成立后荒原沙地, 风沙直接侵袭北京做了什么? 产生了什么影响? 得到什么启示?荒原沙地—— 世界上最大人工林场 塞罕坝人不畏艰苦,迎难而上,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厂,经过三代人的努力,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 塞罕坝地区每年创造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净化水质、固碳、释放氧气)做了什么? 产生了什么影响? 得到什么启示?师生交流,观点生成: 皇家猎苑——荒原沙地: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摘自十九大 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进一步追问:那么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不是无能为力了呢? 阶段二:荒原沙地——世界上最大人工林场 启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艰苦创业,发扬塞罕坝精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摘自——十九大 鉴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卓越贡献,联合国在2017年授予其“地球卫士奖”,也希望同学们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积极行动,正当地球卫士。 自然界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不断发展着,那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要遵循着基本的规律,那这个基本的规律是什么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我们国家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发展历程,并且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看一个短视频大家进一步体会。 播放视频《一分钟》 同学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生观点生成:人类社会处在运动中、国家的富强等, 老师: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处在一个国家日益强盛的新时代,更幸运的是 在这个新时代,我党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方针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简直太幸福了。 在每个阶段上我们多大呢?同学们现在多大?18—33—48 你们绝对是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中坚力量,你们准备好了吗? 你觉得为了将来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各领域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科学地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建设美丽中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十九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老师提出期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智慧生活! 学生通过观看塞罕坝视频,进一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规律是客观的,人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自觉保护环境、争当地球卫士。 学生体会人类社会遵循着基本规律形成和发展着,在观看《中国一分钟、瞬息万象》的视频中,体会中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处在一个中国日益强大的新时代,认同国家提出的方针政策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承担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