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 课件(共15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象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 课件(共15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
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当个“小小达尔文”
我们的见解
当个“小小达尔文”
你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选定研究问题
1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2
提出假说,发表见解
3
人类是怎么来的?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鸟是怎么来的?
当个“小小达尔文”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人是怎么来的?
距今550万年至100万年的南方古猿
距今约220万年的能人
距今80万年至70万年的爪哇人头盖骨
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猿人
当个“小小达尔文”
人类的进化
人类进化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当个“小小达尔文”
马的进化
最早的马只有猫那样大,生活在森林里,称为始新马,其前蹄有四趾,后蹄有三趾。后来,这种马演化成腿较长、趾较少、体形较大的马,如渐新马和中新马。从中新马又演化出最早的单趾马——上新马。上新马在大约两百万年前演化成现代马。
当个“小小达尔文”
生命起源于海洋说
古代的地球上曾连续降了几千年大雨,地球表面一片汪洋,只剩下很少的陆地。这时的海洋就是所谓的“原始汤”。生命源于水,“原始汤”就是生命的摇篮。在阳光、紫外线、电闪雷鸣和火山爆发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原始汤”中形成了生命大分子的基本构件。
当个“小小达尔文”
彗星创世说
大约40亿年前,地球曾遭到一群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持续约5亿年,由此在地球上引起了一场毁灭性的爆炸,科学家称之为大冲撞事件。不少人认为这场劫难使地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诞生生命,即使有生命也无法生存繁衍。但现在却有科学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大冲撞并非一无是处,落下的彗星残骸将构成生命的重要要素——有机物分子带到了死气沉沉的地球,
并在这里播下了生命的种子,
这就是“彗星创世说”。
当个“小小达尔文”
恐龙灭绝——小行星撞击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突然灭绝。他们描绘了6500万年前那惨烈的一幕:这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刺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千米,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千米的速度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汽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千米,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
当个“小小达尔文”
恐龙灭绝——小行星撞击说
冲天大水横扫了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海水的巨大力量引发了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恐龙因不能适应环境的突变而灭绝。
当个“小小达尔文”
鸟的起源——恐龙说
从我国出土的大量鸟类化石的情况来看,鸟类与恐龙的关系比较密切。看到那些似鸟龙时,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鸟。因此,有些人认为鸟有可能起源于恐龙。
我们的见解
关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自己的见解?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人类是怎么来的?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鸟是怎么来的?
资料卡
我们的见解
2009年,在山东诸城市的恐龙涧,随着盖层岩石的渐渐打开,一条长500米、深26米的恐龙化石长廊惊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化石储量最丰富的恐龙化石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专家组认为:诸城恐龙化石群规模之大无与伦比,是令人震撼的自然地理奇观。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不仅会将人类对恐龙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且将会以巨大的科普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谢 谢反思单元
达尔文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前面几个单元学生经历了多次“科学提问和猜想”的基础上,对这两项要素活动经历进行回顾反思,是本册教材的“反思单元”。
【教学目标】
通过达尔文考察提问和猜想的故事,分析理解科学提问和猜想的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反思回顾自己的科学提问和猜想的经历,总结探究经验。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学生一学期的科学学习手册及其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知道我们人类是哪里来的吗?历史上有一个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人的祖先是猴子,你们相信吗?这个科学家为什么会说人是猴子变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打开书本来读一读他的故事。
二、阅读分析科学家的故事
1.学生自由阅读《达尔文的故事》
2.讨论:
a.故事中达尔文提出了哪些问题?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问题的?
b.达尔文研究莺鸟是提出的问题和发现剑齿兽时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发现古代剑齿兽和现代犰狳甲骨纹理相似时只是感到震惊和疑惑,仅以“为什么……”提问。而研究莺鸟时提出的问题已经含有了对问题答案的猜想,即以“难道是……”“会不会是……” 等句式提问。)
c.后来达尔文又是怎样进一步作出猜想的?他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d.达尔文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三、回顾反思
这学期,我们分别提出过哪些问题?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些问题的?
我们还作出过哪些猜想?我们又是怎样作出这些猜想的?与达尔文提问和猜想的过程相比,我们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感想和收获?
四、活动:玩转“问题扑克”
1.指导制作“问题扑克”
先请大家把曾经提出的问题写到一张卡纸上做出“问题卡”
接下来再请大家把引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自然现象写到一张卡纸上做成“现象卡”。
最后再把自己提出猜想分别写到第三张卡纸上做一张“猜想卡”。
每个人做2-3套。
各小组互相检查和汇报一下制作的“问题扑克”,看一看对应三张卡是否真正相关联。
2.指导学生玩
以小组成员做的卡和到一起。
按次序轮流抓牌或分发卡片。
用石头剪子布的方式决定一个人先出牌
其他人根据最先出的牌打出相关联的牌;
出错牌或晚出牌的要回收这一轮所有的牌;
最先打完牌的为胜
3.分组玩转“问题扑克”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阅读故事,用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感悟到科学问题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只有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了自己好奇的现象才可能提出科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勇于把自己的好奇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总结点评】
制作“问题扑克”是引导学生对问题、和相对应的现象、猜想的一种整理活动,如不加指导和汇报价差,容易出现“不配套”的现象,从而影响后续的玩转问题扑克的游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