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整个封建社会是空前绝后的。”——邓广铭贫宋?富宋?目 录经济之变社会之变壹貮商业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农业城市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商业与城市的繁荣二经济重心南移三社会的变化四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变化第一目经济之变疆域小而人口多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剩余劳动力怎么办?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发展西夏金两宋经济发展示意图(3)边疆开发(1)耕种制度稻麦复种制,一年多熟(2)经济结构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棉花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越南引进的占城稻漠北、东北、西北、西南棉花2.手工业(1)纺织业两宋经济发展示意图黄道婆(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其种艺制作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名曰贝吉,又曰棉布。 ——王祯《农书》《清明上河图》 街头锔[ jū ]瓷(2)制瓷业宋代五大名窑,青花瓷釉里红瓷器大量出口南海一号沉船(南宋)里的瓷器元青花瓷、釉里红(3)矿冶业使用煤作燃料,大大提高金属冶炼产量、质量材料1: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苏轼《石炭·并引》材料2: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庄绰《鸡肋篇》宋代采煤示意图煤灶(4)印刷业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普遍使用的依然是雕版印刷书坊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王令《再寄满子权二首》印刷业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发展驼队:与少数民族贸易往来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1.国内贸易(1)官方互市榷场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材料1: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材料2:宋朝在宋辽榷场贸易中每年有四十余万的收入,以致每年给辽国缴纳的岁币(三十万)可以从榷场贸易中收回。——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运钞车:货币需求量大、铜钱笨重材料:北宋每年铸造铜钱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樊树志:《国史概要》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①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交子南宋会子元代交钞北宋·纸币交子;推动商业发展世界最早纸币(2)民间贸易1.国内贸易元·全国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1.国内贸易②市突破空间限制北宋东京城平面示意图唐长安城平面示意图(2)民间贸易空间:街市代替坊市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1.国内贸易(2)民间贸易③市突破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材料1:“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zhēng)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材料2:“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③城市的兴盛——东京酒楼茶坊外卖冷饮客栈瓦子蹴鞠1.国内贸易(2)民间贸易修车店、临安、元大都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材料:“它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城市,具有很大规模的贸易。我和我的仆人带着满船的胡椒、芦荟木、檀香木、樟脑、精选的香水、珍贵的玉石珠宝、海枣、衣料等货物就在此上岸。”——(意)雅各·德安科纳:《光明之城》刘家上色沉檀拣香海外贸易繁荣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2.海外贸易外贸税收成宋元国库重要财源为了统一管理海外贸易,宋代设立了市舶司。宋初于广州、杭州、明州 (今宁波)设市舶司,后又设于泉州等地。材料:与宋朝通商贸易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动以百万计。—关履权《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亚非中国香料、珠宝等丝织品、陶瓷、茶叶等材料1:“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2:历史学家漆侠也认为“社会生产力在唐宋特别是两宋时期高度发展,正是这个高度发展,把宋代中国推进到当时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前列”。而宋代经济的商业化是其最重要的发展动力。------摘自《中国通史》(社科版)宋朝商业革命: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海外贸易繁荣(范围、规模,外贸税)材料: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陆游集》(北宋)赋税仰给东南(南宋)苏湖熟,天下足(北宋)户口分布南多北少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航线,南粮北运泉州湾宋代古船经济重心南移叁2.南移过程1.南移表现魏晋南北朝(开发江南)唐中叶(南方逐渐超越北方)南宋(南移完成)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4.南移规律三、经济重心南移①社会环境 ②自然条件③劳动力、技术、工具 ④政府开发黄河流域 → 长江流域、江南3.南移原因5.南移影响三、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南方诸路9164人 (95.2%,其中两浙等东南五路73%)北方诸路466人(4.8%)数据来源:美 贾志扬《宋朝学术的荆棘之门:考试的社会史》【历史趣闻】两宋时期的全国Ⅰ、Ⅱ、Ⅲ卷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科举取士为何出现南北分卷?如何认识这一做法?①从国家全局看,利于兼顾地区平衡,改变官员队伍南强北弱现象②从南方看,压抑南方知识分子,易引起南北矛盾经济之变——小结经济之变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南移耕作制度经济结构边疆农业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背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表现棉花种植与推广城市表现表现国内贸易、边疆贸易、货币、海外贸易表现变化宋朝、元朝时空限制被打破过程影响奠定基础、开始南移、完成南移文化进步、南北分卷《知否知否》剧照贰社会之变——门第观念淡化社会之变——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表现 贱民阶层家内服役无地农民 人身束缚长期存在→显著减少世袭奴婢→雇佣种类、数量较多→主要为契约关系一种人身束缚明显→减弱社会之变——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1. 原因:2. 表现: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土地买卖、典当住所、职业、 日常生活标准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问题抢答材料1: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材料2: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选举》材料3:“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材料4: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南宋·叶适①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②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人身依附关系削弱③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社会之变——小结社会之变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衡门第观念淡化贱民、服役、农民人身束缚原因商业、科举制表现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表现“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原因表现社会经济变化土地买卖、典当;住所、职业、日常生活标准(2021·新课标全国乙卷高考)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勿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C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经济格局: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变化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真实的宋朝.mp4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